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寧國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第二,加快發展三大新興產業。 第四,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 第四,加強民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2010年1月11日在寧國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寧國市人民政府市長 唐佑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科學發展”這一主線,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增強轉危為機的緊迫意識,堅定彎道超越的信心決心,樹立構建企業家社會的服務理念,有效推進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在追趕型、跨越式發展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初步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5億元,增長18%。完成財政收入15.2億元,增長21.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增長4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增長23.5%。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其中出口9600萬美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7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0元,分別增長20%和1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4%以上。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千方百計保增長,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年初,我們緊密結合實際,及時果斷出台了保增長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億多元,與企業共渡難關。紮實開展“進企業、解難題”活動,選擇53個重點項目和100家困難企業,逐戶逐項落實幫扶措施。召開3次政銀企對接會,共為330家中小企業銜接貸款資金17.1億元,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認真落實經濟工作單月點評和雙月調度制度,堅持每月外出招商推介和舉行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進入下半年,針對部分行業和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市政府迅速行動,在鼓勵企業上市、加快服務業發展、規範提升耐磨鑄件產業發展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實行分類指導。組織實施了開發區建設和招商引資“雙百會戰”,取得了明顯成效。總的來看,我們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經受住了多重考驗,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方面,全年淨增規模企業22家、億元企業4家,規模企業總數達到254家、億元企業達到30家。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50.8億元,增長33.3%。21個技術改造項目和18個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8家、高新技術產品26項。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9家,完成總產值75億元,占規模工業總量的39%。全年申報各類專利450件,增長2.8倍;專利授權160件,增長2倍。“鼎湖”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新增省級名牌產品4個,著名商標7個。順利通過了中國耐磨鑄件之都複評驗收,省級耐磨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批准建設。農業方面,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583”提升行動,實現農業增加值13億元,增長6%。新增5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15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家禽孵化及飼養量達到1.2億羽。新增經濟林450公頃,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8億元,增長11%。全年遊客接待量達到201萬人次,增長25%,實現旅遊總收入9.5億元,增長47%。寧國國際大酒店被評為四星級旅遊飯店。房地產市場健康回升,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第二,盡心竭力保民生,推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精心組織實施了42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並軌運行,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732萬元。新增城鎮就業崗位7865個。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3920人次,新型農民培訓3907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7390餘人。新建廉租住房1.2萬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00萬元,解決了1366個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問題。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改擴建農村敬老院6所,初步建立起低保、五保、殘疾人、貧困學生、重大疾病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體系。兌現移民後期扶持資金1169萬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用房4.15萬平方米,寧陽學校如期投入使用。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中國小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兌現各類計生獎勵資金378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2‰。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改建了2所鄉鎮衛生院和3所村衛生室。完成了南山園區及城郊結合部有線電視網建設,實施了11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了6所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9個農家書屋。順利通過了全國文化先進市複評驗收。著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事關民生的建設工程投入試運營,慈安路、五芳路基本建成,改造了12條背街小巷,完成了老虎山森林公園一期綠化工程。實施了第三輪城市環衛體制改革,狠抓了省道沿線環境衛生整治。完成城市拆遷3萬多平方米,拆違4000多平方米。新增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鎮1個、示範村10個。建成村組水泥路75公里,橋梅路、莊楓路、惠楊路建成通車。兌現政策性農業保險287萬元。建成56個農村戶用沼氣服務網點。完成農村改廁3018座。實施了7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解決了2.3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實施了“新網”工程。完成了糧食清倉查庫和地方儲備糧輪換任務,消化了糧食系統不良債務。修編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和查處違法違規用地專項行動。
