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漳河洪水

9月21-23日漳河流域出現一次大暴雨,造成漳河秋季罕見的大洪水。

9月21-23日漳河流域出現一次大暴雨,造成漳河秋季罕見的大洪水。 9月21—23日受河套低氣壓東移和太行山地形等影響,漳河流域發生一場大暴雨。暴雨區主要位於太行山東麓和太岳山迎風坡一帶。暴雨中心在漳河和衛河之間,淇縣3天雨量263.7mm。現岳城水庫上游正處於暴雨中心地區。
該場暴雨造成漳河特大洪水,上游濁漳河石樑(集水面積9652km2)調查洪峰流量4930m3/s,清漳河邰莊(集水面積5400km2)洪峰流量2760m3/s。漳河幹流觀台站9月23日出現約50年一遇大洪水,洪峰流量7260m3/s,5天洪量9.76億m3。
當時正值秋糧登場,洪水沖糧毀地,農業損失較大。漳河沿岸蒲潭營、紙房北、冀范西、張老營、稱溝灣、北館陶、臨清北大橋等處潰堤決口,泛濫成災。
結語
7、8兩月為海河流域汛期,大洪水多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一般認為9月份就不太可能發生大洪水。選編這場洪水的目的,在於提醒人們注意,在海河流域南部,即使到9月下旬還是有可能發生大洪水,1943年就是一個實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