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埃及政變

2013年埃及政變

2013年埃及政變發生於台北時間2013年7月4日,由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布穆罕默德·穆爾西總統職務被解除。阿德里·曼蘇爾被任命為臨時總統。許多要求穆罕默德·穆爾西下台的埃及民眾對西方媒體將此次事件稱之為政變感到憤怒,因為軍隊只是回響了民眾的呼聲,而穆斯林兄弟會發言人稱這是一場政變,世界各國應該阻止政變發生。埃及最高憲法法院院長阿茲利·曼蘇爾4日宣誓就任臨時總統,接替被軍方趕下台的穆罕默德·穆爾西。

2013年埃及政變發生於台北時間2013年7月4日,由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布穆罕默德·穆爾西總統職務被解除。阿德里·曼蘇爾被任命為臨時總統。許多要求穆罕默德·穆爾西下台的埃及民眾對西方媒體將此次事件稱之為政變感到憤怒,因為軍隊只是回響了民眾的呼聲,而穆斯林兄弟會發言人稱這是一場政變,世界各國應該阻止政變發生。埃及最高憲法法院院長阿茲利·曼蘇爾4日宣誓就任臨時總統,接替被軍方趕下台的穆罕默德·穆爾西。

背景

自從1953年埃及成為共和國以來,埃及長期以來存在軍隊干政的情況,例如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在成為總統以前都是軍事高官,他們跟軍隊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埃及有數百萬穆兄會支持者,他們遍布社會各個階層,尤以社會下層人士為主[2]。
在2012年埃及總統選舉中,保守派的穆爾西以51.73%的支持率擊敗48.24%得票率的世俗派人物艾哈邁德·沙菲克,當選埃及首任民選非軍人總統。而艾哈邁德·沙菲克是三星級空軍軍官,是穆巴拉克當政時期的最後一任總理,當時他獲得了埃及軍方的支持。
2012年8月12日,總統穆爾西對軍隊高層做出重大人事調整,國防部長坦塔維和軍隊總參謀長薩米·阿南分別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與西德基·蘇卜希繼任;同時宣布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於6月17日通過的限制總統權力的憲法修正案無效,公布的新憲法聲明從當天起生效;這項決定得到了軍隊的支持,此舉被認為是民選政府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一步,軍官逐漸退出埃及權力的核心、文官執政將成為穆爾西政府改革的一大方向[3]。
2012年11月穆罕默德·穆爾西發表憲法聲明,引起反對派的不滿,反對派指責穆爾西賦予自身巨大權力,埃及社會開始出現分裂,一邊是穆罕默德·穆爾西和他在的穆斯林兄弟會,另一邊是自由派和左派以及薩拉菲派(光明派)。之後,一個由伊斯蘭黨派主導的起草委員會草擬了《新憲法》,引起反對派的巨大爭議。[4]政治分歧進一步加劇。反對派指控穆斯林兄弟會獨斷專行,是法西斯政府,任命穆斯林兄弟會的一些成員擔任要職,用人標準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是對其所領導黨的忠誠程度[5],有世俗人士擔心穆罕默德·穆爾西要把埃及帶入一個極端的伊斯蘭社會,這些報導在西方媒體和中文類媒體隨處可見。然而,西方媒體卻很少報導當前穆斯林兄弟會如何看待多元主義與自由民主價值。在一篇訪問穆爾西的文章中,他談到民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重要性,並提及對女性地位、少數族群、新憲法制定、經濟投資與對外關係等議題。他還談到公民國家(CivilState)的概念。如2001年6月,穆斯林兄弟會與其他學者(包含世俗主義者)簽署一份聲明,拒絕伊斯蘭國家的理念。未來埃及將是個公民國家,一個現代化、民主與法治的社會。同時他也談到外界對新憲法的批評。他說憲法制定的原則是不歧視任何少數宗教團體,同時保障所有埃及人民權利。[6]西方媒體或是反對派人士將埃及新憲法解讀成穆斯林兄弟會的憲法,但根據學者研究,事情似乎不是如此。如新憲法最爭議的第2條草案:“伊斯蘭是國家的宗教,阿拉伯文是國家官方語言。伊斯蘭原則是立法來源。”憲法中最爭議的一點在於“伊斯蘭原則是立法來源”這個措辭,但在1971年制定的埃及憲法第2條,同樣也是相同措辭,因此反對派使用這個理由攻擊穆斯林兄弟會似乎仍有討論空間。[7][8]與此同時,穆罕默德·穆爾西一年的施政表現不佳,經濟狀況惡化,這些都加速了埃及民眾的不滿。[9]
有訊息指出,賽西在政變三天前,就告知了以色列。巴拉迪更是在政變前後,兩次會見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0]
Tamarod組織成立於2013年4月,成員來自於埃及Kefaya組織,Kefaya組織成立於2004年,旨在推動政治改革。Tamarod稱他們收集到2200萬民眾的簽名,要求穆罕默德·穆爾西下台。但是根據著名學者TariqRamadan的研究,3000萬人走上街頭,並且簽署了一項1600萬人請願是一個巨大的謊言。[11]從2013年6月28日開始,抗議民眾開始在埃及各地集會,為6月30日的大規模抗議做熱身。與此同時,支持穆罕默德·穆爾西的民眾也開始集會。

