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碼價

龍泉碼價是指以銀兩價碼作為杉原條材積計量單位的材積表。與通常用體積單位計量的材積表不同。

龍泉碼價

正文

以銀兩價碼作為杉原條材積計量單位的材積表。又有龍泉價碼、龍泉兩碼、龍泉尺碼之稱。創始於17世紀40年代中國明代的江西龍泉(現名遂川縣),因此得名。後成為長江流域杉木產區的木材計量標準,通用全國,歷時300餘年。1949年後木材計量改用公制,1953年全國統一試行公制木材材積表,1960年林業部頒布了杉原條標準和杉原條材積表,龍泉碼價隨之廢除。
與通常用體積單位計量的材積表不同,龍泉碼價的特點是:①用眉高(1.7米)圍表示粗度,眉圍全距1~7灘尺(1灘尺=34.22厘米),按0.05灘尺的間距分為121個眉圍級,依次合併成自小分碼到6級飛碼14個碼名組。多數碼名組包括10個眉圍級,最少的大分碼組只包括3個眉圍級。②有 6個以灘尺為單位的固定材長與不同碼名組對應,自單兩碼起直到6級飛碼只有一個長度。③按每個眉圍級與所對應的固定材長,列出一個碼價,共12個碼價級。由分、錢到兩按10進制進位。但起始碼名的小分碼為3分,到單兩碼與雙兩碼時的碼價不是100與200分,而是103與203分。因而自單兩碼以後的各碼價的尾數都是 3分。符合尺寸的為正木,否則為腳木,即有規格材與非規格材或等外材之分。杉木的缺陷在龍泉碼價規格中稱為病,主要有短、彎、空、破、爛幾種,測量與計碼時要讓篾與讓碼。兩碼是固定不變的,具體價格則因材質與市場行情而定,用相當於銀元的貨幣單位貫進行計價。因此碼價不是實際價格的貨幣單位,而是木材價格單位的價碼,是一種特殊的材積單位。
在構成龍泉碼價表的測樹因子中,眉圍共分 121級,長度分6個定長。眉圍顯然是主要因子,對碼價變化起主導作用。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碼價隨眉圍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碼名組內,各眉圍級的碼價大體上等量增加;碼名組間的碼價差值基本上是等比的。
中國在 3個多世紀以前編制的這種獨具一格的測樹數表,和當時世界林業科學技術相比是先進,其使用時間之長也屬罕見。但分別碼名組或合併碼名組只採用一個固定的木材測定長度未免失之過粗;另外,對大材碼價是否過高,學術界也有不同意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