第三,全力以赴保穩定,著力維護社會和諧安寧。深入開展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等活動,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年”各項措施,深化煤礦、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的專項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被公安部命名為“平安暢通市”。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開展了豆製品行業專項整治,大力整頓和規範食品藥品市場。著力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科學部署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沒有發生重大疫情。排查了901個地質災害點,開展了霞西等16處重點地質災害整治工作。有效應對“8.10”莫拉克颱風襲擊,取得了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人民武裝、國防動員、“雙擁”、優撫安置以及人民防空建設工作紮實開展,圓滿完成了冬季徵兵任務。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大力推進平安寧國建設,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國慶60周年等重大活動期間的社會穩定,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
第四,遠謀近施夯基礎,增強科學發展新動力。市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會議做出了《關於爭當全省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決定》,謀劃了寧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市政府在推進各項工作中,按照“三步走”的總體要求,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前,認真落實三年行動綱要,引領科學發展上水平。著眼於增強發展承載力,積極籌措資金5.7億元,推進南山園區、河瀝溪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實施了八里路、濱口路等一批道路工程,進一步拉開了園區框架。開發區被評為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園區。啟動建設醫療器械產業園,積極探索“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港口生態工業園,為未來發展拓展了空間。全年省級開發區新開工企業56家,投產企業45家。著眼於增強發展活力,大力推進融資平台建設。組建了金融和上市工作辦公室,中鼎股份成功定向增發,江南化工實現重組擴股,太陽禽業加快境外上市步伐,對10家上市後備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徽商銀行寧國市支行正在組建,信用聯社改制農村合作銀行獲批籌建。成立了3家小額貸款公司。全年新增各項貸款13億元。大力推進企業“二次創業”和全民創業,鳳形集團與安徽瑞泰公司強強聯合,新馬耐磨與合肥水泥研究院成功聯姻,華普建材與中國建材集團合作步伐加快。新增私營企業418家,個體工商戶2804戶。著眼於增強發展後勁,全力謀劃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寧宣杭高速公路宣城至寧國段、揚績高速公路寧國至績溪段開工建設,寧宣杭高速公路寧國至千秋關段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快。千秋關隧道建成通車。皖贛鐵路客運專線、既有線電氣化改造、管道天然氣等項目前期工作有效推進。新增“861”項目12個,總數達到42個。爭取中央新增投資7340萬元,帶動社會投資3.9億元。全年引進內資92.8億元,增長77.4%,實際利用外資5057萬美元,增長26%。著眼於建立科學發展新機制,突出規劃先行,穩步推進“五區”建設。開展了主城區概念性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和青龍灣原生態旅遊度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先行區建設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被確定為省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驗收。啟動了“寧績旌‘綠三角’經濟協作區”建設。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和“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
第五,提高效能優環境,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狠抓突出問題的整改,努力以創新的理念、高效的工作、務實的作風、廉潔的形象推動科學發展。深入開展“法治寧國”創建活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如期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02件,政協委員提案114件。加強了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聯繫,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啟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圓滿完成了首屆社區換屆工作。強力推進以“兩集中、三到位”為核心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紮實開展民主考評市直單位百名科長、基層站所長和公共服務單位活動,機關效能有新的提高。進一步強化監察、審計監督,開展了“小金庫”專項治理,規範政府招投標和採購行為,資金節約率達14%。建立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重點工作督查制、領導幹部問責制,增強了政府執行力。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宣揚曹軍、盧帥等“8.17”捨己救人英雄群體先進事跡,展示了新時代寧國兒女的崇高品質!此外,統計、物價、政府法制、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方誌、殘聯、菸草、郵政、通訊、氣象等部門,恪盡職守,迎難而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困難超乎預料,成績好於預期。這是市委正確領導和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廣大外來投資者齊心協力、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多年來一直關心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國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特別是外貿出口增長乏力,重大項目建設進展不快。財政增收壓力較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大主體功能區產業集群集聚能力還不強,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發展任重道遠。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鄉村經濟比較薄弱。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絕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二、紮實做好2010年各項工作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三年強基礎”奮鬥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還是“十二五”的謀劃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關重要,意義深遠。我們應當看到,當前巨觀形勢仍然複雜嚴峻,我們仍處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鞏固期、轉型發展的調整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惠民生的有機統一,仍將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務。我們更應當看到,新的一年,充滿機遇、充滿挑戰、充滿希望。今年,中央將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採取一系列調結構、促發展的有力措施,將為我市加快發展帶來諸多利好。