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荔

龍荔

瘋人果又叫龍荔,有毒。它的外殼較龍眼平滑,沒有真桂圓的鱗斑狀外殼,果肉粘手,不易剝離,也沒有龍眼肉有韌性,僅有點兒帶有苦澀的甜味。

基本信息

品種簡介

栽培歷史

龍荔 龍荔—廣西荔枝品種
龍荔的植株和果實形態介於荔枝龍眼之間,故稱。是廣西古老的品種。最早記載龍荔的文獻是范大成的《桂海虞衡志》(公元1162年):“龍荔,殼如荔枝,肉味如龍眼,木身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令人發癇,或見鬼物。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宋·周去非著的《嶺外代答》(1174-1177)亦云:“靜江(今桂林)一種曰龍荔,皮則荔枝,肉則龍眼,其葉與味悉兼二果之特色。皮青便熟,後則轉黃。可蒸,食如熟栗,不可生啖,令人發癇,多食能生痰,與荔枝同時。”兩位宋人都說不能生吃,顯然是迷信傳說。其實生吃甜而脆,並沒有生痰、發癇的事實。

產地

龍荔在廣西高山密林中有野生分布,在村前屋後有引種家栽。龍荔分布北限比荔枝實生苗還向北移,靈川縣甘棠鎮五家村、融水縣縣城、隆林縣者隘一線均有龍荔分布,是廣西荔枝分布最北的品種,桂林市陽朔縣園林管理所、恭城縣和平鎮大嶺石板田村荔浦縣興坪鎮、巴馬縣甲篆鎮那門村南寧市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玉林縣蒲塘鎮等地均有零星種植。

植物學特徵

樹冠半圓

龍荔龍荔
頭形,稍開張。主幹灰褐色,縱裂較明顯,表面粗糙。主幹性狀似荔枝,但較荔枝粗糙。枝梢灰白色,縱條溝明顯,皮孔少而疏,較不明顯。枝條極脆。枝條斜生,疏而且壯,平均長15.25厘米,最長者達30.04厘米;節間長2.46厘米。新梢黃綠色,五棱形,縱溝明顯,有繡色斑塊覆蓋。葉片很大,長12.0-21.0厘米,寬4.3-7.6厘米,長橢圓形,略似無患子葉,較薄,淡綠色,嫩葉紫紅色。羽狀複葉,小葉3~5對,一般5對,互生或對生。小葉柄短,0.5毫米。葉緣微波浪狀,葉尖短尖,葉基楔形。葉面葉背葉脈明顯,特別是葉背脈更加明顯。葉背密被茸毛。圓錐花序,由枝條頂端或腋芽抽出。花枝粗壯高大,長28.1厘米,直徑15.1厘米,狀似龍眼。花朵較大,酷似龍眼。花性主要有兩種。①雌蕊退化的雄花:花柄長2.5毫米,花萼淡黃色,5枚,一枚疊一枚,復瓦狀排列,花冠退化;雄蕊6~8枚,花絲短且細,長1.8毫米,花葯淡黃,發達;雌蕊退化完全,幾乎看不見,開花時直徑5.1毫米,高3.5毫米。②雄蕊退化的雌花:花萼4~6枚,淡黃色,花瓣退化;雄蕊6~8枚,很短,長1.6毫米;雌蕊發達,花柱很短,柱頭兩裂,呈八字形,開花時直徑6.6毫米,高5.8毫米。1983年在玉林蒲塘觀察:每一花序平均有雄能花347朵,占總花數80.45%;雌能花84.33朵,占19.55%;萼片、花絲基部及子房均被茸毛。果實卵圓形,比荔枝果小,比龍眼大,縱徑2.06-3.0厘米,橫徑2.5-2.7x2.25-2.6厘米,平均單果重5.83-12.7克,大小不均勻。果實初呈綠色,逐漸變為淡黃色,成熟時黃綠色帶微紅色。果皮厚且韌,果頂渾圓,果肩平。龜裂片細小,微隆起;裂片峰鈍尖;裂紋明顯;縫合線明顯。果肉雪白色,似龍眼肉,厚3.2-4.0毫米,肉質爽脆細嫩,清甜有蜜味,濃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41.8-75.0%,可溶性固形物15.4-19.5%,全7.66%,含酸量0.095%,糖酸比值80.63,維生素C含量6.70毫克/100毫升果汁。品質上等。種子圓形,似龍眼種子,縱徑1.52厘米,橫徑1.41x1.38厘米,平均單核重2.1克,棕褐色,呈光澤。

