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年

1330年

1330年,庚午年(馬年);元至順元年;越南開祐二年;日本元德二年。

大事年表

(圖)元朝形勢圖(1330年)元朝形勢圖(1330年)

1330年,保加利亞淪為塞爾維亞的附庸國。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1330年,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島,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據他記載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封二郎為“英烈昭惠靈通顯仁佑王”。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潤、常、蘇、松、杭、嘉、湖諸路州縣皆大水,沒民田。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2月26日 開元路胡里改萬戶府軍民饑饉,元廷決定給糧賑之。至五月又賑糧2月。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七月開元路大旱,自夏至本月一直未雨.肇州旱。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11月10日 遼陽行省水達達路,自去夏大雨,黑龍,宋瓦2江水溢,民無魚為食。

(圖)約翰·威克里夫(1330年-1384年)約翰·威克里夫(1330年-1384年)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錄鬼薄》成書,作者鍾嗣成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雲南諸王禿堅反,稱雲南王。以燕鐵木兒有擁戴功,使獨為右丞相,不置左丞相;以伯顏知樞密院事。括益都、般陽(治今山東淄博西南淄川)、寧海(治今牟平)“閒田”十六萬餘頃,賜大承天護聖寺。以董仲舒從祀孔廟,位七十子下。是年,河決大名路東明、長垣、曹州濟陰縣。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燕鐵木兒權傾朝野。

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五月,文宗下詔授以燕鐵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提調燕王宮相府事、大都督、領龍翊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規定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等,一切聞奏,先報燕鐵木兒。又命左丞相伯顏改知樞密院事,中書省不再設左相,由燕鐵木兒獨專相權。

人物出生

(圖)尼古拉·弗拉梅爾尼古拉·弗拉梅爾

1.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安徽懷遠人,明朝開國大將,軍事將領。

2.愛德華

愛德華(黑王子)Edward the Black Prince (1330年6月15日-1376年6月8日)英格蘭統帥。愛德華三世長子,母親為埃諾的菲利帕。生於牛津郡伍德斯托克。愛德華三世加封他為切斯特伯爵、康沃爾公爵(1337年)、威爾斯親王(1343年),均為王儲專用稱號。此外,他於1348年被愛德華三世授予為第一代的嘉德騎士團成員。

3.沈萬三

沈萬三(1330年-),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浙江吳興(今湖州)人,祖上遷居長洲(今江蘇蘇州)東蔡村。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4.約翰·威克里夫

約翰·威克里夫(John Wicliffe,1330年-1384年),歐洲宗教改革的先驅。

5.尼古拉·弗拉梅爾

尼古拉·弗拉梅爾(法語:Nicolas Flamel,約1330年-),法國瓦盧瓦王朝鍊金術士,對鍊金術界的傳奇物質─賢者之石的研究使他聞名於世。

(圖)沈萬三和他的聚寶盆 (周莊沈萬三故居)沈萬三和他的聚寶盆 (周莊沈萬三故居)

6.足利義詮

足利義詮(元德2年6月18日(1330年7月4 日)- 正平22年/貞治6年12月7日(1367年12月28日))是室町幕府的第2代將軍。足利尊氏的第三子、長男。母親為北條久時的女兒北條登子、鎌倉幕府最後 執権赤橋守時的妹妹。正室為澀川義季的女兒澀川幸子。幼名千壽王。其子為足利義滿、足利満詮。

7.高麗恭愍王

高麗恭愍王(1330年-1374年,在位1351年-1374年,是第31代高麗王。忠肅王之子。諱王祺(諺文:왕전),蒙古名伯顏帖木兒。諡號是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廟號武宗。王妃是元朝魏王的魯國大長公主寶塔失里[1]其他妃子有惠妃李氏、益妃韓氏、定妃安氏、愼妃廉氏等記錄上。

人物逝世

1.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但是,近年來由於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為太原府祁縣。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2.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三世 Friedrich III der Schöne(約1289年-1330年1月13日)奧地利公爵(1308年-1330年在位)和未被公認的德意志國王(1314年-1326年)。

3.羅傑·莫蒂默

羅傑·莫蒂默,第一代馬奇伯爵 Roger Mortimer,1st earl of March(約1287年-1330年11月29日)英格蘭貴族,第一代馬奇伯爵(1328年起)和第八代威格莫爾男爵(1304年起)。在愛德華三世成年前,他曾是英格蘭的真正統治者。

(圖)黃道婆黃道婆

4.哈伊爾·希什曼

哈伊爾·希什曼 Михайл Шйшман (?-1330年7月28日)保加利亞沙皇(1323年-1330年在位),希什曼王朝的創立者。維丁大公希什曼之子。他在保加利亞歷經內亂和蒙古人的蹂躪之後,再度統一了國家。

5.黃道婆

黃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紡織家。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縣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張之象塑其像於寧國寺。清嘉慶年間,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小廟。黃道婆墓在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於1957年重新修建並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上海豫院內,有清鹹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

文物遺址

(圖)弗拉里教堂弗拉里教堂

1.弗拉里教堂
從1330年開始動工修建,但直到1492年才被用作教堂。教堂遵從清貧的教規,外表僅裝飾有浮雕作品。寬敞的內部陳列著許多繪畫、雕塑和墓碑,最著名的繪畫作品為提香《聖母升天》《佩薩羅聖母》

2.柏林禪寺

坐落於趙縣城內,始建於東漢末年,史稱“畿內名剎”、“古佛道場”,是當時最有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唐代名僧三藏禪師赴西天取經前,曾在此學經三年。坐落在柏林禪寺院內的柏林寺塔,是紀念被唐代佛教稱為“趙州古佛”、唐昭宗封為“真際禪師”的柏林寺住持從諗高僧,於元代天曆三年(1330年)修建的。該塔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