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鏞鉤毛蕨

煥鏞鉤毛蕨

煥鏞鉤毛蕨,葉脈不明顯,側脈單一,斜上,每裂片10-11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稍上處,或下側一脈出自主脈基部,均伸達缺刻以上的葉邊,特產於廣東西南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煥鏞鉤毛蕨煥鏞鉤毛蕨

植株高70-105厘米。根狀莖粗壯。長而橫走,粗5-8毫米,近黑色,連同葉柄基部被有褐棕色的三角狀披針形鱗片和灰白色短毛。葉近生;葉柄長30-50厘米,粗約3毫米,基部褐棕色,向上為深禾稈色,近光滑;葉片長40-55厘米,寬20-25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向基部不變形,二回羽狀深裂;羽片12-18對,互生,斜展,或下部的對生,近平展,相距3.5-4厘米,無柄,長10-15厘米,寬2-3厘米,線狀披針形,先端短尾狀漸尖,基部略變狹,圓截形,羽狀深裂達3/4;裂片16-20對,斜展,長8-12毫米,寬4-7毫米,長圓狀披針形,圓鈍頭,邊緣全緣。葉脈不明顯,側脈單一,斜上,每裂片10-11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稍上處,或下側一脈出自主脈基部,均伸達缺刻以上的葉邊。薄草質,乾後褐綠色,下面沿羽軸和主脈被針狀短毛,上面僅沿羽軸的縱溝被短毛,葉軸兩面被較密的、先端彎鉤狀的毛,在羽片著生處下面具長約1-2毫米、深棕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彎曲的氣囊體。孢子囊群小,圓形,生於側脈中部以下,稍近主脈,每裂片7-10對;孢子囊體近頂部有1-2根短剛毛。

產地分布

特產於廣東西南部(信宜)。生山谷林下石上。

植物之金星蕨科

金星蕨科,為地生蕨,葉為單一或一回羽狀複葉,下羽片多少較短。每個小列片有羽狀小脈,相鄰兩組小脈會相連,且從結合點再長出一條連線葉緣缺刻的脈,是所謂“小毛蕨脈型”,全世界僅金星蕨科鱗片長毛 。孢子囊堆為圓形或線形,大多沒有蓋膜。
毛脈蕨
峨嵋鉤毛蕨
四棱毛蕨
變葉新月蕨
鐵角溪邊蕨
蘭嶼毛蕨
光葉凸軸蕨
大金星蕨
離羽卵果蕨
六翼卵果蕨
假普通針毛蕨
大嶺葉毛蕨
毛囊紫柄蕨
紙質毛蕨
多足針毛蕨
滇桂金星蕨
鉤毛蕨
異子毛蕨
針毛毛蕨
假密毛毛蕨
小密腺毛蕨
非洲茯蕨
吉隆假毛蕨
毛茯蕨
鈍頭金星蕨
假鱗毛蕨
烏來凸軸蕨
微江新月蕨
西藏凸軸蕨
牯嶺毛蕨
頂芽新月蕨
雅致針毛蕨
微縮毛蕨
察隅紫柄蕨
縮羽毛蕨
長毛金星蕨
光囊紫柄蕨
南平毛蕨
墨脫毛蕨
星毛紫柄蕨
短柄紫柄蕨
耳狀紫柄蕨
西藏鉤毛蕨
假毛蕨
德化毛蕨
滇東鉤毛蕨
邊果蕨
長根金星蕨
大毛蕨
武夷山凸軸蕨
乾旱毛蕨
狹羽毛蕨
漸尖毛蕨
泰寧毛蕨
短尖毛蕨
石生毛蕨
高大毛蕨
小葉毛蕨
鱗片沼澤蕨
沼澤蕨
屏邊溪邊蕨
易貢紫柄蕨
西藏紫柄蕨
紫柄蕨
短柄毛蕨
察隅假毛蕨
煥鏞鉤毛蕨
普通假毛蕨
墨脫假毛蕨
鐮片假毛蕨
福建毛蕨
溪邊假毛蕨
尾羽假毛蕨
三羽新月蕨
腺脈毛蕨
披針新月蕨
多羽新月蕨
長柄新月蕨
紅色新月蕨
新月蕨
西藏卵果蕨
延羽卵果蕨
齒牙毛蕨
光腳金星蕨
毛腳金星蕨
矮小金星蕨
金星蕨
馬蹄金星蕨
光蓋毛蕨
狹葉金星蕨
疏羽凸軸蕨
林下凸軸蕨
凸軸蕨
耳羽鉤毛蕨
龍津蕨
狹基鉤毛蕨
剛鱗針毛蕨
樹形針毛蕨
針毛蕨
小葉茯蕨
峨嵋茯蕨
粉紅方稈蕨
方稈蕨
毛囊方稈蕨
羽裂聖蕨
閩浙聖蕨
聖蕨
黃志毛蕨
截裂毛蕨
台灣毛蕨
無腺毛蕨
小葉鉤毛蕨
寬羽毛蕨
閩台毛蕨
不育帶毛蕨
禾稈紫柄蕨
景烈假毛蕨
西南假毛蕨
單葉新月蕨
卵果蕨
中華金星蕨
薄葉凸軸蕨
普通針毛蕨
華南毛蕨
毛蕨
鱗柄毛蕨
星毛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