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鄉

龍馬鄉

龍馬鄉至少有三個地方:1、山西洪洞縣;2、四川新津縣;3、西藏日喀則。

山西洪洞縣

龍馬鄉,位於洪洞縣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東與辛村鄉為鄰,
洪洞龍馬鄉洪洞龍馬鄉
西與左木鄉相連,南與堯都區為界,北與萬安鎮接壤。全鄉轄25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5921戶,25824口人。全系漢族。鄉政府駐西龍馬村。1958年公社化時,和白石公社在一起,叫白龍公社,1960年分治,1984年4月改為鄉。全鄉西高東低,60%屬於青龍山下的丘陵地帶,其餘為平川。交通較方便,洪(洞)景(村)公路由辛村鄉入境,到本鄉景村,洪(洞)峪(里)公路通過該鄉進入左木鄉。1958年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七一渠,自北而南縱貫全鄉,南流入堯都區境內。峪里澗河源於西山,自西向東橫貫全鄉。每年雨季,沿岸村莊可利用洪水澆地。本鄉西部靠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風化煤、石膏等礦產。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815公頃,總耕地面積1819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雜糧、薯類和棉花為主。鄉鎮企業方面,主要企業有同盛焦化公司、陶瓷廠、石料廠、煤礦、電器修造廠、玻璃鋼廠、機械修配廠、綜合廠等企業。文教衛生方面,全鎮共有學校24所,有衛生院1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
141024204200210西龍馬村委會
141024204201220新莊村委會
141024204202220塾堡村委會
141024204203220赤荊村委會
141024204204210東龍馬村委會
141024204205210龍張村委會
141024204206220南龍馬村委會
141024204207220北馬駒村委會
141024204208220南馬駒村委會
141024204209220東崔堡村委會
141024204210220南邰村委會
141024204211220蘇家莊村委會
141024204212220李家莊村委會
141024204213220景村委會
141024204214220西崔堡村委會
141024204215220下溝村委會
141024204216220柴家莊村委會
141024204217220趙村委會
141024204218220岳柳村委會
141024204219220溝北村委會
141024204220220溝南村委會
141024204221220鄭家寨村委會
141024204222220長命村委會
141024204223220西莊村委會
141024204224220張家莊村委會

四川新津縣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31號)檔案:將原龍馬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新平鎮。新平鎮位於新津縣城西,距縣城2公里,與五津鎮相鄰,南臨南河與永商鎮隔河相望,西隔鐵溪河與安西鎮毗鄰,北靠大邑韓場。這裡人傑地靈,孕育了5000多年前與廣漢三星堆遺址一樣馳名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的寶墩古文明。原龍馬鄉撤銷建制,整體併入新平鎮,合併後的新平鎮幅員面積26.46平方公里,總人口23038人,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108個村(居)民小組。川藏路、新大(新津至大邑)路經過境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屬泗江埝水系自流灌溉。境內團結村緊鄰南河,風光秀麗,面山臨水,是縣城規劃南河新城建設的核心區域。

新津縣龍馬鄉新津縣龍馬鄉

新津縣城西北的龍馬鄉寶墩村,地形奇特,在一馬平川的綠色沃野上凸現出一圈不規則的脊樑似的黃土埂子。埂內阡陌縱橫,溝渠交錯。溝底和兩側往往會發現一些散碎的磚瓦器物。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及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對寶墩村進行考古發掘,短短4個月就有了轟動性的發現:黃土埂子圈起的地方是距今約五千年的古城遺址,散碎的磚瓦器物是蜀地先民早在五千年前就進入文明的物證,比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年代還要早,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源頭之一。

“龍馬寶墩古城城址位於新津縣龍馬鄉寶墩村,當地老百姓傳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孟獲城”。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及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對寶墩村進行考古發掘,短短4個月就有了轟動性的發現:黃土埂子圈起的地方是距今約五千年的古城遺址,散碎的磚瓦器物是蜀地先民早在五千年前就進入文明的物證。寶墩文化與三星堆文化的承襲發展關係是明顯的。三星堆文化常見的陶器:小平底罐、深腹罐、矮圈足豆、杯形紐器蓋等,都與寶墩文化第三期開始出現的小平底器、矮領園肩罐、折沿深腹罐、鏤孔圈足器等有一脈相承的發展關係。所以,目前雖不能說這就是三星堆文化的源頭,但已把它的發展前身找到了,則是確實可靠的評價,它們共同的源頭還待向前尋覓。
龍馬寶墩古城規模宏大,東西長600米,南北長1000米,總面積60萬平方米,是成都平原已探明的古城遺址中最大的一個。寶墩遺址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文物,目前已發掘了磨製精美的石斧、石錛和大量的陶器殘片。這些都足以說明新津寶墩是古蜀文明的最早源頭之一。它把“十二橋殷商遺址”所確定的成都歷史提前了二千多年,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搖籃”提供了堅實物證。從古城內民居基址的平面布局和出土的各類生產工具和陶片,我們完全可以推斷四五千年前,這裡已經呈現出“部落相連,鐘鳴鼎食之家”的繁榮局面。寶墩龍馬古城這樣巨大的城邑,營造所需的勞務量是十分驚人的,城牆周長達3200米、寬處約25米、高處約5米以上,初步估算土方量大大超過30萬立方米,需要成千勞力、成年累月的勞作,並需要集中的指揮與調度。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已有相當的剩餘,社會結構已超出原始氏族組織而變成複雜的酋邦制社會。
寶墩古城遺址作為成都史前遺址,已於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昔日默默無聞的寶墩村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寶墩遺址的不斷發掘,神秘的寶墩文化必將再放異彩。

西藏日喀則江孜縣

車牌號碼:藏D

日喀則龍馬鄉日喀則龍馬鄉

行政代碼:542323208身份證前六位:542323
面積:人口:
隸屬政區:江孜縣行政級別:鄉
龍馬鄉相關網站:
龍馬鄉為江孜縣轄鄉。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卡姆、龍馬2個鄉合併為龍馬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190平方公里,人口0.2萬。318國道過境。轄恰旺、加熱、達龍、塔旺孜、卡林、楚熱、宗卓、沙拉、西堆、龍馬、追康、卓慶12個村委會。工副業有農畜產品加工和礦泉水開發。以牧業為主,牧養氂牛、羊等。國家援藏62個工程項目之一的滿拉樞紐工程和年發電量2000千瓦的強旺電廠在境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