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戰

葛之戰

正文

中國春秋初期,鄭國為稱霸中原,在葛(今河南長葛北)大敗周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鄭莊公憑藉國力強盛,又是周王權臣的有利條件,侵伐諸侯,擴充領地,不聽王命。周桓王為保持王室獨尊地位,於十三年(公元前707)秋,率周軍和陳、蔡、衛等諸侯軍伐鄭,鄭莊公率大軍迎戰於葛。鄭軍按照大夫子元建議,布成“魚麗之陣”,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形成步車配合、攻防自如的整體。並確定先攻破周聯軍薄弱的兩翼,再集中兵力擊其中軍。戰鬥開始,鄭軍右方陣首先攻擊周聯軍左翼的陳軍。因國內動亂而無鬥志的陳軍,一觸即潰。失去左翼軍配合的右翼蔡、衛軍,在鄭軍左方陣猛烈攻擊下,紛紛敗退。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大亂。鄭左、右兩方陣乘勢合擊,桓王中箭負傷,周軍大敗。自此,周王威信大降,諸侯大國爭霸局面繼之興起。此次作戰中“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逐漸趨向嚴密、靈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