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克塞戰役

齊克塞戰役

齊克塞戰役發生在1944年1月第三天,是蘇德戰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戰役,是蘇軍1944年中所發動的第一個重大攻勢,表現出了蘇德戰爭後期,雙方軍隊作戰的特點。

簡介

齊克塞戰役希特勒
齊克塞戰役在1944年1月第三天,蘇聯方面則稱這個戰役為科爾松-舍普琴柯夫斯基戰役,而在德國方面這個戰役以“齊克塞口袋”之戰而聞名,和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等著名的東線戰役相比,齊克塞戰役很少為人所知,但我認為它不該被遺忘,這個戰役在蘇德戰爭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役,這不僅表現在它是蘇軍1944年中所發動的第一個重大攻勢,而且它清楚地表現出了蘇德戰爭後期,雙方軍隊作戰的特點。

戰爭背景

齊克塞戰役齊克塞戰役
長久以來,蘇聯軍隊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作戰中只知道死板地遵守事先擬定的計畫,而不能同時也不鼓勵在戰鬥中依據當時的情況而調整部署。這個說法起源於戰後出版的第一批所稱的“v1德國革命戰爭回錄”,在戰後冷戰的國際環境下,這個觀點很快被英國和美國所接受。齊克塞戰役的另一個特點是雙方那種在理論上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運動的地形和氣候環境中使用機械化部隊的能力,大家一向認為二戰中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戰爭只發生在東線,蘇聯戰場上雙方裝甲部隊所表現出來的爆發力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動能力總是讓人們如痴如醉,在這方面,德國軍隊是先驅,它第一個把裝甲部隊的運用上升到藝術化的層次,蘇聯裝甲部隊只是到1944年才達到了這個層次,而在西線的英美軍隊從未達到這個境界。對於德國人來說,這場戰役的失敗首先是由於希特勒頑固地要求死守這個突出部,在這裡希特勒顯然把這個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個機會而不是威脅。他本來計畫通過這個突出部,割裂蘇聯2個方面軍的聯繫,並將這裡作為發動一個新的反攻的跳板,他顯然沒能意識到德軍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力發動這樣的一個攻勢,這就意味著在現在齊克賽突出部只能是對德軍的一個威脅。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對這次失敗要負什麼責任?雖然他確實多次要求希特勒放棄突出部,而他的要求也確實屢次被希特勒拒絕,但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肩負著對軍隊和祖國的重大責任,他和幼稚園中的小朋友的重大區別之一就是沒有權力因為上級的失職而推卸自己本身應該負擔的責任,這也許並不公平,但確實是事實。如果他確實象他在回憶錄中那樣重視齊克賽突出部,那樣確認蘇軍即將在那裡發動攻勢,那么有幾個情況無法讓人得到滿意的解釋,為什麼在那裡防禦的德軍都呈現一線部署,整個防線毫無縱深?為什麼他不要求將“維京”師撤出突出部?為什麼他不但沒有在突出部左翼部署任何裝甲部隊?要知道第3裝甲軍還是在戰役開始前不久離開這個地區的,而正是這個部隊後來不得不返回原地擔任解圍任務。最後,為什麼在戰役開始後第5天他才下定解圍的決心?在這裡我試圖解釋這些原因,由於德軍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後,徹底失去了在東部戰場上的主動權,這意味著德軍必須也不足的兵力防守一條漫長的戰線,而作為進攻的蘇軍充份享有進攻者的特權,即有權力選擇進攻的時間和地點。為了阻擋蘇軍,德軍必須將他的有限的預備隊放在蘇軍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上,而不管曼斯坦因後來怎么說,當時他顯然並不認為齊克賽會是蘇軍的主攻,他很清楚這個地區是德軍防線上的一個弱點,但在這裡蘇軍已經連續作戰了幾個月,其損失已經很大了,在經過一段時期的整補以前,他十分懷疑蘇軍是否有能力發動新的進攻,更何況當時在這裡的天氣和路況是如此之差,連德國裝甲部隊都很難運動,俄國人有這個能力嗎?正是由於這種想法,他認為在這裡的防線至少在比如1--2個月裡不用過於擔心,他很可能還希望在這段時間裡能說服希特勒放棄突出部,的確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沒有被說服放棄土地過。這樣他疏忽了一些本來不應該被疏忽的事情,當一切都已經明朗以後,曼斯坦因開始全力營救被圍的德軍,自此以後,德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幾乎找不到任何錯誤,但他們在開局時已經落後太多,

