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著名小說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1940年8月生,浙江溫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以長篇小說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0課;其《床頭上的標籤 》《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被選入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現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館館員 、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

作家葉永烈 作家葉永烈

1951年(11歲),開始發表詩作。

1958年(18歲),開始發表科學小品。

1959年,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

1960年(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1960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之後從事科普創作,1979年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同年8月25日與妻子楊惠芬結婚   。

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獲1000 元獎金。

1976年春,時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的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誌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

1981年,葉永烈任導演的電影《紅綠燈下》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

1983年之後,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

1984年,出版《小靈通再游未來》,之後又出版了《小靈通三游未來》。

1984年後成為專業作家,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人稱“舊聞記者”。

2015年7月21日,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成立,著名科普文藝作家葉永烈受邀擔任光明日報科普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  

人物著作

部分作品封面 部分作品封面

葉永烈20歲開始寫作,截至2018年1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葉永烈對自己的創作做過一次數字總結:“前段時間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葉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萬字;我的紀實文學作品是1500萬字;還有行走文學,《葉永烈看世界》21本,現在已經全部出版,500萬字。”  

長篇小說

從2015年開始,葉永烈從紀實文學轉向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135萬字的“上海三部曲”。這三部長篇小說,並無故事上的聯繫,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第一部《東方華爾街》,寫當年“冒險家”的後代從美國重返今日改革開放的上海所發生的傳奇故事;第二部《海峽柔情》,是上海、台北雙城記,寫“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故事;第三部《邂逅美麗》,是上海、溫州雙城記,寫民國時期動盪歲月的青春故事。這三部長篇小說每部45萬字,分別從上海-美國、上海-台北、上海-溫州的角度寫上海,所以稱之為“上海三部曲”。  

長篇紀實文學

《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陳雲全傳》、《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愛國的“叛國者”——馬思聰傳》、《傅雷與傅聰》、《梁實秋的黃昏戀》。

科普小說叢書

《十萬個為什麼》(合作)、《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國福爾摩斯》、《科學掠影》。

紀實文學集

《葉永烈文集》(50卷)、《葉永烈自選集》(7卷)、《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江青傳》、《張春橋傳》、《姚文元傳》、《王洪文傳》 (現重編為《四人幫興亡(增訂版)》)、《陳伯達傳》、《反右派始末》、《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行走美國》、《行走俄羅斯》、《行走中國》。

中短篇小說集

《愛的選擇》,散文集《葉永烈筆下風情》,雜文集《人才成敗縱橫談》,寓言集《偵探與小偷》,相聲集《圓溜溜的圓》等。

紅色三部曲

《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

《葉永烈科普全集》

2017年8月17日,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在上海舉行《葉永烈科普全集》(28卷)新書發布會。逾千萬字、共28卷的《葉永烈科普全集》,是葉永烈科普文學創作最完整的一次匯集,包括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科學家傳記、科普創作理論等六大類內容。  

科普

• 《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為主要作者)

• 《小靈通漫遊未來》

• 《毛澤東復活》

• 《葉永烈自選集》

傳記

• 《紅色的起點》

•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 《毛澤東與蔣介石》

• 《鄧小平改變中國》

• 《“四人幫”傳》(包括四人的分卷)(增訂版)

• 《初起》

• 《興風》

• 《橫行》

• 《覆滅》

• 《陳伯達傳》

• 《陳雲全傳》

• 《胡喬木傳》

• 《毛澤東的衣食住行》

• 《馬思聰傳》

• 《反右派始末》

• 《雙人傘 :葉永烈家庭傳記》

• 《歷史的絕筆》

遊記

• 《真實的朝鮮》

• 《美國!美國!》

• 《我在美國的生活》

• 《美國自由行》

• 《俄羅斯自由行》

• 《歐洲自由行》

• 《今天的越南》

• 《我的台灣之旅》

• 《米字旗下的國度》

• 《漫步歐洲》

• 《櫻花下的日本》

• 《彩虹南非》

• 《加勒比海風情》

• 《星條旗下的生活》

• 《葉永烈海外遊記》

• 《澳大利亞自由行》

• 《中國自由行:中西部卷》

• 《中國自由行:東部卷》

• 《中國自由行:台港澳卷》 等

部分作品來源:  

所獲榮譽

人物榮譽

葉永烈 葉永烈

1979年,獲“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

1989年,被收入美利堅合眾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利堅合眾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

