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涎酒

龍涎酒

龍宴酒是陝西黃陵縣店頭鎮出產的名酒,最早叫“龍涎酒”,傳說是龍的涎水釀成的。

傳說

酒傳

相傳,杜康因霉壞糧食而被貶職,後來釀酒有功,黃帝又恢復了他的原職,讓他繼續當管理糧食的大臣。杜康在釀酒技術上年年都有新改進,酒的質量越來越高。

龍涎酒 龍涎酒

有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各部落的山洞裡都堆滿了糧食,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這年又是黃帝統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聯盟50年大慶,黃帝舉行盛大宴會,請來了各部落的首領。各個部落也給黃帝帶來許多禮品。宴會開始了,黃帝命杜康給每人敬一碗酒,人們也向黃帝敬酒,然後又相互敬酒。宴會廳里歡聲笑語,熱鬧非常。正在這時,一條巨龍突然從天而降,把頭一直伸到宴會廳的大酒罈上,聞來聞去,但壇口太小了,龍嘴怎么也伸不進去,饞得嘴裡的涎水不斷掉進酒罈里。當時大家都被嚇得目瞪口呆,只有黃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龍跟前,把酒罈里的酒倒進一隻大碗裡,然後把酒碗送到巨龍嘴邊,巨龍一飲而盡。等黃帝再倒第二碗酒時,巨龍騰空而起,轉瞬間便飛得無蹤無影了。人們眼看著巨龍離去才鬆了口氣,又回到各自的座位。黃帝又命杜康給大家敬第二輪酒。誰知,杜康剛走到酒罈跟前,還未來得及取酒,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差一點把他醉倒。杜康給每人敬過酒後,大家只喝了一口,就覺得渾身舒暢,飄飄欲仙,忙問:“這酒怎么一下子變得這么香了?”杜康心想這一定是巨龍的涎水滴進酒罈所致。據說龍是不輕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龍涎水能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因此,他乘人們不注意時,從滴有龍涎水的酒罈里打出一碗酒,倒進另一隻酒罈內,然後讓人把滴有龍涎水這壇酒趕快抬下去。說也奇怪,留下來的這壇酒摻過一碗龍涎水後,味道也變得和剛才抬下去的那壇龍涎水酒一模一樣。人們越喝越想喝,黃帝準許大家開懷暢飲,一大壇酒很快就被飲光了。宴會結束後,杜康派專人保管那壇龍涎水酒,不許任何人動用。當他每次釀出新酒時便給新酒時摻進三滴龍涎水酒。新酒的味道立刻變得濃郁甘醇、飄香醉人了。從此,杜康的“龍涎酒”,名氣越來越大。

劉伶傳說

杜康有個好朋友叫劉伶,平生最愛喝酒,聽說杜康釀出好酒,就專程前來拜訪。不巧杜康這天正好不在家。劉伶來到杜康釀酒的地方,還未進門,就看見牆上寫有一首詩:

量大一碗醉三年,

量小一盅睡三天;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龍兩盞海底眠。

最後一句:“誰若不信試試看!”

劉伶鼻子一哼,不以為然地說:“好大的口氣!天下誰不知我劉伶的酒量。往東喝垮東海岸,往西喝倒峨嵋山,往南喝過桂林酒,往北吃過蟠桃宴。東西南北吃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進了門,他開口就要一碗酒。小主人說:“這酒只能喝一盅,不能喝一碗,一碗酒會把人醉死的。”本來,劉伶看了牆上詩就惱火,再一聽此話,更是火冒三丈,便氣沖沖地說:“少囉嗦,快打碗酒來!”小主人見來客氣勢洶洶,不敢怠慢,趕快打一碗龍涎酒,雙手遞了過去。劉伶接過酒,只覺得濃香撲鼻,便一飲而盡。哪知碗剛放下,就覺得頭昏目眩,雙腿不聽使喚,撲通一聲,跌 倒在地,已經不省人事了。小主人嚇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正在這時,杜康回來了,見地上躺著醉倒的劉伶,不禁哈哈大笑說:“你小子經常口出狂言,今天卻被我一碗酒醉成這個樣子!”杜康讓人找來四塊木板,臨時給劉伶做了副棺材,把劉伶埋到後院的酒糟堆里。

三年以後,劉伶的妻子打聽出丈夫是喝了杜康的龍涎酒,當場死去的。這天便找上門來向杜康要人。杜康對劉伶的妻子哈哈一笑說:“老嫂子,別發怒。劉兄沒有真死,他是喝醉了。說著掐指一算,劉伶正好是的這一天醉過去的,便把劉伶的妻子領到後院,刨開酒糟堆掀開棺材蓋了一看,只見劉伶紅光滿面,躺在棺材裡睡得正香。杜康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老兄,該醒來了!老嫂子等了三年,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劉伶睜開雙眼,打了個哈欠,坐了起來。妻子趕快上前把他扶出棺材。杜康在一旁笑著說:“你再不醒來,老嫂子就要和我拚命了!”劉伶不好意思地擺了擺手,就和妻子一同回家去了。從此,“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就成為後世人的美談。

歷史評價

傳說杜康和劉伶後來都成了酒仙,遠走高飛了。但杜康的釀酒技術和配方卻在河南、山東、陝西一帶流傳下來。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在他《短歌行》一詩中寫道:“概當一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釀酒名氣之大。據說以後各朝代又將杜康的“龍涎灑”封為“龍宴酒”,只有在皇帝舉行國宴的時候才允許動用。黃陵縣生產的“龍宴酒”,據說就是根據民間挖掘出來的杜康釀酒的原配方,加上現代的技術釀製而成,它仍然保持了香美甘醇、飲而得神的特色。