戰爭過程

齊克塞戰役齊克塞戰役
1994年1月16日,齊克塞戰役是在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搏開始了,最先動手的還是包圍圈外的第三裝甲軍,貝克重裝團在原防區轉交給第16裝甲師第64裝甲擲彈兵團之後,開動了自己所有可以一戰的坦克——9輛老虎、9輛黑豹,向239高地進發,在抵近離目標地區不遠的一個森林地帶時,他們遭到了數輛T-34的攻擊,但很快就都被虎式坦克的88炮擺平,但就在此時又有一支蘇軍從部隊的另一側襲來,疏於防範之下,曾在沃特雷烏卡村率領四輛老虎成功地與成倍的蘇軍周鏇數日的范德薩克上士的虎式坦克側裝甲被來自T-34型的穿甲彈擊穿,車組人員全部陣亡。這也是首次有記錄的虎式坦克被T-34/85型坦克的85mm炮擊毀。在搞定蘇軍小部隊的騷擾之後,貝克重裝團於上午晚些時候開始向239高地發起進攻,但蘇軍早已嚴陣以待,各種炮火交織成的彈網壓得進攻的德軍抬不起頭,而老虎和黑豹則在遠距離上和蘇軍的T-34/85對射,德國人用3輛黑豹交換了守軍9輛T-34,可由於偵察部隊報告有越來越多的蘇軍在向239高地靠攏,貝克在權衡利弊之後便決定停止徒勞的攻擊,先行向德舒爾什內茲---239高地的公路退去,而在撤退途中殿後的503重裝營虎式坦克又幹掉了4輛追擊而來的T-34。再來看看右側第一裝甲師這邊,在得來自黨衛軍部隊的增援之後,已經停滯多日的德國戰車終於又能繼續前進了,目標直指東北方向的十月鎮,與此同時,蘇軍從239高地方向也調了20輛T-34去加強十月鎮的防禦,並為當地守軍配署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又是一場利劍和堅盾之間的較量。

日耳曼的瘋狂和俄羅斯的頑強在十月鎮的戰場上盡顯無遺,雙方幾乎是一個個工事、一間間房屋地展開爭奪,一個上午有的陣地甚至先後易手三次,時至中午守軍在第一裝甲師的重壓下開始漸漸不支,開始有組織的向東北方向退卻,但十月鎮的抵抗還在繼續。正當十月鎮行將易手之際,蘇軍第3近衛坦克軍從其右翼發起的反擊使得第一裝甲師難以如償所願,尤其是從222高地方向出去的30輛T-34對該師的側後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應付這一可能是致命的危機,第1裝甲不得不從本已非常吃緊的十月鎮的進攻部隊中勉強調出由斯特里佩爾上士指揮的7輛黑豹去迎擊這30輛T-34,德國人用熟練的配合和精湛的技術彌補了數量上的劣勢,通過巧妙的布陣和果斷射擊敲掉了27輛T-34,而自己僅損失了一輛黑豹,再次上演了以少勝多的好戲,暫時化解了來自右翼的危機。仰仗著裝甲兵們的傑出表現,曼施坦因終於能夠稍稍喘口氣,他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當天下午徹底拿下十月鎮,由於此時貝克重裝團已放棄對239高地的進攻,曼帥馬上命令隸屬該部的503重裝營的8輛虎式坦克向東南方向運動,加入到十月鎮的攻堅戰之中。得到了強援的德軍隨即從各個方向對十月鎮發起總攻,殘酷的巷戰開始了,戰至傍晚德軍終於如願以償,但守城蘇軍的頑強讓高傲的日耳曼人也低下了頭,時值風雪交加的天氣酷是冬季,雙方戰亡士兵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十月鎮,德軍第1裝甲師的損失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竟然有一個裝甲連的所有排級以上指揮官全部陣亡。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悲劇,不會有勝者。

結束情況

齊克塞戰役齊克塞戰役
齊克塞戰役結束之後半個月,經過短暫休整的蘇軍開始了規模宏大的春季攻勢,先是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於3月4日開始進行了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夫策戰役,緊接著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又在烏曼—伯托薩尼方向展開攻擊,在突破德軍一線正面的防線之後,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主要集團已經前出至捷爾諾波爾一線,並縱深切入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之間;而相應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在粉碎一線德軍第八集團軍的防禦之後,成功抵近南布格河一帶,深入到德軍第一集團軍的側翼和後方。

因勢利導的蘇軍指揮部門便以烏克蘭第一、二兩個方面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位於卡緬涅茲—伯多利斯基的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並在4月上旬左右將其包圍,由於當時該德軍集團的司令是赫赫有名的胡貝將軍(此君曾在西西里島率部阻擊盟軍並成功拖延了後者的進軍步伐),所以又被德軍方面稱之為胡貝包圍圈,被圍德軍有近20個師的部隊,另外還包括503、509重裝營等精銳部隊。但基於在該地區的蘇軍本身的力量不足以一口氣吃掉如此大規模的德軍力量,所以在其後的德軍突圍行動中第一坦克集團軍的大部都幸免於難,順利衝出包圍圈,只是幾乎丟棄了所有的重裝備,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503營的身上。

