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年

1333年

1333年,癸酉年(雞年);元至順四年,元統元年;越南開祐五年;日本南朝元弘三年,北朝正慶二年。中國至順四年(1333)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是為元順帝,改年號元統。

大事年表

(圖)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

1333年3月,後醍醐天皇得伯耆國(今鳥取縣)土豪名和長年之助,逃離了荒島隱歧,據船上山,再次發詔各國,討伐幕府。

1333年滅北條氏,鎌倉幕府終。

1333年至1568年,日本進入室町時代,這是日本史中世時代的一個劃分。

1333年,愛德華三世擊退過入侵英格蘭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

1333年,妥歡帖睦爾繼位為元順帝,立奇完顏忽都為妃。有寵,生皇子愛猷識理達臘。

1333年,妥歡貼睦爾帝,追謚生母邁來迪為“貞裕徽聖皇后”。

1333年,尊卜答失里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年號元統。

1333年,(元惠宗元統元年) 六月,和世長子妥歡帖睦爾即帝位,改元元統,是為元惠宗(順帝)。

人物出生

(圖)位在突尼西亞的伊本·赫勒敦雕像位在突尼西亞的伊本·赫勒敦雕像

1.伊本·赫勒敦

全名為阿布·扎伊德·阿卜杜勒拉赫曼·本·穆罕默德·本·赫勒敦·哈德拉米(1333年4月17日-1406年3月19日),出生於突尼西亞,阿拉伯穆斯林著名學者、史學家、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被認為為人口統計學之父。公元1332年出生於突尼西亞,是塞維亞的阿拉伯貴族的後裔 (8世紀時跟隨阿拉伯軍隊出徵到安達盧西亞,後遷到北非)。自幼跟從父親學習《古蘭經》和阿拉伯文,又到宰圖那大學學習深造,受到系統的伊斯蘭教育。1352年開始從政。1378年寫成作《歷史緒論》。1406年3月17日在開羅逝世。

2.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

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333年-1399年8月26日)即特維爾大公(1368年-1399年在位)和弗拉基米爾大公(1370年-1371年,1375年)。他是歷史上最後一位有能力與莫斯科大公競爭俄羅斯領袖地位的特維爾大公。

3.觀阿彌

原名服部清次,又名結崎清次,幼名觀世丸,法名觀阿彌·宗音,觀世座一世大夫。生於元宏三年(1333年),卒於至德元年(1384年)。

人物逝世

(圖)瓦迪斯瓦夫一世瓦迪斯瓦夫一世

1.守邦親王 

守邦親王(1301年6月19日 - 1333年9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九代征夷大將軍,也是鎌倉幕府最後的將軍。父親是八代將軍久明親王,母親是七代將軍惟康親王之女。延慶元年(1308年)八月,只有八歲的他取代父親久明親王就任征夷大將軍,當時幕府的實權掌握在北條氏手中,將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形式而已。元弘三年(1333年),在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與楠木正成等因素下,鎌倉幕府滅亡,將軍辭職出家,同年在鎌倉過世。

2.瓦迪斯瓦夫一世

瓦迪斯瓦夫一世,矮子(Władyslaw I Łokietek,?-1333年)波蘭恢復王國地位後的第一位國王(1320年-1333年在位)。在此之前,他的封號是庫亞維公爵(1275年—1305年)和波蘭大公(瓦迪斯瓦夫五世,1296年

(圖)1333年1333年

起)。瓦迪斯瓦夫一世為庫亞維亞公爵卡齊米日一世之子。

3.孔思晦

孔思晦(1267年-1333年),字明道,山東曲阜人,孔子五十四代孫。生於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少年天姿穎秀,從孔顏孟三氏學教授張篆,講求義理,尊尚德行,不拘泥於詞章之學。至元二十年(1283年),其父孔浣去世,家貧,下田親耕而不廢學業,深受張篆器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遊學於京師,得國子監祭酒耶律有尚賞識,欲舉為官,以老母年高為由,謝絕耶律氏好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居母喪期滿,薦為孝廉,授范縣(今屬河南)儒學教諭。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轉任甯陽縣(今屬山東)教諭,儉約自律,盡職盡責,深受生員愛戴。

