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自然生態村,位於廣東雲浮羅定市龍灣鎮南充,距廣州市區280公里,龍灣群峰競秀,奇樹怪石比比皆是,自然的名山秀水,為這塊古老的龍灣增添幾分靈秀,奇麗壯觀的自然風光,諸多的神話傳奇使龍灣更顯神秘。兩條清溪,從幾百米的山澗飛流直下,沿途接納了一股股滑滑細流,匯成淙淙的山溪,條條山溪又匯成了奔騰的河流。是一個集鄉村風貌與自然生態於一體的景區。

基本信息

龍灣簡介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鎮位於羅定市西部,東經11°12′,北緯22°41′,西南部與信宜市為鄰,東南部與泗綸鎮、分界鎮接壤,西北部與加益鎮相連。該鎮全境屬雲開大山山地,是高寒山區,山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85。6%,年平均氣溫19.2℃,降水量1650毫米,無霜期335天,四季皆可耕作。

龍灣地形南北高東西底,溝壑縱橫,瀑布流泉,氣勢非凡,雄姿壯彩,瀑布數不勝數,景觀內林相優良,植被層次豐富,頂峰雲蓋頂海拔1251.5米,終日雲霧繚繞。寒冬時節,霜露茫茫,冰凌串串,一派嶺南北國的奇妙景觀。龍灣瀑布之多,落差之高,有一道落差近600米,也有落差300多米,落差100多米的高山瀑布,是華南地區瀑布落差最高、瀑布最多的大型瀑布群。
龍灣被譽為“山水之府”,有兩億年前恐龍時代的植物桫欏樹,有“活化石”之稱的國家珍稀野生動物蠑螈,林中還有明清時代的“過山瑤”村落遺址手工作坊時代的藍池遺址、農家生活居住遺址。

歷史沿革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鎮在唐至五代為鎮南縣地,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鎮南併入瀧水縣管轄。明萬曆五年(1577年)至清末屬西寧縣鎮南都,民國3年(1914年)西寧縣易名鬱南縣,龍灣屬該縣第十二區。民國37年(1948年),第十二區易名鎮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鎮南鄉改隸鬱南縣第七區。1957年1月劃歸羅定縣管轄,1958年屬加益公社,1961年6月從加益公社分出,設扶合、旗山兩公社,1983年撤銷公社改設扶合區,1986年11月撤區改設扶合鄉,1992年12月撤鄉改設扶合鎮,2005年10月更名為龍灣鎮。

自然環境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龍灣自然生態村是廣東省第二、三、四批旅遊扶貧重點項目,景區位於南充村龍灣次生原始森林內,總面積為13.1平方公里。龍灣群峰競秀,峰林環抱,綠水相依,鄉村秀美,八里群山林木茂盛,瀑布飛揚,奇樹怪石比比皆是,自然的名山秀水,為這塊古老的龍灣增添幾分靈秀,奇麗壯觀的自然風光,諸多的神話傳奇使龍灣更顯神秘。兩條清溪,從幾百米的山澗飛流直下,沿途接納了一股股滑滑細流,匯成淙淙的山溪,條條山溪又匯成了奔騰的河流,日夜歡奔在深山之中,遇到懸崖峭壁,就飛騰傾瀉,形成飛珠濺玉的瀑布群。

龍灣瀑布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龍灣地形南北高東西底,溝壑縱橫,瀑布流泉,氣勢非凡,雄姿壯彩,瀑布數不勝數,景觀內林相優良,植被層次豐富,頂峰雲蓋頂海拔1251.5米,終日雲霧繚繞。寒冬時節,霜露茫茫,冰凌串串,一派嶺南北國的奇妙景觀。龍灣瀑布之多,落差之高,有一道落差近600米,也有落差300多米,落差100多米的高山瀑布,是華南地區瀑布落差最高、瀑布最多的大型瀑布群。

飛瀑流泉是風景區的最大特色。景區南北兩線峽谷瀑布疊現,數不勝數,美不勝收,整個瀑布群落差為900多米。南線谷地有一道落差近600米的“雲開大瀑布”,獨享大陸第一高瀑美譽。還有落差300多米的“龍灣高瀑”,落差100多米的“蓬蓬響瀑布”等等。據資料顯示,該大型瀑布群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群。

珍稀動植物

龍灣風景區負離子含量極高,每立方厘米達10萬個以上,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天然大氧吧。景區珍稀野生動植物、紅苞木(紅花荷)、紅楓林也是景區的主要特色。至今仍存活有“活化石”之稱的國家珍稀野生動物蠑螈和國家一類重點保護植物桫欏,其中有一株桫欏高達10米,堪稱廣東“桫欏王”。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桫欏樹

龍灣被譽為“山水之府”,有兩億年前恐龍時代的植物桫欏樹。桫欏樹又名樹蕨、蕨樹,為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據資料顯示,桫欏的出現距今約三億多年,比恐龍的出現還早一億五千多萬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學及地球歷史變遷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故有“活化石”之稱的桫欏,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植物。

桫欏——屬蕨類植物門桫欏科,屬蕨類孢子植物,又稱黑桫欏、樹蕨、刺桫欏、龍骨鳳、筆簡樹等。因蕨類植物門中均為草本植物,僅桫欏科為木本植物而得名,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樹形如蕨類,主幹高3—8米,葉頂生羽狀,長羽軸和主脈下面有略呈狀鱗片,胞子囊生於小脈分叉占凸起的囊托上,囊群蓋近圓球形,成熟時開裂囊群下,喜潮濕溫涼,雲霧繞繞的環境,生長於林下,溪溝兩旁,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間適合生長。

龍灣自然生態村龍灣自然生態村

蠑螈

有“活化石”之稱的國家珍稀野生動物蠑螈,林中還有明清時代的“過山瑤”村落遺址手工作坊時代的藍池遺址、農家生活居住遺址。

在侏羅紀中期演化的兩棲類中其中的一類。目前存活的約有 400 種,它們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濕的林地之中,以蝸牛、昆蟲、及其它的小動物為食物。亦稱水蜥或水棲蠑螈。有尾目蠑螈科兩生動物,10個屬40餘種,分布區域廣泛。水棲者皮膚光滑,稱蠑螈,而陸棲者皮膚粗糙,稱水蜥。體軀細長,尾呈側扁狀。各種蠑螈或在陸地水中生活,但均常在春季返回到池塘或溪流繁殖。受精卵在3至5周的時間內孵化,而水生幼體則在夏末或秋初變態成為成體。大多數幼小蠑螈完全在陸地生活,2∼4年後開始每年或永久返回池塘。

北螈屬的3個種是英國蠑螈的代表種。在英國最普通的種是滑北螈,身上有斑點,亦遍布全歐。最大的歐洲蠑螈是冠北螈,體長約17公分。加利福尼亞蠑螈產於北美洲西部潮濕地帶,體長約15公分。赤水蜥, 變綠東美螈)是北美東部最常見的種類,需在陸地生活2∼3年後方變為永久的水棲動物,在由陸生變為水生的過程中,體色由鮮紅變為暗綠,且體兩側各出現一排紅色斑點。日本蠑螈常被作為玩賞動物,在豢養條件下可活數年。蠑螈也見於中東、伊朗,中國大部分地區和鄰近地區。

龍灣自然生態村集大自然的雄、奇、險、秀、幽、奧、野於一體,鬼斧神工,氣勢恢宏,極具遊樂觀賞價值,令人流連忘返,更是開展野營拓展訓練的最佳營地。2005年景區被評為“雲浮勝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