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

齊州

齊州即山東省濟南市,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濟南北接京津唐,南接長三角,西連黃河中上游,東連膠東半島,在全省處於承東接西的位置,在全國來說是連線華東與華北的門戶,是連線華東、華北和中西部地區的重要樞紐。京滬鎖鑰,位於環渤海經濟圈,是黃河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而環渤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各種資源豐富,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環渤海經濟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渤海灣西部城市群的合作與繁榮正日益發展。是一座發展潛力較好的城市。

概況

齊州州治在今山東省濟南,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舉世無雙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被常被稱為“泉都”,因“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光而得名。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呈噴涌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讚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濟南的城市發展、歷史沿革、民風民俗也與泉水密切相關,形成了獨特的泉水文化。

行政區劃

濟南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偏西,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東鄰濱州市、淄博市,南與泰安市、萊蕪市接壤,西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北與德州市交界。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總人口604.85萬人(2007年末)。全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市中、天橋、歷下、槐蔭、歷城、長清6個區,章丘市和平陰、濟陽、商河4個縣。市政府駐市中區。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濟南市總人口5921891人。其中:歷下區 582520人、市中區 572141人、槐蔭區 396846人、天橋區 570296人、歷城區 878131人、長清縣 506579人、平陰縣 344386人、濟陽縣 518879人、商河縣 574789人、章丘市 977324人。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齊國。秦置齊郡。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其長子劉肥為齊王,領齊國及所屬7郡。呂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割齊國“濟南郡為呂王奉邑”,濟南之名始見於文獻。蓋因郡治遷往位於濟水(古河道)之南的東平陵故名。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濟南郡為濟南國,轄有東平陵、鄒平、台、梁鄒、土鼓、於陵、陽丘、般陽、菅、朝陽、歷城、猇、著、宜成14縣。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濟南王謀反被誅,國除為郡。西晉永嘉中,移治歷城縣。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於濟南郡僑置冀州,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名齊州。隋開皇初廢濟南郡為齊州,大業初復改為齊郡,轄有歷城、祝阿、臨邑、臨濟、鄒平、章丘、長山、高苑、亭山、淄川10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 改齊郡為齊州,次年置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年) 撤總管府,貞觀七年又置總督府。天寶年間先後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齊州,轄歷城、章丘、亭山、臨邑、長清、禹城、臨濟6縣。

北宋初屬京東路,元豐元年(1078年)屬京東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升為濟南府,領歷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5縣。金仍置濟南府,屬山東東路,領歷城、臨邑、齊河、章丘、禹城、長清、濟陽7縣。

元初改為濟南路,屬中書省,領歷城、章丘、鄒平、濟陽4縣及棣、濱2州。

明初仍為濟南府,屬山東布政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濟南遂成為全省政治中心。時濟南府治歷城縣,轄有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15縣及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

清仍置濟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濟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濱州3州升為直隸州。光緒年間,濟南府仍轄有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縣、德平、平原15個縣及德州。

民國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1948年9月解放,置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改為濟南市,1957年12月25日,歷城縣歸劃濟南市。1978年11月17日,章丘、長清2縣劃入。1985年平陰縣劃入。1987年,歷城縣撤銷,改置歷城區。1989年濟陽、商河2縣劃入。1992年10月章丘撤縣設市。2001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2002年5月8日,長清區正式成立。

人口狀況

2012年年末常住人口695.0萬人;戶籍總人口609.2萬人,年人口增長率4.24‰。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67‰,下降0.67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11.75‰,提高0.7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8.08‰,提高1.42個千分點。人口機械增長率1.99‰,提高1.56個千分點。城市化率達到65.71%,比2011年提高0.66個百分點。

市名由來

濟南市市名由來 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水"(古道今為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設濟南市。

市中區 轄區原為古歷城屬地,1955年9月起稱濟南市市中區。因地處濟南市市區中南部而得名。

天橋區 1955年9月8日定名為天橋區,因轄區內建有橫跨膠濟、津浦鐵路的天橋而得名。

歷下區 春秋戰國屬齊國,因在歷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稱歷下區。

槐蔭區 因其轄區內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1955年改稱為槐蔭區。

歷城區 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年)設歷城縣,因處歷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縣建歷城區。

長清區 秦置盧縣,東晉改為太原縣,隋始名長清縣,因境內有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縣設長清區。

