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二氯苯

1,4-二氯苯

1,4-二氯苯為白色結晶,有樟腦氣味 ,用於有機合成,用作殺蟲劑、防腐劑、分析試劑 ,有害健康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61657
CAS號 106-46-7
中文名稱1,4-二氯苯
英文名稱 1,4-dichlorobenzene;p-dichlorobenzene
別 名 對二氯苯
分子式 C6H4Cl2 外觀與性狀 白色結晶,有樟腦氣味
分子量 147.00 蒸汽壓 1.33kPa/54.8℃ 閃點:65℃
熔點 53.1℃ 沸點:173.4℃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苯
密度 相對密度(水=1)1.46;相對密度(空氣=1)5.08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15(有害品) 主要用途 用於有機合成,用作殺蟲劑、防腐劑、分析試劑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致肝、腎損害。人在接觸高濃度時,可表現虛弱、眩暈、嘔吐。嚴重時損害肝臟,出現黃疸,肝損害可發展為肝壞死或肝硬化。長時間牴觸本品對皮膚有輕微刺激必,引起燒灼感。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500mg/kg(大鼠經口)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接觸5.23g/m3,69次,見顫、虛弱、減重、眼刺激和毛蓬亂,肝腎發生病理改變。
致突變性:姊妹染然單體交換:人類淋巴細胞100ug/L。精子形態學:大鼠腹腔800mg/kg。
生殖毒性: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0):7500mg/kg(孕6~15天用藥),引起肌肉骨骼發育異常。
致癌性:IARC致辭癌性評論:對人可能致癌。
污染來源:1,4-二氯苯污染物來源於生產抗蛀劑、空氣脫臭劑、染料、藥劑、土壤消毒劑、酚、氯代硝基苯等車間或工廠。
由於1,4-二氯苯具有升華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4-二氯苯會較快的揮發到空氣中。因此,受1,4-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較快地得到恢復。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大氣可造成污染,在對人類重要食物鏈中,特別是在水生生物中可發生生物蓄積。
危險特性:可燃。遇明火能燃燒。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與活性金屬粉末(如鎂、鋁等)能發生反應,引起分解。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攜帶型氣相色譜-光離子檢測器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直接進水樣氣相色譜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GB/T17131-1997,水質)
氣相色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色譜/質譜法美國EPA524.2方法

5.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20mg/m3【皮】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2mg/L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III類水域) 0.005mg/L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一級:0.4mg/L
二級:0.6mg/L
三級:1.0mg/L
嗅覺閾濃度 0.03mg/L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1,4-二氯苯為固體,易升華。1,4-二氯苯如灑落在土壤或地面上,可直接收入密封的金屬容器或低袋中,或倒到空曠地方掩埋,或作為廢棄物進行焚燒;1,4-二氯苯如灑落在水中,可築防護堤;灑落在空曠地方的1,4-二氯苯可就地掩埋。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毒物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乾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