(圖)班惟志 班惟志 1333年作 千字文 手卷班惟志 班惟志 1333年作 千字文 手卷

4.朱思本

朱思本(1273-1333) 字本初,號貞一。江西臨川人。元地理學家。曾學道於龍虎山,後居大都(今北京市)。利用奉詔代祀名山大川之機,週遊南北,考察地理。以實地調查所得,參校前人著述,耗十年(1311-1320)之功,繪成《輿地圖》二卷。用計里畫方格法,精確度遠勝前人,在我國製圖史上是一個傑出的創造。制《輿地圖》前,編寫《九域志》八十卷。明羅洪先《廣輿圖》即據《輿地圖》增補而成。另有《貞一齋詩文稿》,其中亦有論述地理的篇章。

5.孫天正 

孫天正(1284-1333),字夢符,元官員,祖籍壽光,後遷高唐州定居。初為元仁宗潛邸宿衛軍士。1307年(大德十一年),授從仕郎,任文庫副使。歷太史掾、監修國史掾、中書省管勾等職。後出為沂州(今臨沂)知州。賑歲飢,均徭役,革積弊,抑豪勢,旌節義,頗有政績。任滿,改為遼東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後為山北遼東道肅政廉訪司僉事。不久拜監察御史。再擢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副使。於冤獄多所平反。1333年(至順四年)卒。順帝即位後,贈中大夫、僉太常禮儀院事、輕車都尉,封東安郡侯,謚“惠肅”。

6.於欽 

於欽(1283-1333),字思容,元代方誌編纂家、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山東益都(今青州市鄭母鎮)人。他器資宏達,以文雅擅名於當時。官室中書省兵部侍郎,奉命山東,為益都田賦總管。所著《齊乘》,是山東現存最早的方誌,也是全國名志之一,久負盛譽。於欽卒於1333年(至順四年),終年50歲。

文物遺址

(圖)天使與聖母領報 公元1333年西莫尼·馬天使與聖母領報 公元1333年西莫尼·馬

1.天使與聖母領報

名稱:天使與聖母領報
年代:公元1333年
藝術家:西莫尼·馬

2.卡佩爾廊橋

卡佩爾廊橋橋長約200米,建於1333年。廊橋橫跨在羅伊斯河上,橋旁還有一座八角尖頂建築,它的名字就叫水塔,19世紀前,水塔曾經做過監獄、檔案館、還做過金庫,現如今已是琉森明信片不可缺少的景物。
橋廊檐下的樑上共有120幅三角形彩繪,上面由海因里希•貝格曼描繪了守護琉森的聖人的一生。
卡佩爾廊橋經歷了將近7個世紀風雨許多遊客來琉森 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目睹這座古老木橋的風采。

3.班惟志《千字文》手卷

年代:1333年作
藝術家:班惟志
名稱:班惟志 1333年作 千字文 手卷
尺寸:24×588cm

4.乃朗寺

乃朗寺,亦稱“乃囊寺”、“奈囊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西的楚浦寺東面。乃朗寺,由噶瑪噶舉派紅帽系活佛第一輩札巴僧格於1333年創建。

(圖)姬路古城姬路古城

5.日喀則夏魯寺

夏魯寺在西藏日喀則地區,距日喀則約三十多公里,位於從日喀則到江孜的公路一側山口內。根據寺史記載,夏魯寺始建於公元1087年,相當於宋朝哲宗元祐二年。建寺的創始人名傑尊嘉饒穹涅。至公元1320年,相當於元朝仁宗延祐七年的時候,夏魯寺迎請布頓大師主持寺務,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魯派。到公元1333年元惠宗時,布頓大師乃重行修建了這座寺院。現在的夏魯寺大殿建築群,基本上就是從元代保存下來的,而且是我們在西藏所看到的早期寺廟中最完正的一座。

6.姬路古城

姬路古城是日本僅存的4座城堡之一,並得以完整地保存。1931 年被指定為國寶,1993 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兵庫縣西部、姬路市內。它建於1333年,並在 16 世紀由武將豐臣秀吉下令建造了3 層的望樓“天守閣”,其後在 17 世紀又由當時的城主、武將池田輝政作了進一步修築。建築的布局和色調也別具風格,反映了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建築和文化的一個側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