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泰國軍事政變

Main tain 1958年10月,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沙立在已辭職的前總理他儂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接管政府。

訊息

2013年8月泰國執政黨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接受泰國國會的審議,由此引發了反政府人士素帖等領導反政府示威活動。此後泰國進入政治動盪時期。
2013年11月13日至15日期間進行了罷工罷市罷課
2013年11月24日,活動再次爆發,數十萬人在前民主黨議員素貼的號召下徹夜舉行反政府集會。
2013年11月26日,素貼向示威者發出新呼籲,要他們將占據行動擴大到全國各地。同時,泰國國會啟動對英拉的不信任投票動議。
2013年11月28日,英拉贏得不信任投票,反對黨的彈劾動議以失敗告終。
2013年12月9日,泰國總理英拉解散國會下議院。
泰國反對派於2014年1月發起的“封鎖曼谷”活動,英拉再次陷入政治危機中。
2014年5月7日,泰國憲法法院裁決英拉濫用職權罪名成立,解除其總理職務。

政變

當地時間2014年5月22日下午5點,巴育在當天對全國發布的電視講話中宣布,武裝部隊在歷經數月的政治動盪後,為了防止國內政治衝突進一步蔓延,避免更多生命損失,軍方宣布接管政權。
巴育說,為了讓國家儘快回到正常秩序,由軍方、泰國武裝部隊、空軍與警方組成的泰國國家維和委員會,需要在5月22日下午4點30分(台北時間下午5點30分)起接管政權。
巴育將軍宣布,維持和平與秩序指揮部(The Peace and Order Maintaining Command )現在已經從看守政府手中接管政權。

評論

《曼谷郵報》報導稱,這是1932年以來,泰國發生的第12次軍事政變。

資料

自1932年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泰國共發生大小軍事政變19次。其中主要有:
1932年6月,一批在西方受過教育的軍官和文官組成的革命團(民黨)發動政變,廢除泰國的君主專制,實行君主立憲制。
1958年10月,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沙立在已辭職的前總理他儂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接管政府。1959年2月,沙立出任總理。1963年12月沙立病逝,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他儂繼任總理。
1973年10月,陸軍司令西瓦拉上將利用民眾力量,推翻他儂的統治,恢複議會制。
1976年10月,以國防部長、前任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沙鄂·差羅如上將為首的“改革團”發動政變,推翻了成立不久的社尼·巴莫政府。
1981年4月,以訕·集巴滴馬上將、馬儂上校等為首的“革命團”發動政變,因未獲三軍支持,政變失敗。
1985年9月,少壯派軍官集團頭目馬儂上校在一批退役軍官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十小時四十九分鐘後便被平息。
1991年2月,武裝部隊最高司令順通·空頌蓬上將在三軍總司令和警察總監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差猜·春哈旺政府。
2006年9月,陸軍司令頌提上將領導的泰國軍方聯合警方發動政變,解散由看守政府總理他信領導的內閣,成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全權接管政權。
2014年5月,陸軍司令巴育宣布發動軍事政變,稱為了避免更多人員傷亡以及局勢升級,軍方從看守政府手中接管權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