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耳青銅扁足鼎

龍虎耳青銅扁足鼎

龍虎耳青銅扁足鼎,是商代飪食器中的一種,該鼎立有雙耳,鼎腹部鑄飾三組獸面紋,每組均用突起的扉棱作為獸鼻,鼻兩側是怒睜的雙目。商代龍虎耳青銅扁足鼎以雲雷紋加以間隔,扁足為夔龍狀,足部形體大大減輕青銅器皿的沉悶之感。主體紋飾為獸面紋及夔龍紋,獸面紋是青銅飲食器具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紋飾,象徵一種傳說中兇猛的惡獸,獸面紋是紋飾的主題,不僅具有裝飾的意義,而且是有意味的符號,表達著特定的宗法性的內容,目的是對異族恐嚇震懾,對本族人民保護庇佑。夔龍是近似龍的一種動物,一腳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呈躍躍欲動之勢,象徵的是雄性的剛毅威猛。

介紹

造型裝飾均別致的商代炊具這是一件造型和裝飾都很別致的商代炊具,於江西省新乾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鼎口方唇斜沿,沿上有直立的雙耳,耳外側左右各有一龍紋,耳上各臥一隻凸目吊睛的猛虎,作張口露齒、卷尾拱背、臥伏欲起之狀。虎身飾雲紋,虎尾飾鱗片紋,鼎腹圓而淺,腹壁鑄出三組獸面紋,高高突起的扉棱作獸鼻,兩側是圓睜的怒目,三組間以雲雷紋相隔,上下以連珠紋為飾。腹下是三條夔龍狀扁足,在已發現的扁足青銅鼎中,此為形制最巨者。
令人玩味的立耳上的臥虎扁足鼎一改商代銅鼎的厚重壓抑之風,顯得較輕鬆活潑,讓人領略到了商代審美情趣的另一個層面。新乾大洋洲商墓隨葬的青銅鼎中扁足鼎占相當大的比例,殊可珍貴。更為有趣的是,各類鼎的立耳上往往有一隻臥虎,其意義值得玩味。墓葬發現經過大洋洲是江西省新幹縣的一個鄉。1989年9月,當地農民在贛江古河道的沙丘上取土時,無意間發現了大量擺放有序的青銅器。經聞訊趕來的考古學家們的科學發掘,證實此處是一座商代晚期的大型貴族墓葬。墓主隨葬物品達一千三百七十四件,僅青銅器就有四百七十五件。這座大墓的發現與發掘,揭開了中國南方青銅文明的神秘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