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行賞罰

齊威王的左右近臣都說阿城大夫有能力,而即墨大夫官風敗壞。齊威王使人視察暗訪,其結果與左右說的截然相反,事實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地區“田野辟,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卻是“田野不辟,民貧苦。”原來,即墨大夫為人正直人民辦事,不善結納朝廷的左右近臣。反而阿大夫善於行賄買動人情,巴結朝廷左右大臣。齊威王掌握了實情以後,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來,對確有政績的即墨大夫“封之萬家”;對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賄賂而隱瞞實情的大臣處以重刑。此後,群臣聳懼,莫敢飾非,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

原文

齊威王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於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

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派遣你到即墨擔任地方長官以來,指責你的話、說你執政不力的報告每天都有傳來。但是,我親自派人去視察即墨,實地情況卻是田野開墾了,人民安於耕作生活有序,官府沒有積壓著等待處理的事,東方廣大的地界內因而安定平穩,秩序井然。這些證明了你執政有方、有所作為和你的行政能力,更重要的是證明了你沒有徇私舞弊,沒有巴結拉攏我左右的親近人員來給你在我面前說好話!”隨即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以示褒獎。
隨後,齊威王又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任命你鎮守阿(城),稱讚你在當地的政績優良的好話幾乎每天都有聽到。我同樣也派人察看走訪了阿(城),卻看見田地荒蕪,無有序的耕種治理,百姓貧困飢餓。不久前趙國來進攻地,你不派兵救援;衛國奪取了薛陵,你卻不知……這樣看來全是你用重金來賄賂買通我的左右替你說的好話!”就在這天,齊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以及替他說好話進讒言的左右近臣一併處死(煮死——當時的一種嚴厲刑法)。
通過了這件事情,齊國上下官員都受到震動和教育,誰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樣買通威王的親信搞欺上瞞下、隱過是非、邀功冒賞,也不敢再懈怠工作,無所作為,每個人都開始用心全力地務實工作。齊國很快的便得到很好的治理,成為了當時戰國“七雄”之首。

現實啟發

判斷事情真偽,斷定事物,都應做到實際了解,眼見為實,兼聽則明;對應的則是偏聽偏信,草率的下定論。故事裡的當事人齊威王對即墨大夫也好,對阿城大夫也罷一開始都報以公平懷疑的態度,在自己沒有掌握確切信息材料的情況下沒有被身邊的近臣欺瞞忽悠。在即墨大夫、阿城大夫兩人之間不偏不倚,用同樣的形式實際調查了他們的工作情況。但是,一旦情情的真偽原由水落石出之後,他的處理方案也是賞罰分明,並且果斷高效!同時這個處理結果還在一定範圍內做了公開通報,起到了極好的示範、警示作用!既獎勵了正直有為的官員,又嚴厲打擊了結黨營私混淆視聽的腐敗隊伍,同時還杜絕了類似事件的再犯。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是高效、正確、一舉多得的。

注釋

1.即墨: 在今山東境內。下文所說“阿”、“鄄”、“薛陵”均屬齊國的屬地。
2.大夫: 古代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因此稱一般做官的為“大夫”。
3.毀: 誹謗
4.阿: 今山東東阿一帶。
5.日至: 每天傳來。
6.辟: 同“僻”,開墾,開闢。
7.給: 富裕。
8.官: 官府。
9.事: 原意是“奉承”,這裡是“賄賂”的意思。
10.聳: 同“悚”,恐懼
11.務: 力求。
12.飾詐: 作假欺騙
13.貧餒: 貧困挨餓,餒:飢餓
14. 封之萬家: 用一萬家的賦稅封賞給他
15.子:你。
16,左右:隨從

相關人物

齊威王(前378~前320)是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媯姓,田氏,名因齊,齊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齊威王以鄒忌為相國,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以謀征伐。 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與他相關的著名典故還有田忌賽馬圍魏救趙鄒忌諷齊王納諫等。

齊威王行賞罰齊威王行賞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