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型護衛艦

21型護衛艦

21型護衛艦是英國於1970年代服役的一級多用途護衛艦,艦名全部取自古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族女戰士的名字,國內通稱為“女將”級,共建成八艘,曾參加馬島戰爭,被擊沉2艘。其餘6艘,現已轉售巴基斯坦海軍,稱為“促進”級 。21型護衛艦是一種成功控制成本的船艦,但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促使了日後皇家海軍採用更嚴格的生存設計。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在港口停泊的21型護衛艦 在港口停泊的21型護衛艦

在1966年,英國工黨政府取消了當時皇家海軍進行中的CVA-01航空母艦計畫以及配套的82型飛彈驅逐艦。之後,工黨政府另外啟動幾個成本較低的方案,以替換皇家海軍逐漸高齡的主戰艦艇。在此時,無論是接替82型的42型飛彈驅逐艦,或者代替21型利安德級(Leanderclass)護衛艦的22型護衛艦計畫,都在初期設計階段,無法實時接替即將淘汰的大批舊艦;而皇家海軍部(Admiralty)設計單位優先進行42型驅逐艦,導致22型護衛艦的進度較慢。因此,皇家海軍需要有一批能迅速服役的新艦來更新護航艦艇的陣容,填補22型服役前的空檔,而這個計畫稱為21型護衛艦 。

F174“活潑”號 F174“活潑”號

由於當時英國各海軍造船廠都忙於42型驅逐艦與22型護衛艦的籌備工作,因此皇家海軍決定向民間船廠招標進行設計建造。沃斯柏(VosperThornycroft)船廠以該廠用來外銷的MK-5(獲得伊朗訂單)、MK-7(獲得利比亞訂單)護衛艦為基礎來提案,最後獲得了皇家海軍採用,作為21型護衛艦的基礎。由於21型被要求能在短時間內儘快服役,因此其開發模式並非循過去由皇家海軍部主導,而是放手由民間船廠主導項目發展,皇家海軍僅擔任監督者的角色;此外,21型對成本也有著嚴格的控制。

全速行駛的22型護衛艦 全速行駛的22型護衛艦

在1968年2月27日,皇家海軍正式與渥斯柏和亞爾羅這兩家民間船廠簽約,負責21型的細部設計與之後的建造工作。在1969年,首艘21型簽署契約並安放龍骨,命名為亞馬遜號(舷號F-169)。英國總共建造八艘21型護衛艦,分別是F169“女將”號 、F170“羚羊”號、F171“積極”號、F172“伏擊”號、F173“箭”號、F174“活潑”號、F184“熱心”號、F185“復仇者”號。前三艘(F-169~171)由沃斯柏建造,後五艘(F-172~174、184、185)則交給YarrowShipbuilding建造。

雖然21型護衛艦的成本相對較低,但由於通貨膨脹等因素,實際花費仍遠高於預期;原本皇家海軍希望將單艦平均成本控制在350萬英鎊,但首艦亞馬遜號實際花費卻高達1440萬英鎊 。

技術特點

基本設計

F-169亞馬遜號 F-169亞馬遜號

21型護衛艦以MK-5/7巡邏艦為基礎放大而成,適用於水面巡邏、經濟海域維護等廣泛的中低強度作戰任務;為了控制成本,艦體採用民間船舶的規格來建造,各種裝備也力求精簡。由於一反過去由海軍主導的計畫方式,亞馬遜級的整體外型與過去的皇家海軍軍艦有許多不同,外型較為簡潔流暢,頗有快速遊艇的風格。21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3250噸,為了減輕上部重量以利於航行性能,上層結構大量採用鋁合金材料製造。然而在1977年,21型護衛艦首艦亞馬遜號發生了一場火災意外,鋁合金上層結構易融易燃的特性頓時顯露無遺,該次火災還導致亞馬遜號的鋁合金上層結構扭曲變形;于是之後皇家海軍設計建造的艦艇都捨棄了鋁合金,改用鋼材來建造上層結構 。