彭城九里山有座白雲洞,幽靜逶迤,深不可測,這洞中出過龍涎酒的傳奇,因此自古便為名勝之地。

龍涎酒傳說

相傳,遠在東漢,九里山西麓平山村前,有條山溪名白龍溝,溪底鋪白石,溪上繞白雲。溪水從九里山間盤旋而下,潺潺不歇。平山村有位教書先生,姓彭名信,早年喪偶,膝下弱女,名彭巧兒。彭先生為人機巧,善變圓熟,惟恐續弦再娶,女兒委屈受苦,便獨自拉扯彭巧兒,相依為命,又當爹又做娘。他在村里開塾授課,賺些銀錢,父女倆日子過得也算安穩。只是彭信患有風濕骨痛痼疾,發作起來痛苦不堪,服藥針灸終無療效,父女為此常年憂心忡忡,彭信遺憾身家非王侯,無錢求購靈丹妙藥。

轉眼間,彭巧兒已年方二八,出落得端莊秀麗,知書達理,遠近求親者絡繹不絕。但彭信有心將女兒嫁給官宦人家,也好為自己涉足仕途尋個方便,因此,彭巧兒的婚事遲遲不肯輕易應允下來,反將女兒管束得極嚴,整日深藏閨中,不見天日。這一年陽春三月,平山村風景明媚,九里山翠野含黛,然而彭信無緣消受這大好春光,他因秉燭夜讀,遭受風寒,筋骨疼痛難忍,臥床呻吟不止。彭巧兒趁父親不備,手提竹籃走出家門,她雙頰似花,裊裊婷婷,來到白龍溝浣紗,順便為父尋些草藥,想到備受病患煎熬的父親,彭巧兒默默垂淚,一張粉臉兒愁雲緊鎖,竟自嗚咽起來。此時,白龍溝瀰漫一簇白雲,緩緩飄落彭巧兒腳下,倏然變作兩個玉錦陶瓶,瓶頸紅帖書“龍涎酒”三字,冥冥中聞有人語,“汝父飲之,風寒症即祛。”彭巧兒歡喜異常,捧了陶瓶藏於懷中,便浣起紗來,溪流盈盈,纖指柔柔,一條白蛇也隨著麻紗在水波中翩躚起舞。彭巧兒並不驚慌,以紗戲蛇,樂趣無窮,一直玩耍至日頭正午,才戀戀不捨離去。回家後少不得被父親一陣責罵,彭巧兒無言辯白,卻喜吟吟將龍涎酒拿給父親,揭開一瓶密封蠟鑒,只見酒液澄澈,異香醉人。彭信將信將疑,以為天宮瓊漿,張口將龍涎酒一飲而盡,頓感釅冽醇郁,妙不可言,須臾便面赤心暖,筋絡舒暢,骨痛皆無,跳下榻來,健步將另一瓶龍涎酒緊緊抓住,愛不釋手,把玩良久才密藏篋中,暗自盤算日後將仙酒貢奉於權貴,不愁撈個一官半職,安享榮華,此話不提。

再說彭巧兒當夜便蹊蹺起來,她不由自主起床在庭院徘徊,目不轉睛朝白龍溝顧盼,心神不定,情思動盪,雞叫頭遍才回房迷迷糊糊入眠。此時,窗外湧來巨蓮般的白雲,滿室幽香襲人,一位俊朗的白袍秀士颯然而至,將彭巧兒擁入懷中,纏綿求歡,私語道:“吾將口津為曲,用山梨野棗溪水釀酒,汝父飲之,可保無恙。”天亮醒來,彭巧兒已身懷有孕,不日產下一子,乃人面龍身的怪胎。彭信見狀既駭且驚亦怒,女兒做出這等羞恥之事,書香斯文敗壞殆盡,頓時便動了殺機,遂操起菜刀搶上前去,欲殺襁褓中的嬰兒。危急中霎時窗外雷聲如鼓,一團白雲裹起孩子,升騰而起,徑直穿破九里山的崖壁,天崩地裂,出現一孔巨穴,白雲繚繞異香如風。彭巧兒掙扎著從臥榻上爬起身,不顧父親攔阻喝斥,只管趔趔趄趄,一路哭泣追趕到白雲洞口,驀然便沒了蹤影。此時清波蕩漾的白龍溝突然乾涸,裸露著白鱗般的硬石,白雲洞也霧靄散盡,再無幽香。

彭信惱恨交加,怨氣難消,只怪女兒私通異類,令彭氏蒙羞,索性棄女不顧,獨自逍遙去了。他將所剩的一瓶龍涎酒獻於當朝太后,朝廷賜其良田千頃,加封徐州別駕之職。彭信在平山村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府第,終日美妾相偎,錦衣玉食,全然忘掉親生骨肉彭巧兒,父女之情斷絕無存絲毫。

彭信身為儒生,卻離經叛道,貪圖富貴,薄情寡義,必遭天譴報應,不久,他縱慾過度骨疾復發,病勢兇險,癱瘓臥床,無藥可治,沉疴而死。臨終前,彭信似有悔疚之意,命僕役抬其至白雲洞,苦苦哀求龍涎酒以苟延殘喘,大呼“彭巧吾兒,龍涎救命”而氣絕。據說,當時一團天火,將彭信在平山村的府邸化為灰燼。後人每游九里山白雲洞,便隱隱耳聞白龍和彭巧兒切切私語,蜿蜒長穴若有若無飄來龍涎酒香,縱然鐵石心腸之人,亦禁不住感嘆悵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