特別是經過多年持續較快發展的能量積聚,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區位交通、自然資源以及政策環境等組合優勢,為我們建設“安徽縣域科學發展試驗田”奠定了堅實基礎,將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宣城市委、市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只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心,迎難而上,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就一定能夠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奪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2010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宣城市委二屆七次全體會議及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決定》和《綱要》的總體部署,以“又好又快、轉變轉型、大幹大上”為基調,以“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為主線,以“大投入、大轉型、大環境”為重點,深入開展“項目建設落地年”活動,加快“五區”建設步伐,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為“三年強基礎”提供更加堅實的保證。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財政收入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宣城市下達的目標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和園區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融入全球化的大開放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先行區第一,分類指導推進園區建設。制定《關於調整布局加快工業發展的意見》,以大園區推進大發展,著力最佳化產業布局。圍繞“打造最佳投資地,建設一流高新區”,積極籌措資金4億元,繼續最佳化提升南山園區,強力推進河瀝溪園區,突出抓好園區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確保所有入園項目及時供地,快速發展。按照統一規劃、產業引導的原則,整合梅林、汪溪集中區等資源,作為省級開發區的拓展區,形成優勢互補、聯動開發的新局面。立足打造“城市副中心新城區、工業主戰場新園區”,建立“鎮區合一”的港口生態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實施汪港公路、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等一期工程大會戰,逐步拉開園區框架。嚴格項目準入制度,打造東三角特色產業基地。全年南山河瀝園區開工項目40個以上,投產項目30個以上;港口園區開工項目10個以上,投產項目10個以上。
第二,著力提高招商引資成效。圍繞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集聚,組建6大產業招商團和產業發展辦公室,既抓產業項目的引進,又抓產業發展的扶持,形成“招來一個、落戶一群、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立足招大商、招好商,把引資重點放在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好、高”項目上,緊盯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投資新動向,開展點對點的針對性招商,力爭引進一批具有牽動性的大項目。精心策劃舉辦具有寧國特色的節慶活動,靈活採取小分隊招商、以商引商、園區招商、境外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成效。進一步夯實招商基礎,最佳化招商機制,強化招商培訓,提高招商能力。全年引進內資1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5300萬美元以上。其中單體投資達10億元的項目1個以上,達5億元的項目3個以上。
第三,全力突破一批重大項目。紮實開展“項目建設落地年活動”,圍繞項目謀劃爭取、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等重點環節,爭分奪秒推進項目建設。以高速公路為重點,全力推進宣城至寧國、寧國至績溪高速公路建設,力爭寧國至千秋關高速公路開工,啟動揚績高速寧國至廣德段的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申嘉湖高速寧國至安吉段列入省“十二五”規劃,全力構建無縫對接長三角的快速通道,增強產業和資本的可進入性。積極配合皖贛鐵路新雙線建設,爭取實施既有線電氣化改造城區段西遷取直工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全力推進司爾特遷擴建、雙津醫用包裝膜等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著力增強發展後勁。組織實施100餘個重點建設項目,加快14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充實完善項目庫,謀劃儲備一批投資規模在10億元、30億元、50億元以上的“大交通、大城建、大產業”項目,確保項目庫動態規模在500億元以上。創新大項目投入機制,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新增“861”項目20個以上,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投資計畫。全面落實項目推進責任制,完善領導掛鈎聯繫制度,實行項目進度績效考核,形成“一切圍繞項目、一切為了項目、一切服務項目”的良好局面。
第四,努力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綜合運用出口退稅、財政貼息等措施,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千方百計保持出口穩定增長。鼓勵出口企業創立自主品牌,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外貿壁壘較少的新產品。發揮外事僑務、外宣和對台工作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商檢等單位來寧設立辦事機構,不斷完善外貿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關鍵技術。力爭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5億美元。
(二)以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為重點,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的大產業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縣域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一,提升壯大三大主導產業。充分利用市場約束的倒逼機制和經濟調整的洗牌效應,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耐磨鑄件、電子元器件三大主導產業。加快汽車零部件基地建設,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加快中鼎工業園擴建步伐,支持亞新科公司將蕪湖生產基地遷回寧國,發展上下游及關聯配套企業,力爭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規範提升耐磨鑄件產業,重點啟動鳳形工業園搬遷,加快新馬耐磨合作項目建設,建成省級耐磨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引導中小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兼併重組等方式進行升級轉型,積極爭創耐磨材料優質示範基地,力爭耐磨鑄件產業產值突破45億元。加快電子元器件基地建設,制定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發揮飛達集團的龍頭帶動作用,加速產業集聚,力爭電子元器件產業產值突破20億元。
第二,加快發展三大新興產業。把握國家實施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戰略導向,大力發展節能建材與新能源套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制定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產業發展導向機制,從財稅政策、項目準入、土地供應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支持華普建材與中國建材集團合資合作,加快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電子信息產業,力爭三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量的比重達到10%以上。
