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古國史

由於我們掌握的龜茲史料較多,以龜茲做突破點.以便獲得規律性的認識,這是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的第二個原固。 如何看待龜茲古國國王的世系,這是本書所要解決的第二個主要問題。 龜茲古目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如何,這是本書所要解決的第四個問題。

內容介紹

《龜茲古國史》是一部由目家社會科學基金提供研究經費的項目.是一部以敘述龜茲古國歷史為主,兼論龜茲民族起源、龜茲王位世系、龜茲文化內涵,龜茲古國與中原諸王朝、中亞諸地、北亞諸草原部族和西域36國關係的歷史著作。
在這本書里,我們概述了龜茲古國的史前文化與居民,對龜茲古國遠古的居民與文化提出了自已的見解;我們藉助漢文史料,對龜茲古國的王族及王位進行了排列;我們還將龜茲史前居民成分做了大膽的分析。在這本書里,我們將龜茲古國的歷史,分為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三段,對各時期的政沿、經濟、文化進行了概要論述。目的是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論述,以揭示龜茲古目的全貌。
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是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開始的:
首先,在許多年以前.我們就想編寫一部多卷本的《西域通史》,但是在編寫提綱時發現,空白的地方太多,例如,在西域古代歷史上,相繼出現的古國有很多,像伊劉國、大月氏國、烏孫國,獪胡國、悅般國、高車國、西安厥汗國、突騎施汗目、葛邏祿汗國、喀喇汗汗國、西遼王朝、察合台汗國、車師國、高昌王國、高昌回鶻汗國.焉耆國、龜茲同、疏勒國、于闐日、于闐亭氏王朝、鄯善目等。上述諸國的許多具體問題我們的研究均感不足,在此基礎上編寫《西域通史》,無疑起點太低,於是我們萌生了編寫各古國史後.再編寫通史的想法。在上述諸日中,我們見到的龜茲史料相對講來較多,故先選龜茲古國作突破口,這是我們編寫《龜茲古國史》第一個原因。
其次,中華民族是在歷史上的許多部菔、部落、氏族、胞族的基礎上,通過相互融合行成的。新疆地區在古代也有很多的部族、部落、氏族、胞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在新疆曾相繼出現過伊列人、塞人、大月氏人、鳥孫人、獪胡人、悅般人、康居人、粟特人、匈奴人、鮮卑人、柔然人、高車人、咴噠人、車師人、斟綺人、居延(車延人).契丹人、蒙古人、焉耆人,龜茲人,疏勒人,於聞人、突騎施人、葛邏祿人、羌人等。這些居民大都融入中華民族的行列,但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渠道融入中華民族,向來是語焉不詳。研究他們融人中華民族的時問、地點、原因、過程、方式、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要搞清他們如何融入中華民族,必須逐個加以研究。由於我們掌握的龜茲史料較多,以龜茲做突破點.以便獲得規律性的認識,這是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的第二個原固。
其三.當今世界對絲綢之路的研究仍方興未艾,人們想通過對絲綢之路的研究最了解古代東西方人民相互交往的情況,例如,人們想知道古代東西方居民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思想.文化藝術,以及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建築工程業、採礦冶煉業等方面的情況。人們還想知道,在中西交通的四大通道(北亞草原絲路、西域絲路、西南夷絲路、海上絲路)當中,西域絲路所占地位極為重要,曾是漢唐間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中西交通是如何經過西域的?西域居民是如何支持中西交通的?東西文化西傳時對西域有什麼影響?西方文化東傳時在西域有什麼遺留?西域居民為中西交通作出了么貢獻?中西交通又給西域居民帶來了什麼樣的利益?西域居民在東來西進。南來北往的文化中又攝取了什麼樣的營養?所有這些都是人們極欲研究的課題。龜茲地區地當西域的中心,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和中西文化的交匯地之一,她的對外交往、文化變遷是西域諸國對外交往、文化變遷的一個縮影,解決了龜茲古國在中西交通中的作用問題,西域史上的某些問題或許能得到解決,這是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的第三個原因。
其四,龜茲地區現存八個佛教洞窟群,總計500多個洞窟,在近萬平方米的洞窟群中內藏數以千計的壁畫和眾多的雕塑佛像。此外,還有許多用漢文、回紇文、突厥文、藏文、龜茲文書寫的題記,這些都是研究龜茲佛教文化的珍貴資料。
