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年

1088年

1088年是一個閏年,是農曆戊辰年(龍年);遼大安四年;北宋元祐三年;西夏天儀治平三年;越南廣祐四年;日本寬治二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日開始。

大事記

宋蘇軾言天下人不便差役法

(圖)蘇軾蘇軾

請命宰相比較差、雇兩法利弊。因呂公著年老,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以呂大防、范純仁為宰相。蘇頌主持造水運儀象台(天文鐘)成。頌有《新儀象法要》,說明儀器構造,有圖。宋在密州板橋(在今山東膠縣)設市舶司。元祐初,汝窯(在汝州,今河南臨汝)為宮廷燒造瓷器,極精。同時中原名窯尚有定窯(在今河北曲陽)、鈞窯(在今河南禹縣)等。

元祐科舉改革
司馬光上書宋哲宗,指出科舉考試應以舉子品德為先決條件,然後是文學水平,而在文化考試中,儒經功底又應比文采更重要。至元祐四年(1089)四月,宋哲宗改革了科舉制度,設立經義、詩賦兩科,廢除宋神宗時期考試法律制度的內容。凡是考試詩賦科的進士,必須在《易》、《詩》、《書》、《周禮》、《春秋左傳》、《札記》內選擇一本經典熟讀,第一次進士考試本經(即自選的一經)義兩道,《論語》、《孟子》大義各一道,第二場考詩賦和律詩各一道,第三場考試為策論一道,第四場考試內容為子、史、時務策各兩道。凡是專門考試經義的舉子,必須學習兩部以上儒家經典,同時政府規定《詩》、《禮記》、《周禮》、《左氏春秋》為大經,《書》、《易》、《公羊》、《穀梁》、《儀禮》為中經,學習《左氏春秋》的舉子必須兼習《公羊》、《穀梁》、《書》,學習《周禮》的舉子必須兼習《儀禮》或《易》,學習《禮記》、《詩》的舉子必須兼習《書》,同時允許舉子只學習兩種大經,但不得只學習兩種中經。考試時,第一場考本經義三道、《論語》大義一道,第二場考試本經義三道、《孟子》大義一道,第三場考試為論和策,與詩賦科一樣。無論是詩賦科,還是經義科進士,專門學習儒經的舉子,都按四場考試成績的高低來決定是否錄取。錄取進士詩賦和經義科各占一半。以經義取定取捨,經義科兼習詩賦的舉子按照詩賦成績來決定,進士名次的高低參照策和論來決定。但是元祐科舉改革後,舉於大多考詩賦科,而考經義的舉子微乎其微。因此各地紛紛上書,說兩科名額各占一半不合理。於是宋哲宗又詔令經義科進士名額不得超過進士錄取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逝世

淨源法師圓寂
淨源,俗姓楊,泉州晉水人,故世稱晉水大師。受具足戒後,從五台承遷學《華嚴經》。後從橫海明潭學《華嚴經論》,又從長永學《園覺經》、《楞經》、《大乘起信論》,得其真傳。一時成為賢宗大師,四方學宿,喻為義龍,海內外學者,負笈以從。先後住持泉州清涼寺、蘇州報恩寺、杭州禪符寺。元祐三年(1088)圓寂,年七十七歲。其重要著作有《仁王經疏》、《佛遺教經論疏節要》、《法界觀門助修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