第三,培大育強一批骨幹企業。在現有規模企業中,排出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加大財稅、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促進跨越發展。鼓勵江南化工、聚隆等企業依託品牌、技術、管理優勢,迅速擴張,做大做強。支持市內企業與央企和省屬大型企業開展戰略性合作,爭取1-2家企業掛牌上市,重點培育10家後備企業。加快推進交通安全設施、LED照明燈具等一批招商項目。全年新增規模企業40家以上、億元企業5家以上。力爭通過1-2年的努力,年產值超50億元企業達到1家、超30億元企業達到1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3家以上。
第四,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壯大畜禽養殖、山核桃、竹業三大骨幹產業,發展花卉苗木、茶葉、水產養殖、中藥材、高山蔬菜五大優勢產業,培育紅豆杉、油茶等新興產業。著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鼓勵五星、太陽等企業做大做強,培育詹氏、山里仁、鄉味源、華瑞等一批加工型、行銷型龍頭企業,支持綠健油茶深加工二期項目建設,新增1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省級恩龍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積極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制定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建設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建成有機農業示範基地2個,新增綠色、有機食品10個以上。
第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制定《寧國市服務業發展規劃》,落實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重點抓好現代物流業發展,超前謀劃建設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形成高效快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加速融入長三角物流圈。制定發展總部經濟的意見,規劃建設總部經濟園。加快發展服務外包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加快推進五星級酒店、商之都商業廣場等項目建設。改造提升中心農貿市場,規劃建設農特產品交易市場,支持亞夏卡車交易、家居建材等市場發展。加快發展科技和信息服務業,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創建無線寬頻城市。編制《寧國市兩化融合專項規劃》,積極爭創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積極發展保險、家政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落實好“家電下鄉”等消費政策,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工程。擴展教育文化培訓、全民體育健身等新興消費領域,推行服務標準化管理,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三)以文明創建和環境保護為重點,大力實施森林景觀化的大生態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第一,大力推進生態旅遊開發。立足“大市場、大旅遊、大發展”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完成旅遊總體規劃修編和青龍灣原生態旅遊度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理順青龍灣度假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規劃為指導,突出自然山水、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特色,切實抓好板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爭度假區整體開發取得新突破。強化旅遊項目包裝和招商推介,充分發掘千秋關等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高起點策劃一批精品項目,加快推進恩龍整體提升工程等項目建設。組建旅遊合作戰略聯盟,深化“寧績旌‘綠三角’經濟協作區”合作,打造“皖南旅遊文化示範區”的精品區。主動對接上海世博會,舉辦多種形式的旅遊宣傳推介和整體行銷,擴大寧國旅遊影響力。力爭全年遊客接待量突破2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1.2億元。
第二,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配套功能。以規劃為指導,組團式推進鳳形新區、城北新區整體開發,構建現代化中小城市格局。加快完善荷香路等在建工程。組織實施仙霞路、寧墩路、萬家路、仙霞橋等“八路一橋”工程。建成河西濱河公園,提升寧陽公園。進一步完善城區供水管網,延伸污水管網,建設天然氣管網。在保護中推進河瀝溪舊城改造,啟動實施河瀝溪防洪工程。新建農民公寓房400套,全面建成竹林園二期、三泉二期、四通廉租房項目。改造12條背街小巷,解決好鳳形第二安置區、潘村安置區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繼續推進城市亮化及人行道改造工程,完善交通安全配套設施。建設西津河鳳凰大橋至時代廣場段沿河綠化景觀。新增城市綠地面積20公頃。
第三,提升城市管理和文明創建水平。大力開展“效能城管、和諧城管”創建活動,提高綜合執法和文明執法水平。強化占道經營、噪聲污染等專項整治,鞏固煙花爆竹限放成果。加大環衛設施投入,建設2個城市公廁和1個垃圾中轉站。完善市容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徹底消除城市保潔“盲區”。落實社區建設“費隨事轉”要求,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提升居民滿意度。完善中心城區交通專項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劃定一批公共停車帶,營造有序的交通環境。組織實施大拆違行動,建立聯動執法監察機制,堅決查處各類違法建設。突出抓好文明創建工作,廣泛開展“愛我寧國、樹我形象、建我家鄉”等主題活動,著力培育“五型”市民,鞏固全省首屆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積極爭創“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
第四,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編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規劃》,突出重點區域整治、產業結構調整和循環經濟發展,努力實現由一般性環保工作向生態文明整體推進。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貼標準,逐步加大對自然保護區、農業旅遊區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大力實施“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工程,繼續推進重要公路沿線的綠色長廊和三條大河沿岸的綠色屏障建設,鞏固河道采砂整治成果,彰顯“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生態城市形態,確保成功爭創“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
第五,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最後一年,我們將以工業節能和淘汰落後產能為重點,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堅決完成好這一攻堅任務。政府機關要帶頭樹立節約資源意識,全面加強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積極爭創低碳城市。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加快實現綠色增長。強化建設項目新增排放容量管理,嚴格落實新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堅決杜絕重污染項目。
(四)以科技創新和集聚要素為重點,大力實施學習知識化的大促進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省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