抗議

Tamarod組織成立於2013年4月,成員來自於埃及Kefaya組織,Kefaya組織成立於2004年,旨在推動政治改革。Tamarod稱他們收集到2200萬民眾的簽名,要求穆罕默德·穆爾西下台。
從2013年6月28日開始,抗議民眾開始在埃及各地集會,為6月30日的大規模抗議做熱身。與此同時,支持穆罕默德·穆爾西的民眾也開始集會。

後續事件及國內反應

主條目:2013年埃及政變事後影響
穆爾西於7月3日深夜通過半島電視台發表講話稱自己是埃及的合法總統,強調憲法和法律都不可替代,他也表示願意與任何一方展開對話、不能接受軍方的威脅,他稱國防部長塞西當天的講話和提出的未來發展路線圖是“徹底的軍事政變”,他說政變將把埃及帶入黑暗[12]。穆爾西及其政治團隊在政變後遭到軍方軟禁,埃及軍方還對300名穆兄會領袖和成員發出了逮捕令並禁止他們出境[13],一些穆斯林兄弟會和自由與正義黨的主要人物如穆兄會二號人物沙特爾、自由與正義黨主席卡塔特尼和指導局副主席巴尤米也遭到了軍方的逮捕[14],後來卡塔特尼和巴尤米獲釋。支持或同情穆斯林兄弟會的電視頻道被突然停播,自由與正義黨的黨報也被停刊,穆兄會媒體委員會工作人員塔克菲克表示:“這些媒體展現的是有關局勢的不同場景,這是軍方不願讓民眾看到的。”[2]一些穆兄會領袖的財產也遭到凍結[15],穆爾西及穆兄會高級人員也面臨包括從事間諜活動、煽動暴亂和危害國家經濟的罪名指控[16]。7月26,埃及高級法庭下令拘留穆爾西15天,以調查他所面對的指控[17]。
穆爾西的政治盟友號召其支持者走上街頭抗議軍方統治;而穆爾西的一些政敵堅稱這不是一場政變,稱軍方的行動只是履行了民意。埃及軍方發布聲明表示民眾有示威和言論自由的權利,承諾不會對任何一個政治團體採取任何武斷的措施[2]。
7月5日下午,埃及數萬民眾聚集在開羅一座清真寺附近以表達對穆爾西的支持,穆兄會最高領袖、指導局主席巴代伊當天傍晚到現場對支持者發表講話,稱他和數百萬穆爾西的支持者願意犧牲生命捍衛穆爾西,“數百萬穆兄會成員將一直留在各地,直到我們把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扛在肩上。”一些穆爾西的支持者還到開羅的總統共和國衛隊總部外面與軍隊發生衝突,在阿里什市一些支持穆爾西的武裝分子還與軍隊發生了交火。在不少地方穆爾西的支持者與穆爾西的反對者都發生了衝突。這一系列抗議和衝突事件已經造成至少3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18]其中包括一些被軍隊打死的支持穆爾西的示威者。[2]7月8日,又有50多名穆爾西支持者在總統衛隊營外被軍人打死。[19]
7月26日,埃及軍方號召舉行百萬民眾大集會,以此來讓穆爾西的反對者對抗穆斯林兄弟會支持者連續多天的抗議活動[17]。當天穆爾西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多座城市舉行大規模遊行集會,有報導稱至少70名穆爾西的支持者被部隊開槍打死,半島電視台埃及分台報導在當天的衝突中有120人死亡、約4500人受傷;路透社記者表示一個臨時停屍間就看到了36具屍體[20]。
8月13日,臨時政府撤換了25名省長,其中新任的16人來自軍方系統,還有一人有警方背景;穆爾西支持者對此舉行了小規模的示威遊行,他們反對大部分新省長有軍方背景,也認為過渡政府不具備任命新省長的合法性[21]。
8月14日,埃及安全部隊對在開羅東北部阿達維耶回教堂外廣場和中部復興廣場紮營抗議的穆爾西支持者進行清場,埃及官方稱暴力衝突造成500多人死亡,並有3700多人受傷。而穆斯林兄弟會聲稱死亡人數達2200人,超過5000人受傷。[22]埃及當局的此次鎮壓行動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關注。埃及政治學者認為,埃及臨時政府在國際斡鏇失敗後採取“武力清場”,儘管這一行動結束了持續多日的對峙局面,但從長遠來看反倒會使埃及社會陷入惡性循環,雙方的矛盾將空前激化,埃及國內局勢將更加動盪[23]。隨後,埃及政府宣布國內進入緊急狀態,將維持一個月[22]。這意味著埃及內政部警察被賦予極大特權,可以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懷疑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任何個人或組織進行逮捕、監禁和審訊。被認為警方可以以“法律”為藉口,肆意抓捕和關押無辜平民。[24]
8月16日,穆爾西支持者在多個城市發起“憤怒的星期五”大遊行[25],示威者的口號為“人民要求推翻政變”,開羅的示威者從各個回教堂出發朝拉美西斯廣場前進,BBC記者說,一座警局受到攻擊引發了暴力,衝突造成至少六十人死亡[26]。