動力設計

F174“活潑”號 F174“活潑”號

動力方面,21型護衛艦是皇家海軍第一種採用全燃氣渦輪推進的水面艦艇;21型護衛艦得以完全享受燃氣渦輪主機啟動快、加速快、體積輕巧、自動化程度高、節約大量人力等優點。由於燃氣渦輪推進系統帶來的高機動性,21型護衛艦在皇家海軍中獲得了“保時捷”(Porsches)的美稱。21型護衛艦的主機組合包括兩具總功率50000馬力的羅伊斯·羅爾斯奧林巴斯(Rolls Royce Olympus)TM-3B加速用燃氣渦輪,以及兩具總功率8500馬力的羅伊斯·羅爾斯泰恩(Rolls Royce Tyne)RM-1A巡航用燃氣渦輪。以18節速率航行時,21型護衛艦的續航力為3500海里,航速17節時則增為4000海里。

航電武裝

21型護衛艦發射飛彈 21型護衛艦發射飛彈

21型護衛艦擁有許多當時算是相當先進的裝備,整體武器配置則十分精簡。艦上的中樞為計算機輔助行動信息系統(Computer Assisted ActionInformation System,CAAIS),這是皇家海軍最早期的艦載作戰系統,以兩具FM1600計算機為核心,將艦上感測與武器系統之間的資料傳遞自動化,並整合相關情資供操作人員判斷。艦上的偵測系統包括一具992Q型平面搜尋雷達、一具978型導航雷達,電子戰裝備為Thron-EMI公司的UAA-1電子支援系統與兩具KnebworthCorvus八聯裝誘餌發射器,反潛偵測裝備包括一具184M型中距離搜尋聲納與一具162M型艦體聲納。

F171“積極”號 F171“積極”號

武裝方面,21型護衛艦的艦首配備一門維克斯MK-8 4.5英寸(114mm)艦炮,這在當年是剛推出未久的新式自動艦炮。艦上防空則依賴一套安裝在機庫上的GWS-24改良型海貓(Seacat)防空飛彈系統(採用四聯裝發射器),這是海貓飛彈系統最新的改良型,由兩具912型射控雷達導引,接戰程式也完成自動化,因此21型護衛艦每次可發射兩枚海貓飛彈接戰兩個目標。除此之外,21型護衛艦還配備兩門人工操作的Oerlikon20mm機炮,艦尾設有一座直升機庫與飛行甲板,早期搭載一架韋斯特蘭(Westland)的黃蜂(Wasp)輕型直升機,爾後則換成偉斯特蘭新推出的大山貓(Lynx)反潛直升機。

艦首主炮準備開火 艦首主炮準備開火

服役之後,21型護衛艦也陸續進行若干升級,以加強火力;首先,在艦橋前方加裝了四具法國新推出的MM-38飛魚(Exocet)反艦飛彈發射器,使之擁有較長距離的反艦火力。此外,21型護衛艦還追加了兩組STWS-1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美制MK-44、46輕型魚雷。 由於採用當時最新的自動控制設備以及能節約人力的燃氣渦輪推進系統,21型護衛艦隻需要編制177名人員(日後逐漸增加到190人以上),而先前的利安德級卻需要編制超過250人。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3100噸
滿載排水量3600噸
全長 117米
水線長 109.7米
寬度 12.7米
吃水 5.9米
航速 30節
巡航速度 18節
續航力 4000海里/17節
艦員 175名
推進 COGOG
主機 兩台“泰因”RM1A型燃氣輪機(共8500馬力)
兩台“奧林普斯”TM3B型燃氣輪機(共50000馬力)
武器裝備
火炮 1座Mk8型114毫米高平兩用炮
2門20毫米“厄利孔”機炮
發射器 4具“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防空武器 1座GWS-24型“海貓”防空飛彈四聯裝發射架
直升機 1架“山貓”HAS·2反潛直升機
魚雷 2座Mk32型324毫米短魚雷發射器

