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縣

隆林縣

隆林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省西部雲貴高原余脈,是滇黔桂三省(區)交通咽喉和物資集散地。全縣總面積3543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175個行政村(街),總人口35.75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79.5%,是廣西僅有的2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和百色市12個縣(區)中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基本信息

(圖)隆林縣隆林縣

概述

(圖)隆林縣城概貌隆林縣城概貌

隆林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處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帶。它東與田林縣為鄰,南與西林縣接壤,北以南盤江為界,與貴州省的興義、安龍、冊亨等縣市隔江相望,總面積3543平方公里,全縣轄21個鄉(鎮)179個行政村(街)26個村民小組,人口35.4萬。隆林是一個“老、少、邊、山、窮、庫”的縣份。1997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革命老區;隆林是多民族聚居區,全縣有苗、彝、仡佬、壯、漢等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9.41%,是廣西僅有的2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和百色市12個縣(區)中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境內重巒疊峰,溝壑縱橫,石山面積占總面積的34.92%,土山面積占65.08%;是廣西28個國定貧困縣之一;是電站庫區,“九五”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和平班水電站就在隆林境內建設,電站淹沒涉及5個鄉鎮32個行政村206個村 民小組30101人,淹沒面積達84201.82畝。

隆林海拔400-1950米,年平均氣溫19.1度,年降雨量1144.6毫米,屬亞熱帶氣候區,盛產靈芝、首烏、黃精、雲耳、薏米、板栗、白毫茶、桐油、茶油等土特產品,素油廣西“土特產倉庫”和“天然藥材庫”之稱。隆林黑山羊、黃牛是嶺南地區良種,其中隆林黑山羊已載入《中國畜牧業名優產品薈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禽品種志》。隆林桐油是國家免檢出口產品,烤菸是廣西德優質煙,可與辛巴威和“雲煙”相媲美。

隆林山川秀麗,原生態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被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專家譽為中國“活的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仡佬族“嘗新節”、壯族“三月三排歌節”等民族節慶蜚聲海內外,其中苗族“跳坡節”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工藝、民族風味小吃、民族醫藥琳琅滿目,堪稱民族文化瑰寶。

經濟建設

(圖)隆林縣推廣農業技術隆林縣推廣農業技術

隆林各族自治縣是廣西小有名氣的有色礦藏之鄉、銻礦主要產地之一、“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平班水電站就建在此。圍繞資源和區位優勢,該縣確定了“以煤興電、以電興工、以工興縣”的工業發展戰略。隨著自治區“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年產50萬噸電解鋁廠、120萬千瓦裝機容量火電廠落戶該縣,隆林以此為契機,先後出台了《關於在全縣實行重點項目建設目標責任制的通知》、《關於招商引資的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招商獎勵辦法,實行“一站式”、“保姆式”、“按時辦結”制度,著力營造招商、親商、安商、穩商的氛圍。

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全面推進該縣工業化進程。去年以來,全縣開工建設了隆林電解鋁廠保全電源、那達河流域水電站等項目66個,總投資30.23億元;儲備隆林火電廠等項目119個,投資額達100多億元。隆林縣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屬冶煉和能源為主的東部工業經濟區域帶,並規劃建設占地約1500畝的工業集中區。工業集中區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場地平整並落實入園企業兩家,二期工程已完成征地227畝,臘仁橋頭能源工業基地已規劃土地面積800畝。年產4.5萬噸的鋁棒加工項目已完成95%工程量,鋁廠二期後續2.8萬噸電解槽的安裝工作正在抓緊施工,預計今年3月底即可投產;天生橋水泥廠企業改制工作正在抓緊實施。僅去年1-11月底,該縣金屬冶煉行業繳納增值稅就達2074萬元,同比增長107.4%。引進廣東亨達利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隆林鋁產品(鋁棒)生產線等項目17個,總投資達5.45億元。

資源

(圖)隆林縣風光隆林縣風光

隆林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電源點。境內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和平班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52萬千瓦,年發電量148.03億千瓦時;小水電站裝機容量2.68萬千瓦,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

隆林礦產種類多,現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銻、煤、鐵、錳、石英(矽石)、水晶、螢石、高嶺土等近20種,在已探明的10餘個礦種中,銻礦儲量最大,礦石銻含量高大30%-60%,黃金年產量超過5000兩,是廣西小有名氣的“有色金屬礦藏之鄉”。

隆林交通便捷,縣城距廣西首府南寧480公里,距歷史文化名城--百色市220公里,距貴州省興義飛機場85公里,距南昆鐵路頂效火車站95公里。國道324線橫穿境內,全縣各鄉鎮、村(屯)已通公路,部分村級公路已完成提級改造,境內通車總里程1344公里,規劃建設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縱深過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縣城城區面積320公頃,常駐人口4.5萬。

