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博物館

龍泉驛區博物館

龍泉驛區博物館位置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燃燒燈寺。博物館成立於1988年3月,為龍泉驛區文化局下屬的事業單位,負責全區地面地下文物的保護管理、調查研究、宣傳介紹、徵集收藏。館址瑞應寺(俗稱燃燈寺),原坐落於洛帶鎮東場口外三莪山上。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龍泉驛區博物館龍泉驛區博物館

龍泉驛區博物館位於成都龍泉驛區洛帶鎮雙槐9組,1988年3月,成都市龍泉驛區博物館在龍泉驛區洛帶鎮燃燈寺正式成立,該館為全民事業單位。博物館原系燃燈寺遷建,是龍泉驛區唯一的地方綜合博館。2003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已掛牌成立“四川客家博物館”,該館因此成為全國唯一地綜合性客家博物館。

龍泉驛區博物館龍泉驛區博物館
迄今為止,館內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商周秦漢各朝代的古墓群、古遺址、古建築、石刻、近現代革命文物等不同文化遺存的各類器物萬餘件(枚),其中三級文物212件。集中展示了四川客家人入川、安居、創業的歷程及成就,反映出客家人堅韌、勤奮的精神。館內陳列的文物多為龍泉驛區出土歷代銅器、陶器、鐵器、石刻、陶俑、鐵幣及燃燈寺部份文物。

目前正在舉辦的展覽2個:龍泉驛區出土文物精品展,中國西部客家文物展。
博物館近年接待的遊客人數不斷增長,如2005年接待遊客為10萬人次。

龍泉驛區博物館龍泉驛區博物館
龍泉驛區博物館以遷建的龍泉驛區文物保護單位燃燈寺為館址,屬全民事業單位,編制4人。主要任務:徵集、收藏、陳列、展覽、研究龍泉驛區境出土的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保護等。

2002年9月,經成都市文化局批准,成立四川客家博物館,與龍泉驛區博物館合署辦公。主要任務:收集整理四川客家文化資源、資料;陳列、展示、研究客家文化;溝通與海內外各地客屬研究機構、社團的關係;創建、拓展客家文化產業。

2004年12月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布署,從燃燈寺遷至湖廣會館,編制增加為9人。經過20年的發展,現有各類人員總計16人,成為龍泉驛區文物陳列、展覽和四川客家文化宣傳、展覽的唯一視窗。

展覽設定

龍泉驛區博物館龍泉驛區博物館
其中展廳一座,主要陳列本區東漢崖墓及唐、五代、宋、明小型民墓出土的文物,絕大部分為各種陶俑和陶明器。1991年更換陳列品,即以該地區明蜀昭王陵(明太祖朱元璋之五世孫朱賓瀚墓)出土的琉璃璃兵馬儀仗樂隊侍從俑和部分琉璃明器為主。此外展廳內還陳列大型文物,如該區東漢崖墓出土的陶棺、乾欄式房屋畫像石、瑞應寺原廟遺存的明代宣德六年(1431)鑄鐵大鐘,以及明清石刻、圓雕石像等等。總計展櫃內外,陳列文物展品300多件。展廳內,沿壁布置該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圖片,分為古墓葬、古建築、石刻和摩崖造像等四個部分。另外還置有專題介紹該區境內已知的十數座明代蜀藩陵墓的圖文並茂的展板。碑廊有效使用面積90平方米,陳列碑刻二十餘通,主要是清代廟會碑、書院碑、義學碑、重刻古蹟舊志碑等

參觀路線

(圖)龍泉驛區博物地圖龍泉驛區博物館地圖
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老街178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