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篇

這首七言律詩由沈佺期作於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時,是一首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顯示了蓬勃生氣及帝王主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龍池篇》

【創作年代】初唐

【作者姓名】沈佺期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龍池篇

龍池躍龍龍已飛,龍德先天天不違。

池開天漢分黃道,龍向天門入紫微。

邸第樓台多氣色,君王鳧雁有光輝。

為報寰中百川水,來朝此地莫東歸。

作品評析

此詩作於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時,原題下有注“唐享龍池樂章第三章”。這是一首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顯示了蓬勃生氣及帝王主題。《龍池篇》充滿了帝王的象徵:龍象徵年輕的玄宗從潛伏中躍出,“飛”上天庭,登上帝位。與《興慶池侍宴應制》一樣,詩人描寫了池中的倒影,把地面的宮殿與天上的世界混合起來。“黃道”是太陽和皇帝的軌道,向宮殿或紫微宿移動。皇帝和太陽的光輝一起照亮了周圍的宮殿和池中的生物。尾聯巧用了皇帝即位如登仙的傳統隱喻,江水流向玄宗的水池,而不是遵循常道流向大海,這不僅表現了對皇帝的崇敬,還違抗了百川東流的變化和短暫的法則。

作者簡介

沈佺期(656?—714)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人。上元(唐高宗年號,公元674—676年)進士,為協律郎,後歷任通事舍人、給事中、考功郎。流放歸,為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後升任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繼“初唐四傑”之後的著名詩人,高宗和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以寫應制詩而聞名。但這些應制詩多為歌頌皇帝點綴昇平之作。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被譽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