國際反應

國家

外國[編輯]
敘利亞:信息部長稱只有當穆罕默德·穆爾西意識到大多數埃及民眾反對他繼續擔任總統的呼聲,只有他下台後才能解決埃及的政治危機,7月3日又稱穆罕默德·穆爾西所在的穆斯林兄弟會是個恐怖組織,還是美國的工具。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對媒體表示,“任何將宗教帶入政治中的人或組織都將會下台”,“穆斯林兄弟會的表現讓埃及人看清楚了他們的謊言”[27]。另外敘利亞國營媒體全程直播了反穆爾西的抗議活動[28]。
英國:英國外交大臣WilliamHague說埃及情勢極度危險,埃及軍隊不應該介入民主政治的爭端。他說民主社會的政治分歧軍隊不應進行干預,他稱目前局勢“危險”。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向被埃及軍方任命的臨時總統表示祝賀,說這樣的任命發生在這個國家最緊要的關頭,這也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個向阿德里·曼蘇爾發出祝賀的首領。
美國:美國總統歐巴馬說美國不持既定立場,尊重民主和法律。歐巴馬又發表聲明,對埃及軍事政變表示遺憾,並且呼籲埃及軍隊儘快把權力徹底移交給民主選舉產生的文人政府。[29]之後,美國為埃及軍方推翻民選總統穆爾西的行動定調,說埃及軍方的行為不是政變。分析稱,如此一來,美國就可以繼續向埃及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30]歐巴馬表示美國政府將審查美國對埃及的經濟援助計畫是否需要中止[31]。歐巴馬還促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和麥凱恩8月前往埃及敦促軍方早日舉行大選[32]。
不過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持的一項調查所披露的聯邦政府檔案顯示,美國通過資助穆爾西的反對派達到推翻穆爾西的目的。半島電視台對這一調查做了較為詳細的報導。報導稱,美國資助“中東民主”由美國國務院所屬機構實施,包括民主局、人權與勞工局、中東夥伴計畫、國際開發署等4個機構。米歇爾·穆尼爾領導的“埃及攜手共進協會”組織,自2009年至今共獲得國際開發署的資助130萬美元。其目的在於阻止阿拉伯世俗派中的親美力量在中東大變局後的退卻,並在伊斯蘭勢力得勢的國家中重新找回美國的影響。[33]
德國:德國外長GuidoWesterwelle說:“這是埃及民主進程的一次大倒退。現在埃及最緊迫的是要儘快恢復到憲法的秩序中來,埃及民主進程正面臨嚴重的破壞性。”[34]他還於7月31日前往埃及,向過渡政府和反對派展開斡鏇,希望各方儘快展開合作、結束暴力和進行對話[32]。
土耳其: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發言人、前內閣成員HüseyinÇelik譴責這次軍事政變,稱政變是“倒退”的標誌,他指責有西方國家在背後支持推翻穆爾西的合法政權,“一些西方國家不能接受穆斯林兄弟會在政壇的崛起,於是他們首先組織了大街上的集會活動,然後又發布了一些聲明,現在又實施了政變”,他也建議穆爾西的支持者們不要進行暴力報復行動。同時,土耳其最大的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領導人KemalKılıçdaroğlu也批評埃及的軍事政變,稱“在21世紀還想依靠軍事政變來領導社會是錯誤的做法,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35]7月16日晚,正義與發展黨在召開的中央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土耳其不承認在穆爾西被罷黜之後的新政府,但土耳其將繼續發展與埃及的關係。總理埃爾多安表示穆爾西依舊是埃及的總統[36]。
伊朗:伊朗警告說,血腥鎮壓可能在埃及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引發一場內戰[37]。