章丘市 公元556年,高唐縣遷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稱為章丘縣。1992年,撤縣設章丘市。

平陰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年)改稱平陰縣。因境內地處古東原地平,又位於濟水之陰而得名。

濟陽縣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置縣,因其地處濟水之北,故名為濟陽縣。

商河縣 因有河水流經,故名河縣,1086年改為商河縣。

城市榮譽

2000年

1月5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1997~1998年度)”。

1月12日全國“雙擁” 工作領導小組、民政部、總政治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大會。濟南市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

,實現四連冠。

3月14日《濟南日報》 報導,濟南市對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則地區白朗縣,再次獲得全地區目標管理責任制綜合考核一等獎, 在18個縣市6個獲綜合一等獎的縣市中名列第一。

3月30日濟南市獲全國綠化委員會“1998~1999年度全國造林綠化‘十佳’ 城市”稱號。

9月2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 省委書記吳官正在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代表國務院向濟南市頒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獎牌和榮譽證書。

2001年

2月15日濟南市被省委、 省政府授予2000年度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一等獎。

5月30日濟南市被評為1996~2000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8月24日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上, 濟南市被中共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稱號。

10月9日濟南市獲全國“實施婦女兒童綱要先進市”稱號。

10月26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榮獲“山東省園林城市”稱號。

2002年

1月9日全國實施暢通工程、 創建平安大道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濟南市再次被評為全國城市交通管理“暢通工程”優秀管理水平城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市中區大隊濟微路中隊榮獲“全國創建平安大道模範集體”稱號,並榮立集體一等功,為省內惟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10月12~17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濟南市獲“最佳投資環境獎”。

12月16日濟南市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3年

1月9日全省雙擁模範城(縣) 命名表彰大會召開。濟南市被命名為山東省雙擁模範城,平陰縣被命名為山東省雙擁模範縣,濟南市歷下區被命名為省雙擁模範區。

1月27日濟南市被公安部、建設部評為“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

3月10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申報的“城市節水及供水保障”項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2002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是我國城市節水供水領域惟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7月31日《濟南日報》報導,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2002~2003)報告》提供的數據,濟南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47個最具競爭力城市中排名第13位,科技競爭力排名第8位。

2004年

1月9日在全國擁軍優屬、 擁政愛民工作會議上濟南市第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10月22日《濟南日報》 報導, 在2001-200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上, 濟南市獲“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2005年

5月23日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濟南市再次獲得2001~2004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

2005年8月10日《濟南日報》報導,省委、省政府授予濟南市省級文明城市稱號,章丘市、市中區省級文明城市(區、縣)稱號,歷下區、歷城區省級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縣)稱號。

10月26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濟南市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稱號。章丘市普集鎮等3個村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等4個單位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長清區歸德鎮5個村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趵突泉公園等9個單位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

7月26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等38個城市被國家公安部、科技部正式確定為第二批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

9月1日濟南市在“中國國際金融論壇2006年會”上被評選為“中國金融十佳生態城市”。

9月1~2日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現場推進會在濟南召開。濟南市和市婦聯分別榮獲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市、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集體稱號並受到表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出席會議。

12月3日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工作會議在北京結束。濟南市獲全國首批“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示範城市”稱號,市公交總公司被評為“全國城市公共運輸文明企業”。

2007年

1月10日在中國紅十字總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市(區)命名表彰會上,濟南市獲得“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市”稱號,是獲此稱號的唯一副省級城市。 天橋、市中、槐蔭、歷下4區被授予“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稱號。

6月14日全國無償獻血表彰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濟南市再次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12月26日濟南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稱號。

2008年

2月5日《濟南日報》 報導,濟南市泉城公園(玉繡河區域)綜合整治工程獲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月10日《濟南日報》 報導,濟南市被科技部評為“2005~2006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章丘市、歷城區、市中區、歷下區、槐蔭區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區)”稱號。

11月11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 “科技強警示範城市”稱號。

2009年

10月9日《濟南日報》報導,在國務院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濟南市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這是濟南市第三次獲得該稱號。

12月2日《濟南日報》 報導 ,濟南市政府在北京召開的2009中國遊戲行業年會上被授予“2009年度支持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發展的模範政府”稱號,濟南動漫遊戲行業協會被授予“2009年度全國優秀動漫遊戲協會”稱號。

