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港人

龍港人,指方岩村、河底高、下埠村、瓦窯頭村等地的原住民。而今日龍港人的概念存在時間超過25年。

一、龍港人 歷史

從龍港建鎮以來的城市歷史來看,龍港本地人指方岩村、河底高、下埠村、瓦窯頭村等地的原住民。而今日龍港人的概念存在時間超過25年。所指建鎮的範圍內包括原住民與龍港以南等地來自金鄉、錢庫、宜山、巴曹等地區的移民。
現今龍港存在兩種方言,一種就是當地人稱為本地話的龍港甌語,龍港甌語隸屬於平陽甌語,與周邊瑞安話,永嘉話,溫州話,樂清話,文成話是同宗同族的兄弟語言,只是由於各地存古程度的差異會導致各地腔款會有少許不同,但是不妨礙交流。另一種是蒼南獨有的蠻話,是建鎮之處周邊大量南向蠻話人湧入龍港定居後流行龍港的方言。
改革開放建鎮後,各地移民紛紛湧入龍港,部分人為龍港的經濟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們被稱為“新龍港人”,但是過量外地移民的湧入帶來了公共衛生、治安狀況的惡化,同時使得就業市場競爭趨向激烈,成為了龍港社會主要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龍港建鎮多次跨越發展以來,形成了大規模的移民。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新移民被稱為“新龍港人”,但大多數不會講龍港話。
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龍港人擁有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崇尚自由競爭,實力至上,並且對一切事物都以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加以考量。另外,龍港人對於商業能力普遍比一般中國人高出不少,這多半是因為是有獨特的商務之處,海納百川地自成一種獨特的地域文明,迥然不同於中原文化,卻帶有江南文化的細膩古典。這一系列的價值觀統稱為龍港模式,而在商業領域溫州模式也有龍港模式之說,而龍港模式也帶有金鄉模式之內涵.

一、新龍港人背景

1、龍港於1984年建鎮。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城鎮化的路子,成為中國農民自費建城的樣板,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成功實現了龍港第一次跨越。1995年被國務院十一個部委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996年開始全面實施龍港小城鎮綜合改革。2008年,先後獲得了“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國台掛曆集散中心”等四張“國”字號金名片,實現了從“農民城”到“產業城”的第二次跨越。改革開放建鎮之後,龍港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城市對重體力勞動力的需要。
2、“計畫生育”政策,在龍港執行的較好,導致城市新生人口銳減。重體力勞動力開始缺乏。
3、某些城市工業不發達,農村地少人多(不嚴格執行計畫生育導致人口暴漲),大量無工作者開始出現,龍港的相關行業吸取了大量的務工者。
為了緩解外省市勞動力過剩而引發的社會不安定因素。龍港開始不加控制的引入大量外省市人口,而由於外省市人員不斷湧入龍港,為了緩解龍港人和外省市務工人員的矛盾,主流媒體上開始出現了“新龍港人”的稱謂。

二、新龍港人定義

1、龍港建鎮兩次跨越之間,國內其他省市來龍港務工並取得蒼南龍港戶口的第一代人。
2、龍港建鎮兩次跨越之間,長期在龍港有穩定的工作生活及社交圈的無龍港戶口的外省市來龍人員。

三,龍港人的身份證號碼前六位

3303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