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蕨

龍津蕨,土生大型蕨類,高可達2米,植株全體無毛。產於中國廣西南部(龍津、甲鄉龍牙埇)。生石灰岩山上疏林中濕潤石上,海拔約110米。越南北部(諒山溫州)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土生大型蕨類,高可達2米,植株全體無毛。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1厘米,褐色,木質,連同葉柄基部密被褐棕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粗壯,近四棱形,長達1.2米,基部以上光滑無毛,不具瘤狀氣囊體;葉片大,狹橢圓形,長50-80厘米,中部寬達40厘米,奇數二回羽狀半裂,頂生羽片和其下側生羽片幾同形同大,有柄;側生羽片多達30對,長達30-40厘米,寬達2厘米,羽狀半裂,下部的近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下面多少有微細的金色、球形、無柄的腺體散生;裂片尖頭,有葉脈8-10對,單一,極斜向上,下部21/2對以高的尖三角形斜升達缺刻內的半透明膜,但從不靠合,而彼此分開,缺刻發達,伸長,頂部在葉下面伸出一胼胝質的拱形堅硬突起;葉乾後堅紙質,褐棕色,兩面極光滑。孢子囊群圓形,無蓋,在羽軸兩側至少排成一行,生於裂片基部一對葉脈的下部,靠近葉軸,或往往排成不規則的2-5行。上部小脈均不育;孢子囊體光滑無毛。

地理分布

 產於我國廣西南部(龍津、甲鄉龍牙埇)。生石灰岩山上疏林中濕潤石上,海拔約110米。越南北部(諒山溫州)也有分布。

植物之金星蕨科

金星蕨科,為地生蕨,葉為單一或一回羽狀複葉,下羽片多少較短。每個小列片有羽狀小脈,相鄰兩組小脈會相連,且從結合點再長出一條連線葉緣缺刻的脈,是所謂“小毛蕨脈型”,全世界僅金星蕨科鱗片長毛 。孢子囊堆為圓形或線形,大多沒有蓋膜。
毛脈蕨
峨嵋鉤毛蕨
四棱毛蕨
變葉新月蕨
鐵角溪邊蕨
蘭嶼毛蕨
光葉凸軸蕨
大金星蕨
離羽卵果蕨
六翼卵果蕨
假普通針毛蕨
大嶺葉毛蕨
毛囊紫柄蕨
紙質毛蕨
多足針毛蕨
滇桂金星蕨
鉤毛蕨
異子毛蕨
針毛毛蕨
假密毛毛蕨
小密腺毛蕨
非洲茯蕨
吉隆假毛蕨
毛茯蕨
鈍頭金星蕨
假鱗毛蕨
烏來凸軸蕨
微江新月蕨
西藏凸軸蕨
牯嶺毛蕨
頂芽新月蕨
雅致針毛蕨
微縮毛蕨
察隅紫柄蕨
縮羽毛蕨
長毛金星蕨
光囊紫柄蕨
南平毛蕨
墨脫毛蕨
星毛紫柄蕨
短柄紫柄蕨
耳狀紫柄蕨
西藏鉤毛蕨
假毛蕨
德化毛蕨
滇東鉤毛蕨
邊果蕨
長根金星蕨
大毛蕨
武夷山凸軸蕨
乾旱毛蕨
狹羽毛蕨
漸尖毛蕨
泰寧毛蕨
短尖毛蕨
石生毛蕨
高大毛蕨
小葉毛蕨
鱗片沼澤蕨
沼澤蕨
屏邊溪邊蕨
易貢紫柄蕨
西藏紫柄蕨
紫柄蕨
短柄毛蕨
察隅假毛蕨
煥鏞鉤毛蕨
普通假毛蕨
墨脫假毛蕨
鐮片假毛蕨
福建毛蕨
溪邊假毛蕨
尾羽假毛蕨
三羽新月蕨
腺脈毛蕨
披針新月蕨
多羽新月蕨
長柄新月蕨
紅色新月蕨
新月蕨
西藏卵果蕨
延羽卵果蕨
齒牙毛蕨
光腳金星蕨
毛腳金星蕨
矮小金星蕨
金星蕨
馬蹄金星蕨
光蓋毛蕨
狹葉金星蕨
疏羽凸軸蕨
林下凸軸蕨
凸軸蕨
耳羽鉤毛蕨
龍津蕨
狹基鉤毛蕨
剛鱗針毛蕨
樹形針毛蕨
針毛蕨
小葉茯蕨
峨嵋茯蕨
粉紅方稈蕨
方稈蕨
毛囊方稈蕨
羽裂聖蕨
閩浙聖蕨
聖蕨
黃志毛蕨
截裂毛蕨
台灣毛蕨
無腺毛蕨
小葉鉤毛蕨
寬羽毛蕨
閩台毛蕨
不育帶毛蕨
禾稈紫柄蕨
景烈假毛蕨
西南假毛蕨
單葉新月蕨
卵果蕨
中華金星蕨
薄葉凸軸蕨
普通針毛蕨
華南毛蕨
毛蕨
鱗柄毛蕨
星毛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