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化研究院

2000年,齊文化研究院被確立為“山東省齊文化研究基地”。 2005年,齊文化研究院入選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省級重點學科。 齊文化研究院下設齊國歷史文化研究所、齊地文獻考古研究所、比較文化研究所,齊文化與城市文化建設研究所、《管子學刊》編輯部、資料信息室、齊文化開發中心和綜合辦公室。

前身是建於1988年的齊文化研究院,山東理工大學直屬科研單位。根據《山東省“九五”期間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和《山東省“九五”期間社會科學規劃》關於加強齊魯文化研究,建立“孔子研究院”與“齊文化研究院”的精神與要求,1999年在齊文化研究所的基礎上整建制併入了《管子學刊》編輯部,建立了齊文化研究院。2000年,齊文化研究院被確立為“山東省齊文化研究基地”。2005年,齊文化研究院入選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省級重點學科。
齊文化研究院下設齊國歷史文化研究所、齊地文獻考古研究所、比較文化研究所,齊文化與城市文化建設研究所、《管子學刊》編輯部、資料信息室、齊文化開發中心和綜合辦公室。宣兆琦任院長,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5人,其中有5人入選學校百人人才工程,兼職研究人員48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齊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研究範圍是,以西周初葉姜太公封齊至兩漢時期的齊文化研究為主體,上溯先齊時期的齊地考古文化、東夷文化,下延後齊(兩漢以降至明清)的齊地文化研究、齊文化文獻整理研究、齊文化與城市文化建設研究,齊文化與中外文化的比較研究以及齊文化資源利用開發研究等。齊文化研究院的發展目標是:在保持齊文化研究國內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力求把齊文化研究院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齊文化研究中心、資料信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人才培養基地。
自1990年以來,齊文化研究院相繼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各級各類規劃課題與橫向合作課題10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獲得省、市級社科優秀成果獎以及其它各類成果獎200餘項,與《光明日報》社理論部、《文史知識》編輯部首開“齊文化研究筆談”專欄和“齊文化專號”。其中,《齊文化叢書》(國家“八五”重點圖書與重點出版項目,含書43種,總計1100萬字)、《齊文化發展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齊文化通論》、《齊文化與先秦地域文化》等均產生了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近年來,承擔省社科規劃項目重大1項,省文化藝術類重點項目1項,學校重點資助課題4項,有3項研究成果已經被採用,策劃的管仲紀念館已經建成並正式開放。近年來先後開出了《中國傳統文化》、《齊文化概論》、《齊文化發展史》、《齊文化旅遊概論》、《孫子兵法》等10餘門本科課程,把齊文化的學術研究成果逐步的推向了本科教學課堂。
齊文化研究院十分重視與海內外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先後與韓國慶熙大學、美國愛丁堡羅大學等20餘家學術機構建立了友好交流關係。在本省內,與臨淄區齊文化研究中心、淄川區政府、博山區政府、淄博市文化局、文物局、科技局,以及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煙臺師範大學、邯鄲趙文化研究所、安陽殷商文化研究所等高校,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學術交流。在2004年,先後組織參加了5個大型學術討論會。即2004年5月12-13日臨淄召開的華東地區地域文化學術討論會、6月9-11日在臨淄召開的足球起源地專家論證會、9月10日首屆齊文化國際旅遊節上舉辦的全國齊文化學術討論會、《詩經》國際學術討論會和11月在棗莊召開的中國青銅器學術討論會。
齊文化研究院建有專門的齊文化信息資料室,現有藏書6千餘冊,長期訂購學術期刊60餘種。辦公、管理、科學研究已實現了自動化。院長、首席專家宣兆琦教授預測:齊文化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10個方面:一是向深化內涵方面發展,二是向擴大外延方面發展,三是向比較研究方面發展,四是向帶有普遍意義的重大課題研究方面發展,五是向套用對策性研究方向發展;六是向調適未來學方向發展,七是向回顧批判齊文化研究史的方向發展,八是向多學科協同研究的方向發展,九是向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十是向文獻的重新整理和研究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