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7 長臂猿(T)

2002-27 長臂猿(T)

2002-27 長臂猿(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刷方式影雕套印。類別編年郵票。

郵票圖案

2002-27 長臂猿(T) 2002-27 長臂猿(T)

郵票信息

志號2002-27
類別編年郵票
每套枚數4枚
印刷方式影雕套印
每套面值4.40元
發行日期2002-12-7
序號 名稱 面值 發行量
1 白掌長臂猿 80分 1160萬枚
2 白頰長臂猿 80分 1160萬枚
3 黑長臂猿 80分 1175萬枚
4 白眉長臂猿 200分 1120萬枚

郵票介紹

長臂猿——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長臂猿科僅有的一屬,通稱長臂猿。在類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中體型最小。因臂特別長而得名。體長45.6-63.5厘米,無尾,體重6-13千克。直立高不過0.9米;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共6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喉部有音囊,善鳴叫,不同種長臂猿的叫聲有很大差別。雄猿一般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淺,為棕黃、金黃、乳白或銀灰色。棲息於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白天活動。善於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鉤,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一躍可達10餘米,速度極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飛鳥。在地面或在懸空的藤蔓上行走時,雙臂上舉以保持平衡。結群生活,每群包括1對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過5-6隻。食物以漿果為主,也吃樹葉、小鳥、鳥蛋或昆蟲,每胎產1仔。
長臂猿分布於中國華南、緬甸直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大部島嶼的熱帶雨林,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白掌長臂猿——白手長臂猿、僚棒猴、南尼。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稱白掌長臂猿。顏面周圍常形成明顯的白色面環,雌性面環近似封閉,雄性多不封閉(被白色眉紋斷開)。兩性均有暗、淡兩種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環顏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黃或奶油黃色,面環和手足更淡,白色。我國的白掌長臂猿在已知亞種中,毛被最長,背毛長11-15厘米。兩種色型的淡色毛基較短,約為毛長的10-25%,暗色型個體陰毛黑棕色,淡色型陰毛紅棕色。國內僅分布於雲南南部孟連、西盟和滄源;國外見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白頰長臂猿——軀體更加纖細而四肢顯得更長的一種長臂猿。雄性黑色,唯兩頰各具一大型白斑,頂部的簇狀冠毛顯得更尖長而明顯。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軀體大部污黃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主要分布在中、老、越三國交界地區的特有種,分布區非常狹窄,種的分布總面積可能不及800公里。在我國雲南僅見於西雙版納的勐臘和綠春黃連山。國外見於越南北部紅河流域馬江以西和寮國北部湄公河以東。
黑長臂猿——別名:黑冠長臂猿、吼猴、撩梆猴、長臂猿、料猴、風猴、黑猴。中型猿類,體矯健,體重7-10公斤,體長40-55厘米,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無尾,毛被短而厚密。雄性全為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雌性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黑長臂猿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國南部的特有種,已記錄有6個亞種,其中5亞種分布於我國。
白眉長臂猿——無尾,前肢明顯長於後肢。雌雄異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頭頂的毛較長而披向後方,故頭頂扁平,無直立向上的簇狀冠毛。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黃色,眼眉更為淺淡,顏面寬闊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趨淺淡,白色。白眉長臂猿主要棲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在雲南西部,多棲于海拔2000-2500米之間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遷移。嚴格樹棲,以多種野果、鮮枝嫩葉、花芽等為主要食物,亦食昆蟲和小型鳥類。白眉長臂猿群體較小,一般一群3-5隻,為單雄單雌配偶系。春末夏初產仔,每年1胎,每胎1仔,7-9年性可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