組織

聯合國-7月3日,聯合國副發言人EduardodelBuey稱,秘書長潘基文對埃及軍方干涉政局感到焦慮[38],潘基文也多次呼籲要求軍方儘快釋放穆爾西及穆兄會其他領導人[39]。
歐盟-歐盟外長CatherineAshton說:"我敦促各方採取充分有效的措施迅速地回到民主程式的做法上,包括舉辦自由與公正的總統和議會選舉、通過一部新憲法,以利於國家恢復新生和實現民主變革。我希望新政府能完全容納和尊重各種基本權利、自由,以及實現法治並對此負責……我呼籲各方保持最大的克制。”阿什頓女士還在事件發生後兩次造訪埃及,同多位政要磋商以斡鏇化解此次危機[40]。
非盟-非洲聯盟於7月5日發表聲明:暫停埃及的成員國資格,同時暫時禁止埃及在非盟組織的一切活動。[41]
大赦國際:該組織擔心政變之後埃及社會可能會遭報複式的攻擊。
人權組織:該組織說穆罕默德·穆爾西被推翻後,支持他的電視頻道被關閉,員工被逮捕,這是對言論自由的傷害。

分析與評論

國際政治專家於時語分析道:正如《紐約時報》評論,埃及軍方發動政變絕非是為了“民主”,而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和軍隊上層的世襲特權,包括對近40%埃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控制權;“埃及最近60年的歷史,是軍方主導國家現代化的一部失敗史。埃及政變雖然是阿拉伯民主的逆轉,但是去年穆爾西當選時我就指出: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先例,表明在長期軍人當政和干政的穆斯林國家中,由民選政府樹立“黨指揮槍”的憲政體制,是個極為艱難長久的反覆過程,埃及也不會例外。這次軍方政變雖然來得很快,卻符合我指出的歷史規律……再是有短期的逆轉挫折,“政治伊斯蘭”還是阿拉伯世界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42]他也認為,儘管全球各界包括美國媒體和資深國會議員都一致稱這為政變,但是歐巴馬政府拒絕使用“政變”這一名稱,是不想停止對埃及軍隊的巨額援助,從而維持以色列的安全;不過正如當年美英兩國幫助伊朗國王巴列維政變上台推翻世俗領袖摩薩台民選政府一樣,這樣下去會助長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主義情緒和極端主義思潮的高漲[43]。
中國改革派女性經濟學家、作家何清漣認為:“軍人干政是民主的毒藥,它與社會進步呈反向發展:社會越落後,軍隊扮演的角色就越進步;社會進步越大,軍隊的角色就會變得日益保守和反動。一個國家的軍人政府還政於民如果不徹底,民主體制運行就會不順暢,該國的政治變遷就會在軍人干政和弱勢民主之間交替徘徊。”[44]
《聯合早報》於2013年7月6日發表的社論評論道:“不管埃及軍方用什麼藉口,或如何解釋它推翻民選的穆爾西政府的行動,都無法掩飾這是一場軍事政變。……這次政變說明,埃及軍隊仍然是左右埃及政治的主要勢力,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儘管軍方以尊重人民意願作為干預危機的理由,但民主進程絕對不是它的議程。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即維持國家穩定,以及繼續在埃及享有特權。……軍方假借反對派發動的大規模示威把穆爾西攆下台,其實也立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讓軍隊可以假民意之名干政,破壞民主的進程,這有點像是泰國過去軍人政變的翻版。……政變後的埃及就難以回歸民主的進程,因為少了穆兄會這個深入基層的最大政黨的參與,選舉的合法性必然要受到質疑。”[4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