生物學特性

植株較矮,生勢中等。玉林蒲塘(駁枝苗)12年生樹高2.3米,冠徑4X3.4米,乾周0.78米。靈川縣100多年生(實生苗)樹高8.26米,冠徑7.12x8.2米,乾周1.53米。1983年在玉林蒲塘觀察:花芽萌動期3月7日;第一次雄花期4月19日至4月23日,雌花期4月28日至5月5日;第二次雄花期4月24日至4月27日;果熟期在靈川、融水縣1984年為7月24日。果未熟時已有甜味,蝽象蝙蝠喜歡咬食,從而引起浮塵子為害,所以果未真正成熟,已被為害至盡。年年結果。靈川100多年生樹最高單株產200多公斤。繁殖方法有實生和駁枝。適應性強,抗旱、抗寒、抗瘠瘦能力強。

品種評價 

適應性強,抗寒、抗旱、抗瘦能力強,肉爽味甜有香味,品質較佳,產量較高。但果小且蝽象、蝙蝠為害嚴重,收穫量少,故栽培者日漸少。由於其性狀處於荔枝、龍眼兩者之間,且其抗寒性強,故在育種科研上意義重大。

區別龍眼

在眾多藥

龍眼龍眼
食同源的蔬果中,桂圓被稱為“益智果”,具有一般水果所無與倫比的滋補強壯作用。桂圓又名龍眼,以福建產的桂圓質量上乘,尤其是興化(今莆田市)出產的桂圓粒大核小、殼薄肉厚,深受人們的喜愛,自古有“興化桂圓甲天下”的美譽。中醫認為,桂圓性甘、味溫平,是補益心脾之佳果、養血安神之要藥。

近幾年發現有人用龍荔(俗稱瘋人果)冒充桂圓在市場上出售。因此,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辨別,如果誤食了龍荔,不僅達不到補益作用,還有可能引起精神疾患。這是因為龍荔的果肉中含有一種毒素,尤其是果仁毒性更大,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損害,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因此,有關二者的鑑別方法不可不知:

(1)桂園無毒,有補虛益智作用,北方常作為病後和產婦的營養品。龍荔又名肖韶子、瘋人果,產於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果核查肉均有毒,以核仁毒性最大),誤食會中毒頭痛,噁心嘔吐,以致誘發癲癇病,嚴重者甚至可致死亡,且尚無解藥。

龍眼 龍荔龍眼與龍荔
(2)桂圓外表皮細膩光滑或稍有粗糙瘤泡狀小粒,紋理自蒂部向上延伸。龍荔外表皮粗糙,有圓錐狀小刺,打磨後仍有麻點,無紋理。

(3)桂圓內表皮呈棕色或淺棕色,有光澤,紋理細而縱橫。龍荔內表皮呈淺黃色或淡白色,光澤差,紋理較粗大而縱橫。 

(4)桂圓果肉有細紋理,且有光澤感,有韌懷,果肉與果核易剝離。龍荔果肉無紋理,無光澤、無韌性,果肉薄而粘膩,與果核不易剝離。 

(5)桂圓口感甜,有特殊香味,無苦澀餘味。龍荔口感雖甜,但有苦澀餘味。 

(6)桂圓果核較小,呈圓球形或稍扁的圓球形,表面光滑,顏色為黑色或深棕色,有光澤。龍荔核較大,呈橢圓形,有時不對稱,核中間有溝槽、皺褶,光澤差。

桂圓雖好,但由於它甘甜助火,每次食用不可過多,一般為10~15克,最多不能超過60克。同樣,它也並非人人皆宜,若屬心肺火盛、中滿嘔吐,以及氣機鬱結者,均不宜食用。

栽培歷史

瘋人果的植株和果實形態介於荔枝和龍眼之間,故稱。是廣西古老的品種。最早記載的文獻是范大成的《桂海虞衡志》(公元1162年):“龍荔,殼如荔枝,肉味如龍眼,木身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令人發癇,或見鬼物。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宋?周去非著的《嶺外代答》(1174-1177)亦云:“靜江(今桂林)一種曰龍荔,皮則荔枝,肉則龍眼,其葉與味悉兼二果之特色。皮青便熟,後則轉黃。可蒸,食如熟栗,不可生啖,令人發癇,多食能生痰,與荔枝同時。”

相關詩詞

春滿粵千山,最是妖嬈龍荔。
芳香溢吐,丰姿相競,處處群蜂恣。
層層綴,漫山綠白嬌,黃白俏、香風遞。
時年又祥瑞,雨順風調物媚。
君臨六月,百里映紅雲,絳珠墜。
欣笑指,龍眼累累枝頭,麗日下、人相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