服役事件

實戰情況

F170“羚羊”號 F170“羚羊”號

該級艦艇參加了馬島戰爭。八艘21型護衛艦之中,除了首艦亞馬遜號之外,其餘七艦全都參與了馬島戰爭。在1982年5月1日,兩艘21型護衛艦護衛艦箭頭號(HMSArrowF-173)、樂意號(HMSAlacrityF-174)以及郡級驅逐艦格拉摩根號駛近馬島史坦利軍港準備進行登入前的岸轟時,遭到阿根廷空軍三架匕首式攻擊機(幻影戰鬥機)的空襲,雖然投下的六枚227kg炸彈都沒有直接擊中英艦,但爆炸的震波使格拉摩根號與樂意號輕微受損,而箭頭號的上層結構則被匕首機的30mm機炮擊中11發,這是21型護衛艦第一次蒙受戰損 。

在1982年5月下旬的東福克蘭島西側聖卡洛斯灣(San Carlos Bay)登入戰後,5月21日阿根廷空軍共出動72架次攻擊英國特遣艦隊,擊沉21型護衛艦熱情號,並擊傷三艘作戰艦艇。

從左至右,女將,復仇者和活潑 從左至右,女將,復仇者和活潑

羚羊號(HMSAntelopeF-170)在1984年5月23日晚間艦內未爆彈爆炸。羚羊號在隔天早晨沉入聖卡洛斯灣,燒得滾燙的艦體接觸冰冷海面,大量水蒸汽騰空。1982年5月23日,阿根廷A-4Q機群在幻影3的掩護下大舉進攻停泊在聖卡洛斯灣的英國特遣艦隊;在下午14:05時,三架A-4Q對聖卡洛斯灣北面的英艦發動攻擊,一艘21型護衛艦護衛艦羚羊號(HMSAntelopeF-170)被兩枚500磅炸彈命中,一枚擊中後甲板造成火災,不過迅速被撲滅,第二枚穿入機艙但沒有立刻爆炸。羚羊號隨後駛入聖卡洛斯灣錨地進行修護,經過幾小時無效的搶救後,羚羊號從中間斷成兩半,沉入聖卡洛斯灣中。

21型護衛艦出征前士兵合影 21型護衛艦出征前士兵合影

戰火的考驗證實21型護衛艦的生存設計根本不堪一擊,只要區區一枚炸彈引燃了鋁製上層結構,火勢就會徹底失控,最後導致上層結構全毀、艦體燒斷,根本無法挽救。而同樣遭到擊中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上層結構以鋼材作為骨架,雖然火勢同樣失控,但由於上層結構使用鋁合金比例較少,因此大火還不足以導致船艛直接燒融乃至斷裂沉沒。雖然21型護衛艦是一種成功控制成本的船艦,但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根據馬島戰爭的經驗,21型護衛艦脆弱的商規艦體結構無法承受南大西洋惡劣的海況與氣候,於是在戰後在側舷加裝了鋼板來補強結構。此外,機庫兩側各增設一門Oerlikon20mm機炮,使艦上的20mm機炮總數達到四門,而日後部分艦艇更以BAEDS30BREMSIG30mm機炮取代20mm機炮。謝菲爾級與21型護衛艦在馬島戰爭中付出的血價,促使皇家海軍日後設計23型公爵級護衛艦時採用更嚴格的生存與損管設計,上層結構全面採用鋼質製造,強化消防設施與損管區域的作業能力,並且摒棄任何易燃建材以及會產生有毒氣體的舊式電纜。

