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堰水庫

在位於長豐縣崗集鎮三十埠村的龍頭堰水庫,流傳著一些神奇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有些迷幻之意,不可迷信,但是在民間卻是鄉人們閒暇時的談資,說來也很有意思。

簡介

在位於長豐縣崗集鎮三十埠村的龍頭堰水庫,龍頭堰水庫區域水面積2800畝,有三十埠、新元、四十埠三個行政村,耕地面積近2萬畝,有農戶2400戶。

龍頭堰水庫之變

提到合肥的供水“大水缸”,許多合肥市民都會自然的想到董鋪水庫,而鮮少有人知道大房郢水庫。大房郢水庫是合肥市的第二大供水水庫,今年,她將正式步入合肥人的視線,緩解合肥150萬人口的供水問題。
就在一年前,大房郢水庫的水質還因為上游龍頭堰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遭受輕度污染,而這一年間龍頭堰區域發生了怎樣的變遷呢?

政協提案引來龍頭堰之變

“在龍頭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在上游農村每戶建沼氣池,利用人畜禽糞、秸稈等發酵沼氣;水庫上游停建大型禽畜養殖場、化工廠等……”這是2006年省政協會議上一個關於保護供水水庫水源,造福子孫後代的提案,提案的發起人是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的王傑教授。王教授是位釣魚愛好者,合肥北大門長豐縣崗集鎮的大房郢水庫及其上游的龍頭堰水庫區域是他常去垂釣的地方,去的次數多了,王教授發現了其他垂釣者沒有發現的問題,大房郢水庫及其上游龍頭堰水庫區域的水質已經受到農藥、化肥、有害微生物、重金屬、激素等有毒元素的輕度污染,作為合肥的供水水庫這將直接威脅合肥人的用水安全。

大房郢水庫的水源80%來自上游的龍頭堰水庫,龍頭堰水庫區域水面積2800畝,有三十埠、新元、四十埠三個行政村,耕地面積近2萬畝,有農戶2400戶。這裡的村民像中國所有的農村一樣,在自家的房前屋後養雞、養鴨、養鵝,在屋後建廁所,在田間地頭堆肥。但是不同的是他們住在大房郢水庫的上游龍頭堰,每到下雨天污水、糞便等順水而下。村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延習了上千年的生活方式會對下游水庫造成的危害。政協提案像一聲春雷,引起了相關部門對龍頭堰水庫區域的關注,也預示著它將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大項目支撐龍頭堰之變

龍頭堰水庫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計畫、無公害大龍蝦養殖研究計畫、食用菌設施化栽培研究計畫、稻田養泥鰍研究計畫、龍頭堰水庫區域沼氣建設規劃,這五個計畫是保護龍頭堰生態環境的主要項目,項目由責任人王傑教授帶領,組建了一個由數十位安農大教授及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多位工程師組成的課題組。總投資1840萬,從2006年開始,計畫用五年時間,通過對龍頭堰水庫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使農藥、化肥、有害生物的污染降到國家允許值以下,使進入大房郢水庫的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據王教授介紹,項目實施一年以來,課題組教授們舉辦了多期環保、農藥、化肥專題培訓班;配合鄉鎮安排植樹、種草,放養優良魚苗;結合病蟲情報,指導農民合理用藥;他們還每月採集龍頭堰水庫的水樣送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檢測,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庫區農民增強了環保意識,初步掌握了如何保護自已身邊的生存環境和控制污染的技能。在庫區植樹造林種草養魚,進一步改善水質量,控制農藥、化肥、糞便污染。通過一年的努力已經使下游大房郢水庫的水質已基本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庫區農民受益龍頭堰之變

