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江西會昌地陷

12·23江西會昌地陷

23日夜,市、縣領導迅速組織幹部趕赴周田,組織周邊受影響的84戶村民457人連夜轉移至安全地帶。 地陷是怎樣產生的地面沉降的原因頗多,有地質構造、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原因。 10月18日,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官塘村發生地陷,形成一個面積達10平方米、深20多米的深坑。

概述簡介

會昌縣周田鎮新圩村一塊農田塌陷成水塘會昌縣周田鎮新圩村一塊農田塌陷成水塘
江西會昌縣周田鎮23日起發生一起地質沉降災害。市、縣領導接獲報警後,迅速組織幹部趕赴周田,組織周邊受影響的149戶村民823人連夜轉移至安全地帶。整個轉移行動至25日2時結束,目前未發生人員傷亡。專家實地勘查、分析後初步認為,主要是因為鹽礦采空誘發地質沉降引起的。

地陷詳情

巨響中農田塌陷 民房現裂縫
村民羅鳳有家裡出現明顯的裂縫村民羅鳳有家裡出現明顯的裂縫
12月23日11時40分,周田鎮新圩村一塊農田突現冒水,水柱最初噴發高達2米多。此後此塊農田10餘畝範圍內相繼出現4個噴涌點,地表多處出現東西方向長約500米、寬約2厘米至3厘米裂縫;離噴涌點中心位置100多米處,84戶民房出現大小不等裂縫。24日,噴涌點出水量有所減弱,但20時40分左右,噴涌點地域突現塌陷並伴有巨響。塌陷區域直徑約50米,邊緣塌陷深度為30厘米左右,中間塌陷深度約5米。
25日下午,大範圍雨雪籠罩贛州地區。記者來到地質沉降災害現場,當地警察已拉起警戒線。記者看到,路邊一片菜地里出現了多個1米多深的陷坑,昔日的一片農田因大面積塌陷而變成了水塘。在農田塌陷不遠處是一排排的民居,村民張良富家的房屋牆體新剝落痕跡明顯,兩三條裂縫橫貫地面。張良富的女兒張招娣說,23日開始,家裡地面就出現裂縫,並不斷地變多變長。823人轉移 每人獲300元補貼

接到災情報告後,江西省副省長、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要求會昌縣委、縣政府立即將居住在危險區域內的居民轉移至安全場所,確保基本生活有保障,並要求市政府迅速組織省內外專家到現場勘查,評估鑑定,對冒水地陷原因作出科學結論;加強監測管控,交通管制,組織專門隊伍進行巡查,確保全全等。
23日夜,市、縣領導迅速組織幹部趕赴周田,組織周邊受影響的84戶村民457人連夜轉移至安全地帶。與此同時,會昌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為了安撫受災民眾緊張的心理,以縣委、縣政府名義給每位受災村民發慰問信,並上門做好安撫、安置工作,為災民每人發放300元生活補貼。截至25日19時,被轉移的受災民眾上升到149戶共823人。目前暫未發生人員傷亡。
記者了解到,周田鎮被轉移的受災民眾中,90%以上的人員是投親靠友,其餘人員由政府安置在旅館、敬老院等地。周田鎮新圩村村民汪振春的房屋地面出現裂縫,25日上午他一家6口住進了周田鎮周田賓館。正在用餐的汪振春告訴記者:“政府十分關心我們的生活,不僅為我家免費提供了旅館住宿,每個人有300元補貼,還有這熱騰騰的晚餐。”

相鄰鹽礦已主動停產

贛州市是全國著名的礦區,因長期資源開採引發的地質險情較多。這次發生地質沉降災害的周田鎮是江西九二鹽礦所在地,此前該區域曾發生過1平方米以內的小範圍塌陷和地下冒水等情況。
經專家實地勘查、分析後初步認為,這起地質災害與地震無關,主要是因為鹽礦采空誘發地質沉降引起的。24日下午,距離塌陷區域2公里的九二鹽礦主動全面停產。
目前,災情正在密切監測當中,事發區域安排了24小時值班。25日上午,專業技術部門已在地質沉降地區設定了5個觀測點。

閱讀延伸

什麼是地陷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影響下發生的幅度較大、速率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現象。地面沉降,又稱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區域內由於開採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體所導致的地表淺部鬆散沉積物壓實或壓密引起的地面標高下降的現象。義大利威尼斯城最早發現地面沉降。之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氣)開採量增大,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美國、日本、墨西哥、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均發生了嚴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徵是主要發生於大型沉積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區的工業發達城市及油氣田開採區。其特點是涉及範圍廣,下沉速率緩慢,往往不易被察覺;在城市內過量開採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積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辦法,也難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復到原來的標高。因此地面沉降對於建築物、城市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危害極大。

地陷是怎樣產生的

地面沉降的原因頗多,有地質構造、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原因。人類工程活動是主要原因之一,人類工程活動既可導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劇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大量抽取液體資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氣體(天然氣、沼氣等)活動是造成大幅度、急劇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2. 採掘地下團體礦藏(如沉積型煤礦、鐵礦等)形成的大範圍採空區,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鐵道等)是導致地面下沉變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為振動作用(大型機械、機動車輛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動)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引起土體的壓密變形;
4. 重大建築物、蓄水工程(如水庫)對地基施加的靜荷載,使地基土體發生壓密下沉變形;
5. 由於在建築工程中對地基處理不當,即地基勘探不周。

新聞連結

近期發生的農田地陷

12月14日,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梅花鎮石下渡村6組村民吳軍慶家的一層平房右牆突然坍塌,出現一個巨大的坑洞,坑口基本呈圓形,直徑約4米。
12月9日,雲南省瀘西縣在白水鎮紅杏村委會可保村民小組農戶胡勇平家的耕地里,沒有任何徵兆地出現了一個直徑大約13米、深10米左右的巨大圓柱形坑洞,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10月25日,重慶銅梁縣慶隆鄉冬筍村28社,水田中間出現了大大小小6個地陷坑,這些坑洞,小的有幾平方米,大的有十幾平方米。由於地陷,水田早就沒有水,村民們飲水也出現困難。早在2006年,那裡就開始出現地陷坑,冬筍村、人和村4年內先後出現了200多處地陷,當時最大的坑直徑8米,深約10米。之後全村多處陸續地陷,地陷呈帶狀不斷擴散。周邊村民懷疑是附近石灰石礦區挖掘,破壞了岩溶的原有結構所致。
10月18日,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官塘村發生地陷,形成一個面積達10平方米、深20多米的深坑。此前,該市藍坊鎮、八景鎮也曾發生地陷。
6月3日,距離廣西來賓市區20公里處的良江鎮吉利村100餘畝田地下沉,深陷達20餘米,附近多戶房屋開裂,地面出現下陷。隨著雨季來臨,受暴雨洪水影響,4個巨坑已連成近200米長的塌陷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