1994年,受聘香港文學藝術家協會榮譽會員。  

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2015年10月23日,《名人傳記》創刊三十周年座談會暨《名人傳記》十大優秀作家頒獎活動在鄭州舉行。葉永烈獲評《名人傳記》雜誌社“十大優秀作家”。  

作品獎項

《小靈通漫遊未來》,科幻小說,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

《哭鼻子大王》(同名電影),長篇童話,獲中國電影華表獎;

《紅綠燈下》,導演電影,獲中國第三屆電影百花獎;

《借尾巴》,獲1982年全國優秀少兒讀物獎;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報告文學,獲1986年《北京文學》獎;

《梁實秋的夢》獲1988年中國潮報告文學獎;

《傅雷之死》獲第二屆優秀報告文學獎,1998年獲香港文學藝術中華金龍獎最佳傳記文學獎;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妻子:楊惠芬

子女:2個

生活故事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和楊惠芬,是浙江溫州同鄉,都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輩之間有交情,算是“門當戶對”。

楊惠芬高中畢業後卻因家庭出身不好未能跨入大學之門,當了一名中學教師。葉永烈考入了北京大學化學系。

1962年8月15日傍晚,葉永烈來到離家大約十來分鐘路的楊惠芬家“相親”。

1963年夏,葉永烈大學畢業,分配在上海電錶儀器研究所工作。8月25日,楊惠芬梳著一對烏亮的長辮子,穿著花襯衫、墨綠色長褲,在親友的陪同下,來到葉永烈家,與之結婚。

1964年,楊惠芬調到上海工作,他們買下了桂林路漕溪567號這間僅有12平方米的小平房。從此,他們在這簡陋的小屋裡度過了16載寒暑,養育了兩個孩子。業餘時間,他們共同署名在《新民晚報》上連載的《元素小傳》,其它散見於各報的幾十篇科學小品也是他們合作寫成的。可後來怎么卻不見楊惠芬的名字。

“風暴”來襲,抄家,給葉永烈夫婦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葉永烈被迫去了奉賢“五七幹校”勞動改造,直到3年後楊惠芬生第二個孩子時,葉永烈才承蒙“照顧”返回城區,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一邊勞動改造,一邊照顧妻兒。1973年後,他陸續出版了10本書,當時取消了稿酬,葉永烈除得到一些樣書外,買筆墨、買稿紙、買資料的費用都是他們從牙縫裡擠出來的。當時,兩個人菲薄的收入,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供養兩家老人,經濟十分拮据。有時外出,飢腸轆轆,也捨不得買個燒餅吃。然而,在風風雨雨的洗禮中,他們的心貼得更緊,他們的愛情更加堅貞。

1977年,《光明日報》、《文匯報》、《人民日報》先後在頭版頭條或顯要位置發表文章,稱讚葉永烈在逆境中堅持創作,為少年兒童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光明日報》在配發的社論中還號召知識分子向葉永烈學習。葉永烈獲得1000元人民幣的獎勵,並指示有關部門給葉永烈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以促使他更好地進行創作。在方毅副總理的關心下,葉永烈搬進了漕溪新一套二室一廳的新居。在新居室里,葉永烈以每年出版10本書的速度寫作。從科學幻想小說到科學家傳記,從科學文藝轉入傳記文學,從冠軍文學傳記到音樂家傳記再到政治家傳記……

在家裡,楊惠芬是“總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縫補漿洗,她幾乎全部包攬;相夫教子、侍奉高堂;楊惠芬還是“秘書”,接待客人,接聽電話,收發郵件;楊惠芬還是葉永烈作品的第一讀者和評論員兼校對員。她不厭其煩地幫助葉永烈整理資料,抄稿描圖,推敲校改。她總要直言不諱地發表自己的評論,往往對他的創作頗有影響。
他們就像葉永烈在結婚20周年之際寫給妻子的《長相知》一樣:“長相知,不相疑。你信我,我信你。長相知,不相疑。同攜手,求真理。長相知,不相疑。共白頭,終如一。” 

寫作特點

寫作習慣

在長期的寫作中,葉永烈養成了思路通暢,一氣呵成的習慣。其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寫成,很少有寫了一半重新再來的。

