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顆子彈

接受記者採訪時姜武說,這是他第一次演死刑犯,也將是最後一次。 這部影片的演員中,吳大維最不怕冷。 吳大維說,這是他第一次扮演囚犯,也是第一次詮釋個性壓抑、心機頗重的角色。

基本資料

中文片名:《5顆子彈》
英文片名:Gun of Mercy
更多中文片名:《仁槍》《大水》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92分鐘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色彩:彩色
製作成本:近4000萬元人民幣
製作公司:深圳電影製片廠[中國]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北京華映人國際影業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
上映日期 :中國2008年4月10日
導演:蕭鋒
編劇:魏時煜 李魯柯 蕭融
製作人:叢珊
監製:蕭鋒
製片攝影:梁明

主要演員

劉佩琦飾老 馬(退休獄警)
姜 武飾犯 人
吳大維飾犯 人
李 濱飾小 偷
曹 穎飾高 蘭(鄉村女教師)

劇情介紹

影片根據獲魯迅文學獎一等獎的報告文學《生死一線》改編,以真實的事件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我國某監獄在被特大洪水淹沒的極其困難情況下轉移一萬多名服刑人犯,無一逃跑無一死亡,在國際上產生轟動影響的故事。
影片著重講述了在轉移途中失散的三個犯人與一個警察的生死抉擇。退休的獄警老馬在特大洪水襲來之際臨危受命,負責押解三名不服調命的人犯轉移。而三名人犯一個是被判死刑的殺人犯,一個是在外面隱匿了巨額資產的貪污犯,還有一個是即將刑滿釋放的慣偷。途中,他們遭遇了特大洪水襲擊,與大隊失散後,陷入了死亡的絕境之中。
四個人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格共同面對生與死,人性中的善與惡產生了強烈的碰撞。他們時而彼此依存、互相關愛,齊心合力地和死亡搏鬥;時而私慾膨脹,相互傾扎,冷酷殘忍地和老獄警抗爭試圖逃跑。執意要給自己的警察生涯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的獄警老馬崇尚“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仁槍境界。警察和人犯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洪水的災難中表現的尤為激烈。一路上,圍繞老獄警槍中的五顆子彈的擊發懸念,時刻想逃跑的犯人和老獄警在絕境中用心智和意志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幕後故事

