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

在茶業界1725指的就是鐵觀音出現的時間,也就是鐵觀音的生日。當然這個時間並不是非常準確的,但是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一個時間了,也自然就成為了標準。其實這個時間源於鐵觀音的兩個傳說。

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松岩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里,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1]

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清代乾隆元年(1736),安溪西坪堯陽南岩(今西坪鎮南岩村)有位書生名叫王士讓,生平喜好蒐集奇花異草,曾在南山之麓築書房,名為“南軒”。他經常與親友聚集於南軒。
這年春天的一天,王士讓在南軒之旁的層石中發現一株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異於尋常,遂將它移植到花園中精心培育,壓枝繁殖。這株茶樹成茶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沖泡後,香氣馥郁,滋味甘醇。乾隆六年(1741),王士讓上京奉召,拜渴禮部侍郎方望溪,饋贈自己用這株茶樹製成的茶。方望溪品後大加讚賞,遂獻給內廷。乾隆飲後甚喜,召見王士讓,垂問此茶歷史。王士讓如實奏享此茶的發現經過。乾隆細細觀察、掂量此茶後,認為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因而御賜名為“鐵觀音”。


代表茶葉企業有:安溪鐵觀音集團、皇典、八馬、華祥苑、中閩魏氏、裕園、日香、天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