九字方針

寫作堅持“九字方針”——“大題材、高層次、第一手”,自稱寫傳記作品三十餘年,“從不東拼西湊”。

傳主原則

葉永烈選擇傳主,有三原則:

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

二是能夠折射一段中國當代重要的歷史;

三是沒人寫過(或者即使有人寫過,寫得淺或者寫得不好)。

還有一個條件是能夠採訪傳主本人,如果傳主去世或者傳主無法採訪,但是能夠採訪深知傳主的人。他不寫那種根據資料拼拼湊湊的作品,更不寫“複述”式的作品。寫作,已經成為葉永烈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看來,作品是“凝固的時間”、“凝固的生命”   。

2006-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

簡介中國作家富豪榜被媒體譽為“中國文化界的奧斯卡盛典”,每年通過深入調研,發布當年度中國版稅收入作家財富排名,均引發巨大轟動,迅速吸引億萬讀者火爆熱議作家群體,關注文學原創。自2006年由吳懷堯首創至今,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文化盛會,每年引爆全球媒體關注,在華人世界迅速形成現象級話題。

 

 

  2010年
   第五屆
 

 

第1-5名:楊紅櫻(版稅2500萬)| 郭敬明(版稅2300萬)| 鄭淵潔(版稅1950萬)
                當年明月(版稅950萬)|曾仕強(版稅780萬)
第6-10名:名郎鹹平 | 李可[職場小說作家] | 韓寒 | 尹建莉 | 天下霸唱  
第11-15名:王樹增 | 金庸 | 李敖 | 南派三叔 | 麥家   
第16-20名:龍應台 | 星雲大師 | 錢文忠 | 笛安 | 六六       
第21-25名:袁騰飛 | 小橋老樹 | 周國平 | 王蒙 | 賈平凹

  

 

2009年

   第四屆

第1-5名:鄭淵潔(版稅2000萬)|郭敬明(版稅1700萬)|楊紅櫻(版稅1200萬) 
                 當年明月(版稅1000萬)|吳曉波[財經作家] (版稅750萬)
第6-10名名:饒雪漫 | 錢文忠 | 韓寒 | 李可[職場小說作家] |石康
第11-15名:王曉方 | 易中天 | 余秋雨 | 蔡駿 | 馬未都 
第16-20名:劉震雲 | 崔曼莉 | 安意如 | 王蒙[國務院參事] | 閻連科
第21-25名:阿來 | 麥家 |葉永烈 | 孔二狗 |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2008年

    第三屆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300萬)|鄭淵潔(版稅1100萬)|楊紅櫻(版稅980萬)
                 饒雪漫(版稅800萬)|馬未都(版稅745萬 )
第6-10名:郭妮 |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何馬 | 石康 | 滄月[作家]
第11-15名:明曉溪 | 王曉方 | 余秋雨 | 王立群 | 當年明月
第16-20名:蔡駿 | 麥家 | 韓寒 | 楊志軍 | 海岩
第21-25名:池莉 | 安妮寶貝 | 易中天| 畢淑敏 | 李西閩

  

 

2007年

    第二屆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100萬)|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版稅1060萬)
                 易中天(版稅680萬)|鄭淵潔(版稅570萬)|饒雪漫(版稅520萬)
第6-10名:王朔 | 楊紅櫻 | 曹文軒 | 王躍文[作家] | 余秋雨
第11-15名:蔡駿 | 都梁 | 韓寒 | 畢淑敏 | 安妮寶貝
第16-20名:王海鴒 | 海岩 | 閻崇年 | 天下霸唱 | 陸天明 
第21-25名:石鐘山[作家] | 當年明月 | 劉心武 | 楊志軍 | 賈平凹

  

 

2006年

    第一屆--

第1-5名:余秋雨(版稅1400萬)|二月河(版稅1200萬)| 韓寒(版稅950萬)
                  蘇童[作家] (版稅900萬)|郭敬明(版稅850萬) 
第6-10名:唐浩明 | 易中天 | 鄭淵潔 | 楊紅櫻 | 姜戎 
第11-15名:安妮寶貝 | 王蒙[國務院參事] | 陳忠實 | 賈平凹 | 鐵凝
第16-20名:海岩 | 周梅森 |張平 | 余華 | 莫言
第21-25名:阿來[作家] | 池莉 | 張悅然 | 劉心武 | 劉震雲

盤點近現代科幻小說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