艦艇轉售

F169“女將”號 F169“女將”號

馬島戰後剩餘的六艘21型護衛艦繼續為皇家海軍服役。如同前述,由於21型護衛艦的原始設計幾無預留升級空間,使本級艦在皇家海軍的價值日漸低落 。

在1988年,英國與巴基斯坦政府展開協定,商討未來的軍售事項。印巴雙方在1992年達成協定,將六艘21型護衛艦除役後以每艘約1200萬美元的優惠價格轉賣給巴基斯坦。這六艦於1993至1994年除役並立刻轉手,巴基斯坦稱之為塔利克級(Tariqclass)。六艘21型護衛艦對於巴基斯坦海軍而言,算是一項實時的戰力補充 。移交巴基斯坦後,巴國海軍在國際間招標改良塔利克級;由於21型排水量不足以容納所有改裝項目,所以巴基斯坦海軍將這六艘艦艇依照任務劃分為水面作戰型(F-182、F-184、F-186)與防空型(F-181、F-183、F-185)),分攤不同的任務。

出售巴基斯坦的21型護衛艦 出售巴基斯坦的21型護衛艦

這六艘塔利克級的共同改良項目包括換裝新的CelsiusTech9LVMk3戰鬥系統,以荷蘭SignnalDA-08對空/平面搜尋雷達取代原有的992型雷達,電戰方面,換裝法國Thomson-CSF的DR-3000電子支援系統以及美制MK-36干擾彈發射器,反潛方面則加裝法國Thomson-Syntra的ATAS/VDS拖曳陣列聲納,以及瑞典Bofors公司的TP-43反潛/反艦魚雷等飛彈方面加裝中國的獵鷹-60飛彈 。

本級艦

名稱建造時間服役時間命運
F169 Amazon“女將”1969年11月1974年5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F170 Antelope“羚羊”1971年3月1975年7月1982年5月24日被擊沉
F171 Active“積極”1971年7月1977年6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F172 Ambuscade“伏擊”1971年9月1975年9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F173 Arrow“箭”1972年9月1976年7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F174 Alacrity“活潑”1973年3月1977年2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F184 Ardent“熱心”1974年2月1977年10月1982年5月24日被擊沉
F185 Avenger“復仇者”1974年10月1978年7月1994年出售巴基斯坦

總體評價

F172“伏擊”號 F172“伏擊”號

以當時的水平來看,21型護衛艦是一種簡潔而有效率的設計,推進系統也是當時的最先進水平。然而,正由於21型護衛艦的控制成本,艦體大量使用商規標準,幾乎沒有任何防護重要艙室的裝甲,而且上層結構大比例地使用鋁合金材料,導致該艦的抗戰損與損管能力不足。當時皇家海軍在配置艦艇時並沒有特彆強的防火意識,電纜外皮材質燃燒時會產生劇毒氣體,艦內的裝潢與家具也大量使用易燃材料,此外並未特彆強化消防損管設施。這些隱憂終於讓皇家海軍在1982年爆發的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中付出代價,皇家海軍在這場戰爭中有四艘水面作戰艦艇遭到擊沉,其中兩艘是42型驅逐艦,另外兩艘就是21型護衛艦。

另外,21型護衛艦由於要求節省成本與加快進度,設計階段並未如過去英國造艦般的仔細嚴謹,結果雖然節約了造艦的成本,但是也讓21型成為一種沒有後續改良餘裕的軍艦。即便在剛完工交艦時,21型護衛艦的上部籌載已經接近艦體設計能承受的上限,導致該艦幾乎沒有進行重大升級的空間;因此,日後出現的新聲納、雷達系統以及接替海貓防空飛彈的海狼(Seawolf)防空飛彈系統,都無法加裝在21型護衛艦上 。

21型護衛艦被視為一種失敗的艦艇,應為該級艦未能達到英國海軍對它提出的能夠終年在北大西洋海域實施部署行動的任務需求。該艦的設計方案實際上是兼顧出口要求的。在南大西洋,21型護衛艦面臨高海況造成的壓力表現也比較糟糕,其鋁合金上層建築雖然帶來了輕量化,但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非常有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