姜武在影片裡演犯人,受盡牢獄之苦。五年沒有演電影的姜武,終於等來了他想演的角色,這個角色讓他可受了不少罪。很早以前,姜武就想演一個特別的反面人物,這次逮到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為演好這么個人物,姜武努力從自己接觸過的犯人那裡找感覺。
別看姜武身材魁梧,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因為有腰傷怕泡;因為近視怕跑;還有恐高。可是拍攝《仁槍》的時候,“哪裡危險我們去哪裡;哪裡滑我們去哪裡;哪裡不是人呆的地方我們去哪裡。”
姜武說,他的視力雙眼加起來才0.2,摘下眼睛眼前就一片迷茫。而演《仁槍》,基本上是從頭跑到尾。所以導演一喊開始他就緊張出汗,因為大家都銬在一起,還要基本同步。“姜武恐高卻要吊雲梯;近視卻要走路;腰有傷卻要經常泡在水裡,這次運氣真是好呀!”,在影片中扮演貪污犯的吳大維對此一臉壞笑地說。
接受記者採訪時姜武說,這是他第一次演死刑犯,也將是最後一次。“能夠讓我自己堅持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劇本好。”而對於自己的表演,他表示作為一個死刑犯,一個等死的死刑犯,眼神是他表演過程中最重要的武器,“等死的滋味不好受。”
這部影片的演員中,吳大維最不怕冷。用導演蕭鋒的話說,吳大維是劇組唯一吃牛肉喝牛奶長大的,體格最好。不過相比其他演員,吳大維怕的是《五顆子彈》“壓制”他的個性:“我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平時就愛說笑。但是在這部影片裡,我扮演經濟犯,導演嚴格壓制我的個性,不能有絲毫的說笑和幽默。這使我非常難受,想突也突不出角色。”
吳大維說,這是他第一次扮演囚犯,也是第一次詮釋個性壓抑、心機頗重的角色。此外,他還是首次嘗試水下戴著手銬拍攝,感覺很不方便。不過雖然戲路不對,他還是欣然克服種種困難,留在《仁槍》劇組受折磨:“我很喜歡這個電影的劇本,人物形象比較飽滿,人物之間關係也很複雜、微妙,會給觀眾多多的懸念。”他表示,《五顆子彈》是自己畢生難忘的電影,他對已經拍完的樣片很滿意。
在《仁槍》中,李濱扮演機靈油滑的“小偷”,其中有一場戲,是小偷在囚車落入水中之後,要偷獄警的鑰匙打開手銬逃跑。拍攝中,李濱把導演蕭鋒差點氣瘋,而自己也差點命喪黃泉。
原來,答應出演之前,導演問李濱是否熟悉水性,他口氣很大,表示沒有做不到的事,何況游泳這碟小菜。可是等到拍攝水下逃跑這場大戲,導演才發現李濱根本就是個“旱鴨子”。好在天生悟性很高的他推下水兩撲騰就學會了游泳。
不過就他那點水性,要在潛到水下拍攝,還得NG好多次,實在是勉為其難。果不其然,戴著手銬的李濱在水下的車中呆了一會,氧氣就已經用完,此時他的手銬又意外被卡住,他出不了水直撲騰,又喊不出救命。而在一旁進行水下攝影的攝影師,以為是劇情需要,演員表演真實,不僅不拔刀相助,還露出愜意的壞笑。後來李濱回想起此事就氣不打一處來:“當時我真想罵那個水下攝影師。這邊都出人命了,他還袖手旁觀、看我笑話!”
命大福大造化大。過了這一劫,李濱就在片場看起別人笑話。劉佩琦年紀大,腰身不好;姜武不熟水性,腰也不怎么靈。就是李濱年輕,可塑性和抗摔打能力強。就在劇組拍拍停停的期間,他忙裡偷閒,經常偷跑到拍攝地浙江雲和縣城,把縣城逛了個夠,以至劇組其他人開玩笑地說:“李濱可以留在雲和縣當導遊啦!”
在拍攝一場衝出大火的戲時,為追求拍攝效果的導演蕭鋒要求火燒得很大,曹穎要從這熊熊烈火中突出重圍。在一旁的劉佩琦語重心長地告誡導演:“這火是不是大了點兒? ”姜武則說:“恐怕咱老爺們都難衝過,不要為難人家嬌小姐了吧!”
誰知曹穎聽完導演說戲,連磕巴都沒有打:直接拍!導演當然高興了,不過也暗暗捏了一把汗。因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兼任製片人的他,肯定要吃不了兜著走。影響拍攝進度、賠償大筆損失,再說曹穎的親朋好友和廣大“冬粉”也不答應呀!
另劇組所有人吃驚的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曹穎就楞是衝過去了,拍攝也很順利,導演不忍心也沒有必要再NG。拍完這個鏡頭後,導演稱讚曹穎是“膽子最大的女演員”。曹穎則說:“唉!其實真的老咯!以後還是別這么拼了……”
不過她又補充說,“說說而已,還是要努力拚幾年吧!”
這可不是光說不練空耍嘴的。在影片最後拍攝階段,曹穎已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亦或是“身在曹營心在汗”,她急著拍完自己的戲份,還要匆忙趕往長沙主持挑選瓊瑤戲女主角的電視節目。最後那天,幾位大腕要在冰冷的水庫中拍水中脫險的戲。曹穎回憶說:“那天真的很冷,泡在水中一上午,大家都有點受不住了。不過最後一天了,咬咬牙,終於挺過來了!”導演蕭鋒也嘖嘖稱嘆:“想不到曹穎是最能吃苦的,她在水下待的時間最長!”
相比之下,不會游泳,腰身又不好的姜武可是丟了老臉。不過他打趣地說:“誰讓我扮演的是死刑犯,一個將死的人,萬念俱灰,哪裡有什麼勁頭受那份罪!”

幕後製作

七次開機:“災難”電影災難重重
《5顆子彈》最早在浙江麗水悄然開機,先後拍下了“海棠”等颱風肆虐、洪水滔天的“災難”鏡頭。2006年十月,《5顆子彈》又進行了第二次拍攝。結果拍攝剛過半,又因天氣寒冷演員沒法下水而再度中止拍攝。於是,《5顆子彈》不得不冒著演員檔期衝突、成本加大、有可能前功盡棄等諸多風險,暫時停機,等待來年的洪水到來。2006年5月,《5顆子彈》重新開拍,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拍攝,完成了主要演員的戲份而停機。
在後期製作中,《5顆子彈》又遇到大麻煩。原來,前期拍攝的不少洪水災難鏡頭達不到導演的要求。此前,為了得到洪水震撼觀眾的效果,導演蕭鋒已經投入了巨資,兩次按照1:1的比例複製麗水一座水庫前的大壩,然後蓄水沖大壩,展現洪水的威力,僅搭橋每次投資就達到10萬元。等到蓄水完畢要拍攝的時候,第一次是橋倒了但斷的節數不符合後期特技的要求只好重新搭,第二次勉強過關,但空中有些雨點,鏡頭在後期修飾起來也有不小的難度。為了拍攝這個場面,劇組專門從德國租來目前最好的攝影機。
洪災實拍特技難度大,發現還缺少災難鏡頭之後,由於國內類似鏡頭儲備為空白,《5顆子彈》不得不出巨資向好萊塢購買。在這過程當中,劇組還先後在京郊再次開機拍攝了一些空鏡頭。等到這次拍攝錢塘江大潮時,已經是第七次開機了。
災難中的真情真性
電影《5顆子彈》節奏強烈、懸念跌宕、驚險緊張。影片通過一幕幕洪水肆掠、山體滑坡、水庫決堤、城淹橋毀等特技鏡頭,營造出險象環生、扣人心弦的藝術氛圍,著力刻畫在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碰撞中人性的覺悟與覺醒。
強大的主創陣容
電影《5顆子彈》由曾獲金雞獎、華表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十多項國家級獎項的國家一級導演蕭鋒執導。特技總監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郝冰先生,水下攝影聘請了來自澳大利亞和香港的國際一流高手擔綱主持。攝影師是曾獲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的梁明、美術師是美國大片《牒中牒3》的美術師郁百揚、錄音師是曾獲金雞獎最佳錄音獎的詹新

