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抗日烈士紀念碑

龍口抗日烈士紀念碑抗日戰爭勝利後,龍口特區各界人士為紀念光復龍口和歷次抗日戰爭犧牲的烈士,捐資修築抗日烈士紀念碑。1945年12月16日落成。

簡介

龍口抗日烈士紀念碑抗日戰爭勝利後,龍口特區各界人士為紀念光復龍口和歷次抗日戰爭犧牲的烈士,捐資修築抗日烈士紀念碑。1945年12月16日落成。紀念碑位於原市中區,今振興路北端東側。碑高10米,底座周長18米有餘,以優質大理石砌成,呈塔式四方立體形。紀念碑南側鐫刻著74位烈士英名。其中光復龍口犧牲烈士37名,歷年抗日犧牲烈士37名。碑北側正書(陽文)“抗日烈士紀念碑”。東側為北海軍分區司令員孫端夫和政委劉中華題詞:“海染波山綠,以示解放大願;血洗國土紅,而昭衛國忠誠。”西側是龍口工委各救會長王佐群撰寫的碑文:溯自倭寇侵境,異俗起兵,縱蠆尾以興妖,恣狼心而蠻橫,生靈荼毒,妄意鯨吞。時所謂捍國之兵,聞風遠逃;軍閥、官僚,遁跡匿形。由是而國土變色,民族遭辱,民心惶惶無所依從。幸賴中國共產黨振臂高呼,號召自衛。熱血志士,?[崛]起應聲,操槍荷矛,蜂集雲擁。原皆工農子弟,誰識戰策兵機?今則習武從戎,竟成國家干城。抱必死之決心,出沒於槍林彈雨,堅勝利之熱望,終制火滅煙消閭閻皆得安居樂業,莫不欣欣以悅容。歌頌之聲,無處不揚。是故,每戰前仆後繼,與敵搏鬥,捨入出生,八年一轍。忠心耿耿,實空前未有;艱苦卓絕,克服困難如山。茲我特區輒有午塔、甲劉家、圓璧張家、大呂家及此次解放龍口等戰鬥而殉國烈士、被難同胞,血染通海,屍臥長街,拼頭顱拋熱血,誰不為大義所感,忠勇所激!如此壯舉,不惟我軍民之所佩敬,即使敵人亦盡皆喪膽。今際龍口解放之後,特區黨政軍民謹籌大會追悼、表揚,並允遺志誓繼,血債索還。烈士得瞑目而志暢。志碑永垂,以鑒後世,轟轟烈烈,萬古流芳。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龍口特區黨政軍民同立。 1986年,經黃縣人民政府修整,甬道四通,冬青、松柏長青,紀念碑在環圍的馬路中間顯得更加莊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