7·9溧陽地震

7·9溧陽地震是指發生於1979年7月9日的江蘇溧陽縣6級地震。該地震總經濟損失為1.8億元。

簡介

1979年7月9日18時57分23秒,在江蘇省溧陽縣上沛、慶豐一帶發生MS6.0級地震,震中北緯31°28',東經119°15,震源深度12KM,震中烈度為Ⅷ度。這次地震造成死亡41人,重傷654人,輕傷約2300人;房屋損壞達343659間,其他水利、交通設施、工農業機械、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據江蘇省建設委員會等有關人員現場調查後計算,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36億元,用於救災和恢復生產的間接經濟損失為0.41億元。總經濟損失為1.8億元,相當於溧陽縣當年工農業總產值的一半。

發震構造

由於極震區周圍的低烈度線的長軸為北北東方向,有人認為極震區是不規則的馬鞍型,並不顯示出明顯的北西西向,故也有人認為北北東向的茅山東側斷裂是發震構造。

震區

溧陽震區位於揚州-銅陵地震帶(下稱揚-銅帶)的中段,1974年4月22日在震中區曾發生MS5.5級地震。在短短五年內同一地點發生兩次中強震,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史記載以來是唯一的。

烈度分布

極震區長軸長為7km,呈北西西向;短軸長為4.5km,呈北北東向;總面積為20km2。極震區內Ⅰ類民房普遍遭到破壞,其中60-70%被毀壞;Ⅱ類房屋40%遭破壞(如部分倒塌),40%遭損壞(震裂);Ⅲ類房屋一般遭受輕微損壞。民用煙囪全部倒塌;民用橋出現裂縫;河流兩側出現滑坡;沿古河道和圩盪地區出現噴沙冒水等現象。Ⅶ度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極震區外圍的低烈度等震線的長軸方向都清楚地顯示為北北東向,其中Ⅵ度等震線的北端有兩種不同劃法,但都不改變整個長軸沿北北東向的特徵(這種北北東向分布可能與表層介質結構有關)。等震線分布特徵與1974年4月溧陽5.5級地震的基本一致。

這次地震引起的裂縫有兩組,均為北東向,但規模很小,寬度僅為0.5-2.5cm,長度為30m和130m;其他則主要是造成房屋、建築物、橋樑的損壞。

餘震

餘震分布在主震的東南側,且分布密集,但方向性不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