民族風情

(圖)隆林縣民族風情隆林縣民族風情

隆林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旅遊資源潛力巨大。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有高頂冒清泉,林靜水清;有的百林矗立,溶洞通天,奇峰怪石,獨具一格。滾滾翻滔的南盤江,勢如龍巖吐雨的冷水河,險灘遍布,瀑布星羅。據初步統計,現在隆林境內有名的風景名勝點就有25處,再加上2處人文景點,可開發的景點達37處。天生橋水電站一級高壩建成後,出現一個水面積為167平方公里,具有很大旅遊開發潛力的巨大人造湖。天生橋旅遊風景區包括了金鐘山原始森林、大烘豹自然保護區、天生橋水電站、雷公灘、“天生橋”、壩來洞、同福魚洞、六音洞等景點;還有克長自然保護區、者隘旅遊風景區、德峨自然保護區等。隆林還有“活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博物館”的美譽,苗、彝、仡佬、壯等少數民族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和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世代相傳,保存完整,引來了無數海內外專家、學者和遊客。隆林壯族的壯錦、苗族的蠟染及各少數民族的挑花、刺繡、紡織等手工藝品堪稱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具有很大的旅遊商業開發價值。

隆林的民族風情可謂色彩斑斕、豐富多彩。苗族的“跳坡節”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跳坡節”這天,遠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趕到坡場來,開展各種各樣的遊戲和競技活動,此時其他民族也蜂擁而至看熱鬧;“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這天,白天彝族村民殺雞宰鵝、祭祀祖宗,入夜人們手持火把,繞著住宅和田垌轉,爾後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抹黑臉”則是彝族男女青年交友或彝族人民喜迎賓客的特有習慣,冷不防的把鍋煙墨抹到對方臉上,然後相互追逐嬉戲;仡佬族的“吃新節”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每年夏收前後,田裡糧食成熟了,仡佬人都要舉行一次別有韻味的嘗新活動;還有壯族的“三月三”排歌節、壯戲;高山漢族的婚嫁習俗等均別有風味。

旅遊業

(圖)天湖天湖

隆林各族自治縣聚居著苗、彝、仡佬、壯、漢等五個民族,具有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古樸奇特、濃郁的民族風情,被稱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加之隆林縣北與貴州國家級風景區馬嶺河峽谷、黃果樹瀑布接壤;西與雲南昆明世博園、石林風景區接壤;東與百色、桂東南的大景點接壤,形成滇、黔、桂旅遊“金三角”的中心,旅遊及民族風情開發潛力巨大。

隆林具有眾多的旅遊觀光景點。其中自然景點有:雪蓮洞天湖(萬峰湖)、自治區級金鐘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大烘豹自然保護區等;民族風情旅遊點有:么窩、大樹腳、張家寨、龍洞大寨、那偉洞溝、馬場大壩等。隆林具有初成規模的旅遊接待設施。縣內有三星級旅遊賓館1家,共有大小賓館、飯店、招待所等約30家,床位約2000床。旅遊工藝品有:民族服飾、蠟染、刺繡、蘆笙、口弦、五色香包、繡花手袋等。地方風味小吃有:黑粽子、羊癟湯、辣椒骨、五色糯飯、枕頭粑等。

隆林具有內容豐富獨特的民族風情節日。其中五個民族共慶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十四”。各民族傳統的節日有:苗族的“跳坡節”,彝族的“火把節”,仡佬族的“嘗新節”,壯族的“香根節”(農曆正月二十八)“三月三”或“排歌節”、“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冬至節”、“灶王節”。而在這些節慶當中,影響最大,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則是苗族的“跳坡節”,彝族的“火把節”以及仡佬族的“嘗新節”,每年當這三個節日舉辦的時候,吸引不少區內外及海外人士觀光旅遊。

科教文衛

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取得新進步。苗族“跳坡節”非物質文化遺產撰稿並報送自治區專家審定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立足本縣原生態苗族傳統節慶“跳坡節”基礎上創意的大型苗族原生態歌舞詩《跳坡?苗山風》劇本已通過市委宣傳部立項。隆林縣打陀螺男女代表隊在全市首屆民運比賽團體賽中雙雙奪冠,並代表百色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區民運比賽;在全市首屆“山基杯”跆拳道比賽中,隆林縣獲7金3銀1銅,並獲得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和女子團體總分第二的佳績。

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鄉(鎮)有線電視網路順利從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剝離,15個鄉(鎮)網路服務站全部掛牌並正式運作;抓好全區縣級城區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試點工作,已完成40個小區的數位化轉換,平移用戶5000多戶。

衛生工作不斷加強。全力做好各項農村衛生工作,抓好新一輪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加大各種傳染病和地方病的監測和控制工作力度。逐步扭轉婦幼衛生工作被動局面。不斷提高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綜合應急能力。加大衛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行為,切實維護廣大民眾的利益。進一步整頓和規範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大力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活動。 人口和計畫生育各項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各項優質服務深入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治理力度加大,認真完成全縣各項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任務。全縣人口出生6345人,計畫生育率70.3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