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年

魏正始五年、蜀延熙八年(244)二月,魏帝詔大將軍曹爽攻蜀。 公元244年10月,魏軍攻陷高句麗的首都丸都城,並屠之。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陽名容人。

概述

244年 農曆甲子年,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七年,吳大帝孫權赤烏七年。

歷史紀事

吳以陸遜為丞相

吳赤烏七年(244)正月,吳帝孫權以上將軍陸遜為丞相,仍任荊州牧、右都護、領武昌事。

曹爽攻蜀

魏正始五年、蜀延熙八年(244)二月,魏帝詔大將軍曹爽攻蜀。太傅司馬懿勸阻,爽不聽。三月,曹爽至長安,發兵十餘萬人,與魏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夏侯玄自駱口(今陝西周至西南)入漢中。時漢中蜀守軍不滿三萬,諸將皆恐。蜀漢中太守王平乃令護軍劉敏據興勢(今陝西洋縣),多張旗幟,綿亘百餘里拒魏軍。四月,曹爽至興勢,不得進。關中及氐、羌轉運軍又至。魏參軍楊偉諫曹爽還兵;司馬懿亦與夏侯玄書,勸退軍。五月,曹爽引軍還。蜀大將軍費禕據三嶺(今陝西終南山沈嶺、衙嶺、分水嶺)截擊魏軍,曹爽爭險苦戰,僅乃得還,損傷甚眾。

魏魏置遼東屬國

魏正始五年(244)九月,鮮卑內附,魏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今遼寧大、小凌河流域)以居之。

蜀以董允為守尚書令

蜀延熙七年(244),大司馬蔣琬病重,讓益州刺史職於費禕;以侍中董允為守尚書令,為費禕之副。費禕聰悟過人,閱讀文書,過目不忘,其速數倍於人,故事繁而不廢,尚有餘暇博弈嬉戲。及董允代禕,欲學禕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積滯。允乃嘆道:“人才相遠如此,非吾之所及也!”

毋丘儉屠滅高句麗

公元244年8月,毋丘儉的大軍步騎萬人進入高句麗境內,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公元244年10月,魏軍攻陷高句麗的首都丸都城,並屠之。隨後,毋丘儉自在丸都一帶坐鎮,而別遣玄菟太守王頎追擊東川王等人,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不耐等濊貊種落。王頎的軍隊追至竹嶺,再度大破東川王餘部。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併攻破,斬殺三千餘人。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討。但高句麗王終於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而劉茂、弓遵也成功擊潰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舉邑降。整個征剿行動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毋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245年5月回師凱鏇。

出生逝世

諸葛尚出生

諸葛尚,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字號不詳。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卒年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諸葛亮之孫,諸葛瞻之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鋒抗拒魏國大將鄧艾,與其父諸葛瞻同戰死於綿竹,時年十九歲。

葛玄卒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陽名容人。葛洪從祖,家世為官宦。吳初,曾拜左慈為師,受《太清丹經》、《九鼎丹經》和《金液丹經》。後於今江西閤皂山修道,常服餌術,能用符,行諸奇術。曾受吳帝孫權召見。臨終前,將左慈所傳三部丹經授弟子鄭隱。葛玄為道教丹鼎派最早傳授人之一,後世道教徒尊稱他為“葛仙公”、“太極左仙公”。趙宋時追封他為“沖應真人”、“沖應孚佑真君”。

裴潛卒

裴潛(?——244),字文行,河東聞喜人。漢末避亂荊州,歸曹操參丞相軍事。後為代郡太守。時烏桓王及其大人,共三眾,均稱單于,專制郡事,裴潛腳踏車至郡,使單于還前後所掠人口財物,又誅殺郡中大吏與烏桓相通者十餘人,代郡遂平。在代三年,還為丞相理曹掾,累遷荊州刺史、入為尚書令,父喪去官。卒謚貞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