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9 馬連良舞台藝術(T)

郵票圖案

2009-29 馬連良舞台藝術(T) 2009-29 馬連良舞台藝術(T)
2009-29 馬連良舞台藝術(T) 2009-29 馬連良舞台藝術(T)

郵票信息

志編號 2009-29
版別 影寫版
名稱 馬連良舞台藝術(T)
全套枚數 2
發行日期 2009-11-28
全套面值 2.40元
全套售價 2.40元
發行機構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原作者 佚名[攝影]
設計者 劉釗
責任編輯 佟立英
整張規格 150mm×240mm
整版枚數 20(5×4)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借東風 1.20 30×40 P13.5 -
2-2 趙氏孤兒 1.20 30×40 P13.5 -

郵票介紹

為紀念我國京劇藝術大師馬連良入行梨園100周年,中國郵政於2009年11月28日發行《馬連良舞台藝術》特種郵票1套2枚。
《馬連良舞台藝術》特種郵票巧妙地運用中國傳統藝術的書法、印章元素,右上方的圖題文字採用楷體字和少見的馬連良篆刻印章,彰顯國粹、書卷之氣;左邊用馬連良大師的手跡墨寶,以表現字如其人的國學根基;左下方的票眉“海、雲、山”圖飾體現梨園老生的獨特神韻。整體設計追求的是傳統元素和現代結構重組的效果,在色彩、文字和形式上增強國戲、國學和傳統文化氣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族,回名尤素福,北京人,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演員。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是扶風社的招牌人物。拿手戲目有《借東風》,《甘露寺》,《青風亭》等。父馬西園,是一茶館業主,與著名京劇演員譚小培熟識。家庭的薰陶,使馬連良從小熱愛京劇藝術,希望在藝術舞台上得到發展。
9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先從茹萊卿學武生,開蒙戲即《石秀探莊》,後受業於葉春善、蔡容貴、蕭長華等老生名家,並酷愛譚派、賈派藝術。蕭長華據
孫派《雍良關》,創作《借東風》一劇,傳授給他。馬連良努力研究,終使《借東風》成為響譽全國的名劇。23歲自行組班,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1940年代末旅居香港,1950年代初回中國,出任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團長(總團長),1962年起同時兼任北京市戲劇學校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攝製的《群英會》、《秦香蓮》京劇電影保存紀錄了他的京劇表演藝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國唱片公司給他錄製了許多廣播京劇和京劇唱片。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被抄家與關進牛棚里至1966年10月初,12月13日因意外摔倒被送至北京阜外醫院,3天后不治。1979年3月27日北京市文化局恢復其名譽。
馬連良主演的京劇電影:《梅龍鎮》、《借東風》、《漁夫恨》、《群英會》、《秦香蓮》。主演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1964年版)、《年年有餘》(1965年)等。
門下弟子有李萬春、朱耀良、李慕良、言少朋、周嘯天、王和霖、王金璐、遲金聲、汪正華、梁益鳴、張學津、馮志孝(馮志效)、張克讓、安雲武、楊汝震、趙世璞、申鳳梅、郎石林、劉廣義等,馬長禮是他的義子(養子),梅葆玥是他的干女兒。
在北京戲校做校長期間培養了許許多多學生,李寶春就是其中1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