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娜星

齊娜星,即鬩神星(136199 Eris),是一個已知第二大的屬於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根據早期數據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2015年7月,美國航天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冥王星直徑約為2370公里,鬩神星直徑約為2326公里)在公布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並曾被傳為第十大行星“齊娜”。鬩神星有一顆衛星,在國際天文聯合會議上該衛星被正式命名為ErisI(Dysnomia,戴絲諾米婭)。

(圖)齊娜星齊娜星

美國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三年在太陽系的邊緣發現了一顆行星,編號為UB313,暫時命名為齊娜,直到去年才向外界公布這個發現。據悉,各國天文學家於2006年8月24日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否認其為大行星。

據介紹,齊娜的直徑約一千四百九十英里,較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冥王星還要大七七英里。而齊娜距離太陽九十億英里,這個距離大約是冥王星和太陽間距離的三倍,也就是大約97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指的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齊娜繞行太陽一周,得花五百六十年它也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中最遠的星體,是“庫伊伯爾星帶”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體。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溫度低,約零下214攝氏度,是一個非常不適合居住的地方。
這個星體呈圓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兩倍。他估計新發現的這顆星星的直徑估計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這個星體與太陽系統的主平面保持著45度的夾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軌道都在這個主平面里。布朗說,這就是它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

據美聯社14日報導,一顆遙遠的冰冷的岩石星球,它的發現震動太陽系,並讓冥王星行星地位不保,差一點成為第十大行星,此天體小名為齊娜,如今被正式命名為希臘神話中的厄里斯(Eris)。命名為希臘不和女神厄里斯後,其洗禮命名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周三正式宣布。一周前,一群專業天文學家還在為剝奪冥王星的行星地位而進行新的抗爭。

(圖)冥王星和他的衛星冥王星和他的衛星

自去年發現它以來,厄里斯點燃了什麼是行星的爭論。在如何定義這一天體,科學家意見不一。它的臨時數字編號為2003 UB313,還有一個不正式的代號——齊娜,是由它的發現者選的名字。有些人爭論說,它應該是第十大行星,因為它比冥王星還大。但其它人覺得冥王星不是一個非常合格的行星。
經過激烈爭論後,天文學家2006年08月24日最後投票將太陽系行星減為8個,並將冥王星歸為“矮行星”,此類別還包括厄里斯和小行星穀神星。
厄里斯的發現者是加州技術學院的麥可-布朗,他表示,取名是一個明顯的選擇,不能不把它叫美點。在希臘神話中,厄里斯引發女神的爭論,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現實中,厄里斯也引發了行星定義的爭論,最後讓冥王星降級。冥王星解僱後不久,數百名科學家為其請願,抗議這一決定。
厄里斯的衛星也有正式名字
厄里斯的衛星也被正式命名為希臘神話犯罪女神底斯諾彌亞(Dysnomia)。底斯諾彌亞先前曾叫加布里埃爾。
在等待正式命名時,據說布朗及其同事要用齊娜(Xena)來命名它,因為這樣叫它是與術語“行星X”相關。“行星X”通常是指神秘的第十大行星。此命名還與電視連續劇《戰神公主齊娜》的片名有關。
布朗說:“看到齊娜的名字沒有了還真有點難過。”在電視劇中,加布里埃爾是齊娜的夥伴。巧合的是,厄里斯也是《戰神公主齊娜》中的一個人物的名字。
矮行星厄里斯直徑比冥王星大110公里,是太陽系最遠的已知天體,距太陽140億公里。它還是凱珀帶(KuiperBelt)中第三大最亮的天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