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縣博物館

龍游縣博物館

龍游縣博物館成立於1988年3月,館址設在龍游城祝家巷4號的余紹宋故居內。為建立龍遊民居苑,實行古建易地保護,1993年10月又將館址遷至雞鳴山民居苑內。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龍游縣於1985年成立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雞鳴山。1988年3月縣編委正式下文成立龍游縣博物館,館址設在龍游城祝家巷4號的余紹宋故居內。為建立龍遊民居苑,實行古建易地保護,1993年10月又將館址遷至雞鳴山民居苑內。

建築布局

雞鳴山民居苑占地一百畝,這裡本身就是一處史前遺址,清代還是龍游十二勝景之一,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山上有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磚塔一座,現搬遷明、清古建築九幢,復建六幢;並新建文物庫房、展廳。

館藏文物

藏品中以漢墓出土的陶瓷器、青銅器為主,還有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大件精品原始青瓷,數量可觀。特別是明代金杯為我國民間首次出土的金質酒具,可與皇室用品相媲美。

 長1.5、寬1.5、高1.5厘米,1993年於龍游縣東華山漢墓出土。銅質,橋形紐。子印套入母印中,甚為精巧。子印陰刻篆書“魯尊”二字,母印為“魯伯之印”。字型遒勁、有力、粗獷、古樸。是漢代難得的一方印章精品。
西漢·龜紐銅套印 西漢·龜紐銅套印
 共4件。1990年8月23日,浙江龍游縣石佛鄉石佛村村民在建屋掘基時,發現窖藏在一黑釉直口陶罐內的金杯4件。罐口用青磚封閉,出土時罐內充滿了水,金杯完好無損。2件一式。蓮瓣形杯,底鐫有“天啟六年季春月余榮四六置吉旦。”內底分別鏨刻正書“元”和“亨”。高10、口徑7.5、底徑4.5厘米。菊花瓣形杯:底鐫有“崇禎十三年仲春月余榮四六置吉旦”,內底分別鏨刻正書“行”和“文”。高9.8、口徑7.4、底徑4.4厘米。明代龍游為全國十大商幫之一,“賈挾貲以出守為恆業,即秦晉、滇、蜀萬里視若比舍,俗有‘遍地龍游’之諺。”“服飾多用紗絹,器皿多用金銀,侈靡相高已非一日。”4件金杯為國內首次發現,彌足珍貴。它的發現在一個方面反映了昔日龍游商幫富甲天下的盛世。
明·金杯 明·金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