2010年

1月4日《濟南日報》報導,濟南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城市”稱號,歷下、市中、歷城、章丘、平陰五縣(市)區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稱號。這是濟南市連續四次獲該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

1月10日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宣布濟南等20個城市(區)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區)。

12月1日《濟南日報》報導,國家發改委批覆認定濟南為“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濟南市成為全國第八個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12月2日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濟南市舉行2008~2009年濟南市實施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授牌儀式。濟南市成為全國達到模範(一等)管理水平的7個省會城市之一。

12月7日《濟南日報》報導,在“2010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中國旅遊城市”網路評選活動中,濟南入選中國最具特色的十大旅遊城市。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組成,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精品旅遊景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為國家5A級景區、國家重點公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齊州齊州

2009年9月10日,濟南名泉憑藉數量多、水質優、形態美、地質結構獨特、歷史文化深厚,具有突出、普遍觀賞價值,具有獨特性、稀有性和瀕危性的優勢,被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泉水為主題的申遺項目。2011年11月,護城河泉水遊覽景觀帶被《求是》雜誌推選為“中國十大休閒勝地”;

12月,被住建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遙望齊州九點菸

在濟南千佛山西盤山路唐槐亭之上的轉折處,有一座飛檐丹柱的牌坊,正面匾額上是“齊煙九點”四個大字。這“齊煙九點”語出唐代大詩人李賀的《夢天》詩中“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一句,意思是指站在千佛山這個位置所能看到的濟南市區北部的九座小山。 李賀詩原意齊州是指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夢中到天上回看中國九州,像似九點菸浮在海里。

濟南古為齊州,清代歷城知縣葉圭書建坊題字,借用來說登山到此向北所望到的景致。 這九座小山,有綠秀峻拔的華不注山、碧如屏風的鵲山、巍然盤陀的藥山以及錯落其間的臥牛山、驢山、鳳凰山、標山、匡山、北馬鞍山等,山峰蒼翠,雲霧潤蒸,嵐煙繚繞,飄飄渺渺,成為突兀在泉城上空的九點菸嵐。 按照順序,自西向東依次是匡山、粟山、北馬鞍山、藥山、標山、鳳凰山、鵲山、華山、臥牛山。匡山、粟山、北馬鞍山、藥山,在濟南市區西北部。

匡山,本名筐山,因形如復筐而得名。因杜甫贈李白詩中有“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的句子,後人便在山上修祠立碑,標之曰“太白讀書處”,並將山名改為匡山。有一說,李白曾讀書的匡山在今四川省,與濟南的匡山無關。但是濟南人則不以為然。粟山名取“滄海一粟”之意,極言山之孤小。

北馬鞍山因山形頗似馬鞍而得名,為與市區南部的馬鞍山相區別,故冠以北字。山西麓有明代抗倭名將衛青的墳墓,山東麓有明代詩人李攀龍祖塋。

藥山因山中盛產中藥而得名。標山、鳳凰山、鵲山在市區北部。古時標山一帶是一片湖泊,標山的兩個小山頭浸在水中,猶如測量水深的標尺,故得名。元代文學家張養浩曾在標山下隱居,並作有《標山記》。鳳凰山在標山以東,因山形似鳳凰展翅而得名,今天已經被圈在一處住宅區中,成為社區的大盆景。

鵲山是“齊煙九點”中唯一一個處於黃河北岸的小山。其得名一說因山中多烏鵲,一說因先秦名醫扁鵲曾于山中居住、煉丹。鵲山以北就是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了。山南臨著滾滾東去的黃河,順河自西東來的人,船過鵲山,在其左岸便再也見不到石山了。 華山、臥牛山在市區東北。華山又名華不注山、金輿山,海拔197米,是“齊煙九點”中最高的山峰。

華山素以奇秀著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描繪此山道:“華不注山,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望同點黛。”而李白在其詩中描繪為:“茲山何峻秀,翠綠如芙蓉。”就華山山形,將其比喻為含苞待放的芙蓉最為貼切,所謂“華不注”,也正是濟南人所說“花骨朵”的同音。

臥牛山在華山東,因山形似臥牛而得名。“齊煙九點”在濟南北部成一大月牙形,每座山皆立於平川之上,互不相連,成為現代城市難得的城中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