精彩花絮

·方中信原來被定為《五顆子彈》的主演。但是方中信在到達劇組幾天后辭演,理由是“原來你們的男一號是張震,現在怎么沒來?他不來我就走了”。

影片看點

精彩看點一:融合災難懸疑愛情元素 電影《仁槍》節奏強烈、懸念跌宕、驚險緊張。影片通過一幕幕洪水肆掠、山體滑坡、水庫決堤、城淹橋毀等特技鏡頭,營造出險象環生、扣人心弦的藝術氛圍,著力刻畫在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碰撞中人性的覺悟與覺醒。影片具有大製作特性和鮮明的國際性,所表現的情感是人類共同的永恆主題,它將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得到廣泛永久的流傳。 
精彩看點二:主創陣容強大 電影《仁槍》由曾獲金雞獎、華表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十多項國家級獎項的國家一級導演蕭鋒執導。特技總監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郝冰先生,水下攝影聘請了來自澳大利亞和香港的國際一流高手擔綱主持。攝影師是曾獲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的梁明、美術師是美國大片《牒中牒3》的美術師郁百揚、錄音師是曾獲金雞獎最佳錄音獎的詹新。由著名影星劉佩琦、姜武、李濱、吳大維、曹穎(blog)聯袂主演。
影評
老子有言:“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古往今來,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定律已然形成----偽善之人終將得以嚴懲。然而在摒除一切世俗觀念之外,又有多少人注意到那些所謂“好人”為之不恥的罪犯們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呢?他們有著自我的尊嚴以及一顆本善的心,卻總是被我們無情的忽略……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本就是稚兒也熟悉上口的真諦,如今卻在人們“一日為惡,永遠為惡”的觀念及懷疑態度中被淡忘。而影片《五顆子彈》卻為我們重新記憶起這句讚揚人性偉大光輝的話語,讓我們易以嶄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罪犯們,甚至是每一個人。可以忽略他們“不純淨”的部分,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善與美,哪怕只有一丁點,卻也不可否認的彌足珍貴。
影片以特大洪水突然來襲作為背景,講述了退休監獄警老馬臨危受命,負責押解3名不服調命的人犯轉移的故事。途中,他們遭遇洪水襲擊而與大隊失散,4人的命運因此被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一路上,圍繞老獄警槍中的五顆子彈來激發懸念,時刻想逃跑的犯人和老獄警在絕境中用心智和意志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他們時而彼此依存,齊心協力和死亡搏鬥;時而相互計量,冷酷殘忍地和老馬抗爭試圖逃跑。途中,他們還救起了一個被洪水衝擊得農村女孩,罪犯們人性的善良得以隱現。逃難過程並不順利,他們需應對洪水的突然來襲,還面臨著永無止境的內部矛盾,3個犯人無時無刻不想著逃跑,卻有恃於老馬槍中的五顆子彈而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裡卻做了很多手腳。陰險的謀害讓老馬應接不暇,僥倖逃脫幾次卻最終被算計。然而當他即將在大火中遇害時,終被感化的罪犯不顧一切的衝進去將他救起。
即使時正逢相對的警察與罪犯也不得不感染於危難之際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伴,共對生死的偉大而冰釋前嫌。而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生命的可貴,更是一種人性光輝的體現,沒有善與惡之分的最高境界。
對於這部電影也許更多的人會更傾向於獄警老馬,因為他的盡忠職守為自己的警察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可是我卻更欣賞那3名罪犯。儘管他們因為私利而不斷地陷害老馬,企圖逃跑,可是他們最終卻還是傾向了正義的一邊,走到了一起,共同面對生死。無論是如何,也不可否認見到影片最後他們協伴前進的那一刻,由誰還會去在乎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人區別於其他生物除了有思想,更是具有人性。沒有善與惡之分,因為人性的光輝將會掩蓋一切罪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