第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取得一批科技成果、產業成果和改革成果。鼓勵同行業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37個千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力推進科技孵化中心建設,重點抓好14個企業技術創新項目。鼓勵發明創造,力爭全年專利申請量450件以上,其中發明類專利60件以上,實施專利成果轉化項目10個以上。爭創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5個。積極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力爭新增1-2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支持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10家、高新技術產品25個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的比重達40%以上。
第二,積極推動財稅、金融改革與創新。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確保完成收入任務。健全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提高國投公司的融資能力。進一步規範政府債務舉借、使用、償還和提供擔保的行為,確保公共財政安全。搶抓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機遇,發揮商業銀行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與國家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合作,確保全年新增貸款12億元以上。強化金融和上市工作辦公室服務職能,暢通政銀企溝通渠道,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力促農村合作銀行和徽商銀行寧國市支行儘快開業,加快組建村鎮銀行,積極引進市外金融機構來寧設立分支機構。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撬動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創辦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規範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
第三,深化土地管理改革與創新。當前,國家從嚴控制建設用地、加強用地核查的力度不斷加大,可以預見,今年我市土地供需的矛盾將十分突出。我們將把握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以土地管理改革創新和規範使用為突破口,實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加大土地整治、開發、復墾力度,科學編制土地出讓和儲備計畫,最大限度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建設標準廠房和多層廠房,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肅查處違法用地行為,著力破解土地瓶頸制約,確保寧國發展的用地需求。
第四,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機制,營造拴心留人的發展環境。搭建人才資源需求平台,鼓勵企業引進培養一批年輕型、專業型、技能型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技工。加強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有計畫、有重點地引進一批業務素質高、奉獻精神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整合勞動、教育、農委等教育培訓資源,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第五,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激發一切能夠激發的創業熱情,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創業主體,放開一切能夠放開的創業領域,在全社會形成“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創大業”的濃厚氛圍,大力推進寧國“二次創業”。繼續開展“寧國發展功勳”評選,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國際視野、社會責任的現代企業家隊伍,構建企業家社會。著力構築創業載體,加快港口、河瀝農民工創業園建設,支持金輝創業園發展,啟動建設商會會館。全年新增私營企業350家以上、個體工商戶2500戶以上。
(五)以完善設施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大和諧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第一,按照建設四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互協調的“三規合一”新機制。理順市、鄉、村三級規劃管理體制,加大規劃宣傳、執行力度,切實提高規劃的法定性。引入現代規劃設計理念,認真做好城鄉規劃編制工作,逐步完善規劃體系。修編港口、中溪、梅林、胡樂、青龍5個鄉鎮總體規劃。
第二,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今年市政府將籌措資金1300多萬元,重點用於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開展“美麗鄉村”創評和建設城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把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擴權強鎮試點和新型戶籍管理改革,重點抓好中心集鎮建設和示範村整村推進,打造3個星級新農村示範村。改造葉楊路,新建村組水泥路90公里。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建成220千伏三津變電所,擴建110千伏汪溪、梅林變電所,進一步提高城鄉用電的保障能力。強力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港口、胡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18項重點水利工程,除險加固5座小型水庫,解決3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戶用沼氣池2000口,完成改廁4500座。
第三,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大力實施農民收入增長計畫,制定出台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辦法。積極發展富民經濟,新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0家以上、標準化養殖小區10個以上。積極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搞好用工對接,推進“訂單式”培訓,努力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面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大力發展現代林業,深化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實施林業保險制度,健全林地評估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實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第四,加強民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精心組織實施省定33項民生工程和我市確定的12項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投入、鞏固成果、健全機制,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廣泛開展就業培訓,統籌做好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力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200個。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啟動建設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紮實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救助水平。繼續安排移民扶持資金100萬元,加大移民後期扶持力度。重視發展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和福利慈善事業,認真做好老幹部工作,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逐步提高村幹部的待遇。