中外考古工作者在龜茲境內還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文化遺址、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通過洞窟資料和出土文物資料,我們了解到,在漢唐時期,龜茲古目的居民曾享有相當高的文明,其中響些文化因素是本土固有的,有些是從中原傳的,有些是從中亞兩河流域傳人的,有些是從伊朗、印度傳人的,還有具有濃厚的北方草原文化的風格。龜茲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伊朗印度文化“及其他一些文化在龜茲文化中各占多少比重?它們又是如何凝聚為一體的?在某一時期中哪一類型的文化所占的比重大,都是一些有趣而未解決的課題,解釋這些文化現象對了解四域的古代文明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這是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的第四個原因。
如何反映占代龜茲地區的歷史,這是本書的主要任務 在編寫這本書的韌期,我們原想將該書定名《龜茲白氏王朝史略》,但因西漢初期以身毒為代表的幾位國王,盛唐時期的幾位延姓國王,此外還有一位龍姓與不知姓氏的祿勝,均難定為白姓,故我們放棄了最初的書名。《龜茲古國史》應與《龜茲發展史》相區別,《龜茲發展史》應是通史性著作,它包括龜茲古國和宋元明清時的庫車史;還應與《庫車史志》相區別,《庫車史志》應是詳夸略古。而《龜茲古國史》僅是《龜茲發展史》的一部分,又是《庫車史志》所從略的一部分。《龜茲古國史》僅以龜茲古國存在的年代為限。《龜茲古國史》本想以龜茲的古代歷史事實為綱,以中央王朝為緯予以撰寫。但園歷史資料極少,難以連綴成篇,某事件又與中央王朝或某一強大政權聯繫在一起,難以斷代。而以中央王朝為綱,以龜茲的古代歷史事件為緯,撰寫起來便與龜茲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階段與歷史概況相吻合。這是我國的歷史現實所決定的。
如何看待龜茲古國國王的世系,這是本書所要解決的第二個主要問題。在以往的史籍中,人們僅僅在需要時才提幾位有關的龜茲古國國王,但龜茲歷史上究竟有多少位國王?這些國王被此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他們主要活動於什麼時間他們的事跡如何?一向很少有人提及。我們從浩瀚的史籍里檢索出26位龜茲國王,並對其在位時間、事跡作了初步的概要介紹。
如何看待龜茲地區居民的族屬?龜茲居民完全具備史達林在《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中所提出的民族四大特徵,即共同語言、共同地域,經濟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但一個民菔的形成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歷史上有沒有龜茲族?若有又是在什麼時問形成的?他與古代塔里木盆地的其他城郭居民又是什麼關?這是本書試圖解決的第二個叫題。由於這方面的資料還很少,研究也較薄弱,但根據有限的資料,發現龜茲居民周圍的群體,與龜茲在特徵上又有相同或類似前言的情況,因而確定龜次茲居民族屬便成了難題。根據研究者的慣例,我們在書中稱之為龜茲人。至於其族屬問題,留待學者們進一步考證。
龜茲古目在中西交通中的地位如何,這是本書所要解決的第四個問題。縱觀歷史,龜茲地區不僅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地段,而且是中西文化的交匯所,在處理外來文化中,龜茲居民具有相當強的能力,表現出極高的適應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不亞於敦煌。
龜茲古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的王國,其商業亦占一定比重。晉以後,出現了空前的經濟繁榮。此後,由於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各項經濟逐漸走向衰敗。龜茲古目的習俗、語言文字、飲食、服飾、節日、曆法,前人提及較少,是龜茲研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儘量檢索資料,作了一些概要性的論述。
龜茲古國的宗教、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塑前人多有研究,本書主要是集前人之成果。有關龜茲古國的資料,除漢文文獻、考古學和民俗學的資料外,還有相當多的梵文、波斯文、焉耆文、龜茲文、任盧又、突厥文、吐蕃文、古回紇文的資料,本書未能使用,實屬憾事,如今後再版,當儘量補入。
萬事開頭難,前人未在龜茲古國歷史方面作系統工作,我們不僅要收集、挖掘、彙編、整理、校勘有關龜茲史的資料,而且還要在立論、體例、行文方面下功夫.可是我們自己卻又水平有限,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切望同志不吝指正。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新疆大學中亞文化研究所、文化廳文物處的支持下,《龜茲古國史》一書終於問世。在此,我們向上述單位表示感謝。此外,許多學者也給我們以熱情幫助,向他們表示感謝。

作品目錄

上篇
第一章龜茲史前史
第二章龜茲古國概況
第三章龜茲古國政治史略
下篇
第四章龜茲古國的社會經濟
第五章龜茲古國的宗教文化
第六章龜茲古國的音樂、舞蹈和文學藝術
第七章龜茲古國的習俗、服飾、曆法和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