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項目

523項目

523項目是指代號為“523”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緣于越戰的需要,發起的一場大規模合作項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虐新藥青蒿素。

產生背景

青蒿素研製史揭秘青蒿素研製史揭秘

南方的惡性瘧疾在中國古籍中被稱為“瘴氣”,中國進行抗瘧疾的研究,是源於一場秘密的援外任務。20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此時,正值美越交戰,兩軍深受其害。

“523”項目是緣于越戰需要。1964年,越南戰爭爆發,當時越南常年惡性瘧疾流行,越南和美國兩軍都因瘧疾嚴重減員。美國政府曾公開,1967至1970年,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數十萬人。瘧疾同樣困擾越軍。擁有抗瘧特效藥,成為決定美越兩軍勝負的重要因素。美國不惜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越南領導人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難題。

1967年的中國,正值“文革”期間,全國幾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處於停頓癱瘓狀態。但毛澤東和周恩來下令,一個旨在援外備戰的緊急軍事項目啟動,目的要集中全國科技力量,聯合研發抗瘧新藥。由國家科委與總後勤部牽頭,組成“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此後,代號為“523”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正式展開。

研製歷史

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

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召開了“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作為一個秘密的軍事科研任務,“523”,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藥項目的代號。

李國橋從1964年就開始了針灸治療瘧疾的課題研究,1967年,他被點名組織一個針灸小組,加入523項目。隨後,李國橋帶著小組成員深入瘧疾高發地區進行治療。1969年,李國橋故意感染瘧疾,“以身試法”實驗針灸療法。

1969年,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屠呦呦與同事一起查閱了大量藥方,從中找出了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中草藥或方劑,其中,青蒿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瘧效果,對鼠瘧原蟲曾有過60%~80%的抑制率。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從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一書中受到了啟發。書中記載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屠呦呦由此認為高溫有可能對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壞,從而影響療效。於是,她降低了提取溫度,由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更低的乙醚提取,結果發現,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對於鼠瘧和猴瘧的抑制率均達到100%。

1972年3月,全國523辦公室在南京召開中草藥專業組會議,屠呦呦作為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代表,報告了青蒿對鼠瘧原蟲近期抑制率可達100%的實驗結果,引起全體與會者的關注。參與523項目的雲省藥物研究所和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開始著手利用當地的植物資源,分別開展分離有效單體的研究。

1974年10月~12月,先後用黃蒿素治療瘧疾18例,初步結果表明,黃蒿素對瘧原蟲的毒殺效果快於氯喹

此後,經過兩年的三次“大會戰”,廣東、江蘇、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簡易製劑臨床治療瘧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療800例,有效率100%;青蒿素簡易製劑治療12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一系列的實驗證明青蒿素是好藥,上級要求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研發新藥。新藥於1975年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鑑定。

523項目持續了13年,聚集了全國60多個科研單位,參加項目的常規工作人員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輪換的,參與者總計有兩三千人之多。

貢獻

“523”項目緣于越戰需要“523”項目堪比“兩彈一星”

“523”項目堪比“兩彈一星” ,最突出的成果代表便是,研究成功了舉世公認的新藥青蒿素。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會將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給屠呦呦,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藥物青蒿素的研究貢獻。屠呦呦成為首位獲拉斯克獎的中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