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年

1304年

1304年,甲辰,大德八年。增置國子生二百人,選宿衛大臣子孫充當。敕:軍民逃奴,獲者即付其主。逃及誘匿者,分別治罪。李庭死。庭本金人蒲察氏。官至平章政事、商議樞密院事。是年,平陽繼續地震,已修民房復丹。

文化紀事

(圖)仁宗仁宗

釋普度撰成《廬山蓮宗寶鑑》

釋普度,宋丹陽(今江蘇丹陽)人,俗姓蔣。宋末出家,創庵修白蓮教。宋亡,為妙果寺住持,號優曇和尚。成宗大德八年 (1304),修成《廬山蓮宗寶鑑》十卷,共七萬餘盲。據時人天峰老人志祐說,普度撰此書共花了約十年時間。《寶鑑》追溯了慧遠以來彌陀淨土信仰的歷史,闡發了茅子元創教原旨,指斥了白蓮教流傳中的各種乖教現象。普度自述作此書目的在於照明真偽,“欲其枉者直之,邪者正之,疑都決之,迷者悟之”。此書為白蓮教成立後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受到教中人的重視,瞢度也因此書被推為廬山東林寺白蓮宗善法堂主持。

王惲死(1227-1304)。惲字仲謀,衛州汲縣(今屬河南)人。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雜譚逸事

(圖)元文宗元文宗

李孟授仁宗堯舜之道

李孟,字道復,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父唐始徙居漢中(今陝西漢中)。生而敏悟,習儒學,曾開門授徒。世祖朝,太子真金召見之,不及擢用,真金即卒。成宗即位之初,因薦任皇侄海山(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師傅。大德元年 (1297),海山出鎮朔北,孟留京師獨輔愛育黎拔力八達。九年(1304),隨愛育黎拔力八達出居懷州(今河南沁陽)。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懷州凡四年,李孟皆隨侍左右,講論“古先帝王得失成敗”,授以堯、舜之道,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義。“言之不厭”,務使愛育黎拔力八達明白“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由於李孟的薰陶,愛育黎拔力八達儒風漸染,嘗握掌語群臣曰:“所重乎儒者,為其握持綱常,如此其固也。” 

人物出生

(圖)伊本·白圖泰伊本·白圖泰

1.伊本·白圖泰

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1304年2月24日-1377年),摩洛哥的穆斯林學者,大旅行家。1304年2月24日,白圖泰出生於摩洛哥丹吉爾的一個柏柏爾人家庭。[1]20歲左右時,他出發去麥加朝聖,從此開始,他踏上了一條長達117,000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44個國家的國土。

2.元文宗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Tugh Temür,1304年-1332年)是元朝第八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後復位,在位時間為1329年—1332年,在位時間總計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於1328年被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在大都(今北京)擁立為天子,並打敗天順帝朝廷,天下安定。

3.元英宗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Šudibala,1304年-1323年),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歲的碩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自幼受儒學薰陶,登基後繼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頒布了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並在宰相拜住、中書省平章政事張圭等的幫助下實施了一些新政。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而且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鐵木迭兒的勢力,隨著清理的擴大化,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著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殺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英宗死時只有21歲。他死後廟號英宗、漢文諡號睿聖文孝皇帝、蒙古文諡號格堅皇帝(Gegeγen Qaγan)。

4.陶凱

陶凱(1304年-1376年),字中立,臨海(今臨海市)人。洪武初期,陶凱隨侍於朱元璋左右,明太祖稱“一時詔令、封冊、歌頌、碑碣、多出其手”,又稱“措辭陳義,各當其體,沛然為一代之用。”,又修《洪武正韻》等。李贄說他“姿性過人,才高學博,識見卓遠,為文千言立就”。晚年自號“耐久道人”,朱元璋以為影射自己殺戮功臣,曰:“自去爵祿之名,怪稱曰‘耐久道人’,是其自賤也”,“坐在禮部時朝使往高麗主客曹誤用符驗”,被處死,生前朱元璋曾贈以“丹書鐵券”,仍不免一死。楚王朱楨悲痛其師之冤,投金水橋死。有《陶尚書集》,今不傳。

(圖)合贊印章合贊印章

5.不賽因

不賽因(Abu Sa'id,1304年-1335年),蒙古人,完者都之兒子,伊兒汗國的第九任君主。不賽因死後無嗣,伊兒汗國陷於分裂局面,各方勢力爭相推出自己的傀儡,直到帖木兒將波斯納入帖木兒帝國的版圖後才終結。

6.路易一世

(訥韋爾的)路易一世 Louis de Nevers(1304年-1346年8月26日)佛蘭德、訥韋爾和勒泰勒的伯爵(1322年-1346年在位)。路易一世為訥韋爾伯爵路易一世之子,佛蘭德伯爵羅布雷希特三世的孫子,母親為勒泰勒女伯爵勒泰勒的讓娜。他繼承了祖、父、母三方的領地。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後,路易一世採取自殺性的反英政策,於1336年下令禁止進口英國羊毛。這對於以紡織業作為主要經濟支柱的佛蘭德來說是不可容忍的。路易一世在法國支持腓力六世的立場,在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中陣亡。

7.彼得拉克 

彼得拉克(1304-1374年),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和學者,人文主義的奠基者,早期資產階級的藝術和道德觀的建立與他是分不開的。

人物逝世

(圖)本篤十一世本篤十一世

1.教宗本篤十一世

教宗本篤十一世(1240年-1304年7月7日,原名Nicholas Boccasini,在位期間:1303年10月22日-1304年7月7日)。

2.後深草天皇

後深草天皇(1243年6月28日-1304年8月17日),日本第89代天皇,後嵯峨天皇之子。後嵯峨上皇因晚年耽於遊樂,1259年,迫使後深草天皇退位,讓寵妃所生的恆仁太子即位為龜山天皇。後深草上皇因此憤而出家。

3.王惲

王惲(1227-1304年),字仲謀,衛州汲縣人,是元朝的官員和文人。王惲出生於一個官員家庭,他的父親和祖父均是金朝的官員。王惲隨姚樞赴東平起家,當時元朝剛剛開始建立其管理機構,向地方徵收管理人員,王惲入征為中書省詳定官,後進入中央國史院。1269年王惲任監察御史,大膽彈劾劉晸貪污,居然使劉晸猶豫而死。後來又出任山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福建閩海道提刑按察使等,到處罷免貪官污吏。官至朝列大夫、翰林大夫和嘉議大夫。著有《相鑒》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和《秋澗先生大全集》一百卷。《元史·列傳第五十四》中有王惲的傳記。

4.合贊(Ghazan,1271年11月5日-1304年5月11日),蒙古人,阿魯渾之子,伊兒汗國的第七任君主。合贊母親是基督徒,他本人在青年時改信佛教,後來又改信伊斯蘭教,在1295年推翻拜都奪位。他的繼位確立了伊爾汗國的伊斯蘭化。他最大成就是使蒙古人定居,以及委託拉施德丁編輯史集。

5.劉國傑

劉國傑(1233-1304)。國傑字國寶,益都人,女真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