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年

概述

239年 農曆己未年,魏明帝曹叡景初三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二年,吳大帝孫權赤烏二年。

歷史紀事

魏明帝曹睿卒

魏景初三年(239)正月,明帝曹睿病重,乃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託孤於曹爽、司馬懿。尋卒,年三十五歲。曹睿(205——239),字元仲,曹丕長子, 母甄皇后。歷封武德侯、齊公、平原王。即位後能優禮大臣,注意集權於己。制定魏律,並派司馬懿、曹真、滿寵等屯兵關中、淮南,防禦蜀、吳的進攻。但他耽於玩飾,大興土木,宮人眾多,後宮每年所費與軍費大體相等。曹睿亦能詩文,長於樂府,但成就不高,較著名的為樂府詩《長歌行》。與曹操、曹丕合稱“魏之三祖”。原有集七卷,已散佚。現有清人輯散文二鄭、詩十餘首。睿卒後謚明帝,葬洛陽高平陵。

曹芳即魏帝位

魏景初三年(239)正月,皇太子齊王曹芳即皇帝位,時年八歲。曹爽、司馬懿輔政。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魏定官奴婢放良之制

魏景初三年(239),曹芳初即隹,詔官奴婢六十以上免為良人。

魏復寅正,改明年為正始元年

魏景初三年(239)十二月,詔復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改明年為正始元年。

文化紀事

西蜀漆器獨秀

東漢末期以後,西蜀的官營漆器製造行業逐步衰落,但漆器工藝本身仍積極地向前發展,到了三國時期,西蜀漆工藝在技法和器物品種上都比前代有所進步,是我國漆器工藝發展史上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在當時,漆器工藝品在日常生活領域中占很大比重,各種案、盤、槅、盒,各種壺、樽、杯、奩,乃至匕、勺、幾、尺,都有製作精細的漆器傳世。西蜀漆器在制胎工藝上已和後代漸漸接近,其法是在胎上粘貼麻布,再上漆灰。西蜀漆器在髹飾工藝上也呈現新貌。開後世之先河,從這時開始,原本簡陋的一色漆器才被首次帶進精品的行列。西蜀漆器的戧金技藝也比漢代有了很大進步,金線排布稠密,圖案繁雜,金光燦爛,炫目欲迷。也是從西蜀時期開始,才出現了一種嶄新的漆器工藝--犀皮漆器。它利用顏色和層次的變化,使漆面呈現出行雲流水的自然景色。這種工藝是對天然的一種人工再現,是一種新的審美觀念的產物。

雜譚逸事

西域獻火浣布於魏

魏景初三年(239)二月,西域重譯至魏獻火浣布。

廖式叛吳

吳赤烏二年(239)十二月,吳將廖式殺臨賀(今廣西賀縣)太守嚴綱,自稱平南將軍,攻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陽(今湖南郴州),有眾數萬人。交州諸郡震動。鎮南將軍呂岱自請出征,權追拜岱為交州牧,並遣唐咨等相繼出兵,攻討一年,廖式被殺,郡縣遂平,時呂岱約八十歲。

出生逝世

許遜生

許遜(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創淨明道派。其父於東漢末年率家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239)許遜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新建西山鄉)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許遜東歸後,時值彭蠡湖(今鄱陽湖)水災連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被編成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潘浚卒

潘浚(?——239),字承明,武陵漢壽人。初隨劉表為江夏從事,遷湘鄉令。劉備領荊州,以浚為治中從事。孫權奪荊州,浚稱病不見,權令人以床抬至,慰勞勸降,拜浚輔軍中郎將,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權稱帝,拜為少府,進封劉陽侯,遷太常,曾領兵鎮壓五溪蠻。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潘浚與陸遜駐武昌。呂壹弄權,浚欲手殺之,未果。潘浚姨兄蔣琬為蜀大將軍,初,武陵太守衛旌上表言浚密與琬來往,有降蜀可能。孫權見表,認為潘浚不會如此,遂封旌表示於潘浚,如旌還,免官,其見信如此。赤烏二年(239)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