崗集鎮三十埠村和新元村是離龍頭堰水庫最近的兩個行政村,有耕地1.05萬畝,人口4600人,住在這裡的農民多以種植水稻為主,還零星種植小麥、油菜、雜糧等。因為崗集鎮南倚省會合肥,距離合肥不過半小時的車程,在市場經濟的趨使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到城市去尋找發展機會,村裡的土地除了一年一季稻,種足口糧外,許多時間處在撂荒狀態。在村鎮幹部的組織領導下,有經驗敢打敢幹的養殖戶便順應龍頭堰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趨勢,搞起了大規模的無公害養殖。

龍頭堰綜合養殖場的范成江就是其中一位,他承擔的主要項目是無公害淡水龍蝦養殖。2006年他投資50萬元租賃土地、購龍蝦種苗,現已有近80畝龍蝦繁殖塘,到今年年底將擴大到200畝。在採訪中養殖場廠長范成江指著大片的養殖基地不無自豪的介紹到,為保護水庫水質,安農大各專業專家、教授常年駐點,在養殖廠成立了無公害養魚基地、測土配方施肥基地、大學生生產教學及創業實踐基地等八個教學科研基地,為環境保護和無公害養魚蝦提供了技術保證。為實現無公害養殖,養殖廠禁用動物內臟,全部採用種草養殖。實行公司+高科技+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滾動發展模式,每畝年獲純收入2萬元左右。此外還有食用菌設施化栽培、稻田養泥鰍等都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使龍頭堰水庫區域實現了更大的生態效益。
龍頭堰水庫區域生態環境的變遷才剛剛起步,並不是通過一個五年計畫就可以一勞永逸的,它需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注與投入,更需要上游民眾樹立堅定的環保意識,這樣龍頭堰的水才能常清。

傳說—神奇的龍頭堰

在位於長豐縣崗集鎮三十埠村的龍頭堰水庫,流傳著一些神奇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有些迷幻之意,不可迷信,但是在民間卻是鄉人們閒暇時的談資,說來也很有意思。

早在明朝初期,龍頭堰一帶地形高隆。有一次,明洪武帝朱元璋與丞相劉伯溫南巡時路經此地,發現地形特別,長達數十公里,形同巨龍,朱元璋當時江山初定,朝綱未穩,心存忌諱,於是就要求劉伯溫慎重勘察此地。劉伯溫出身道家,精通風水,他多次勘察後,發現高隆之地在慢慢增長,可能有一條土龍在地下作怪,預示這一帶不久將要出爭世之人,到時必將與當朝天子朱元璋分爭抗衡。這還了得?所以,劉伯溫立即將此事奏明朱元璋。朱元璋聞聽大驚,遂賜劉伯溫斬妖寶劍,命劉伯溫速將土龍斬除。劉伯溫奉旨來到,運用自身法力,揮動斬妖寶劍,將土龍斬斷數截,氣絕身亡。不久,這一帶地勢就開始下陷,形成了一道自然的河床,卻又在旁邊隆起了一道高嶺,據說這是土龍真氣所致。土龍氣絕身亡後,整個身軀下陷形成龍頭堰,龍頭伸向三十埠、龍尾伸向小土山,龍鬚下陷成三叉河,眼珠迸濺出落在老三十埠附近,形成了小珠溝與大珠溝兩口天然的池塘,周圍是水,中間是陸地。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了水庫。

據說上世紀90年代一年的入秋時節,龍頭堰真實再現了令人稱奇的一幕。一天下午3時許,龍頭堰一聲巨響,水面上躥起幾丈高的水柱,隨後一陣變幻成霧氣,很快無影無蹤了,在地里的農民與在塘邊的垂釣者都嘆為奇事。可是,據現在龍頭堰養殖大戶范長江所言,2001年他與聶志新在水庫捕魚時,曾捉到一條特大黃鱔,足有14.7斤。他們認為這是黃鱔成精之物,不敢食用,於是放生去了。2003年,他們倆人又在捕魚處看到一條蟒蛇,頭有碗口大,橫臥水面,足有十多米長。他倆頓時汗如雨淋,急速走開。

傳說也只是傳說,可是龍頭堰畢竟是一個好地方。

合肥周邊水庫

水庫一般的解釋為“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