第五,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消除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支持寧國中學辦好70周年校慶活動,完成高中教育布局最佳化調整,高起點規劃建設職業教育園區。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和外來人員子女就學工作,重視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保障每一個困難家庭學生平等就學、完成學業。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市醫院綜合樓和傳染病區建設,突出抓好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申報爭取省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支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運行機制。繼續落實計畫生育獎扶政策,推進基層計畫生育服務站所規範化建設,完善“村(居)為主”工作機制,鞏固低生育水平。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有序開展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建成河瀝溪園區及城郊結合部有線電視網路。推進與鳳陽縣結對合作。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支持檔案方誌等各項事業發展。
第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寧國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嚴肅整治砂霸、石霸、地霸等不法行為。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規範信訪行為,解決民眾合理訴求,積極消化信訪積案。加強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完善氣象預警、地質災害、防震減災工作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深化隱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加強食品藥品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推進農村食品藥品“兩網”建設,讓廣大民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支持其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依法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認真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防民防工作,提升“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水平。
三、著力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爭當全省科學發展排頭兵,是省委、省政府和宣城市委、市政府對寧國發展的新期待,是寧國新一輪發展的新目標。我們將增強責任感、強化執行力,用心、用智、用力把寧國的事情辦好,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
(一)增強發展觀念,奮力開拓進取。繼續堅持和發揚“敢為人先”的寧國精神,始終保持勇於進取的朝氣、自加壓力的勇氣、負重奮進的志氣,盡職盡責,致力發展。善於以戰略、創新、辯證的思維,準確把握金融後危機時期的發展趨勢,注重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研究。只要是對寧國發展有利,對民眾有利,對全局有利,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乾、大膽地闖,充分激發和保護廣大幹部民眾推動科學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永葆寧國發展的旺盛活力。
(二)增強效能觀念,狠抓工作落實。大興真抓實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政府班子率先垂範,實行政府工作項目化、責任主體明確化、崗位責任具體化、責任層級清晰化,把工作定責、定量、定質、定時,以目標引領,以時間倒逼,以責任問效,環環相扣,步步緊跟,有序推進,重在實效。繼續開展市直機關效能測評、民主考評百名科長、民主考評基層站所長和公共服務單位活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到服務到位、提速到位。加強政務督查和行政監察,健全績效評價、目標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嘗試建立政府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公布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凡是做出的承諾就要兌現,凡是承諾的事情就要做好。
(三)增強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規範行政權力運行,促進行政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進一步完善市長熱線辦理機制,虛心聽取網民的意見和建議,強化網路輿情監管,暢通政府與民眾雙向溝通渠道。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科學、依法、民主決策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經濟顧問和法律顧問的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人民民眾的願望。
(四)增強自律觀念,加強廉政建設。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強對財政預算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勤儉節約,落實公用經費支出標準零增長和經常性項目支出零增長,把更多的資金用到發展上來。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政府重大投資項目跟蹤審計。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自覺遵守《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規範政府採購、土地出讓、工程招標、產權交易等行為,努力從制度上和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發生,以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五)增強素質觀念,加強隊伍建設。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穩妥推進職能劃轉、機構撤併及人員配置等工作。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務員輪崗交流制度。繼續選派幹部到上級機關、發達地區和經濟一線掛職鍛鍊。大力開展學習型機關建設,全體公務人員要更加緊迫地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本領,熟悉和掌握現代金融、現代科技、現代管理知識和各項政策法規,努力成為複合型人才,不斷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各位代表!危機之年,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新的征程,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光榮,我們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腳踏實地,銳意進取,以更高的要求謀劃科學發展,以更強的措施致力和諧發展,以更快的速度推進率先發展,不斷開創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為把我市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小城市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