戰爭分析

齊克塞戰役齊克塞戰役
縱觀整個齊克塞戰役,其實在曼施坦因錯誤的認為蘇軍的攻擊矛頭是指向奧拉托夫—文尼察方向時,失敗的種子就已經埋下。此役中蘇軍投入的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也是自庫爾斯克會戰之後馬不停蹄連續作戰7個月的疲憊之師,當時雙方在戰區力量對比上相差並不大,蘇軍根本不具備庫爾斯克時的壓倒性優勢。曼施坦因的失算之處就在於將後來充當救援主力的貝克重裝團、第1裝甲師和黨衛軍第1裝甲師先用於了其實並不重要的奧拉托夫或是其它戰場,由於糟糕的路況,來回奔波時造成的坦克機械故障加上戰事損失使得貝克重裝團和黨衛軍第1裝甲師投入救援行動。其實只有原先一半的實力,而第一裝甲師情況稍好點,但它在進攻的同時又要兼顧整個第三裝甲軍的右翼,戰力不夠是德軍救援部隊後來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反觀蘇軍這邊,真實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在竭力阻擋德第三裝甲軍不斷實施反衝擊的同時自身力量也收到了很大削弱,以致最後不得不冒著很大風險數次從包圍圈上抽調部隊去加強打援的部隊。而在16日齊克塞被圍德軍開始突圍時,最後的4萬多人中竟有3萬人後來回到了德軍陣地。其餘1萬多人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承受不住天寒地凍的考驗倒在了路上。可見當時第三裝甲軍正面蘇軍也已經拼得差不多了,此外貝克重裝團在撤離奇什尼茲—239高地公路時蘇軍也未作任何干擾,其實並非朱可夫無心,實在是無力追擊,他手上的預備隊早已全部用上,難不成讓他帶著自己的警衛兵去追擊虎式坦克?其實俄國冬季糟糕的路況也是導致救援行動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許有人會說天氣和道路的影響對戰爭中的雙方而言都是一樣的,這樣說對於在進攻一方的德國並不公平,畢竟在戰鬥中進攻的部隊所要做的機動和轉移要遠多於防守的一方,造成的機械故障等等非戰鬥裝備損失自然也要大些,更何況當時蘇軍裝備的T-34和謝爾曼在戰場路況適應能力要遠強於德國人那些四五十噸的老虎黑豹。

應該承認在齊克塞德軍敗得確實可惜,如果曼帥不出敗招,直接將貝克重裝團等精銳部隊用於齊克塞方向,雙方的實力對比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且不說突破蘇軍阻礙打進包圍圈,至少可以離包圍圈走更近一些,接應出更多的被圍部隊,誠然作為德國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曼施坦因元帥有過閃擊西歐的輝煌,也有過在哈爾科夫力挽狂瀾的經典之作,但他在庫爾斯克和齊克塞兩役中對於戰局的判斷、戰機的把握和用兵的時機上確有值得商榷之處。而曼施坦因在自己回憶錄中的說法更是不光彩,竟然將齊克塞之役失敗責任一股腦地推到了希特勒身上(說他貪戀土地不肯放棄突出部隊以拉直戰線,給了蘇軍可乘之機),全然不提自己對當時南線蘇軍主攻方向判斷的失誤。無論如何比起庫爾斯克,顯然德軍在齊克塞離勝利更近些,只可惜當時整個戰局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不在德國人這邊了。蘇軍的勝利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和紅軍將士的精彩表現,但更多的還是一份運氣。

社會影響

回憶分析現在社會對戰爭情況的觀點

齊克塞戰役弗拉索夫
直到50年代後,由於戰時所造成的敵意逐漸消退,英美等國才開始比較客觀地評價二戰中的德國軍隊。 同樣一直到80年代末期,蘇聯逐漸開放並最終解體,冷戰的敵對氣氛逐漸減弱,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二戰東部戰場的史料開始同時引用蘇聯和德國雙方的資料,從而開始比較客觀地描述這場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一本戰史是否包括雙方的資料是區分嚴肅的史料和“革命戰爭回憶錄”的重要區別之一,也許有許多人更喜歡"德國革命戰爭回憶錄"而討厭"蘇聯革命戰爭回憶錄",但對筆者來說"革命戰爭回憶錄"就是"革命戰爭回憶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80年代後期在國際上出版的作品很少能和國內二戰愛好者們見面,我們出版社的許多編輯的職業水準之低下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在已經是21世紀的現在,國內有關蘇德戰爭的最權威的作品居然還是Albert Seaton出版於60年代 的“蘇德戰爭”!不過話說回來,你能對那些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例如“艾森豪在法國幫助布萊德雷奪取巴頓的戰功”,蘇聯政府殘酷鎮壓和德軍浴血奮戰的弗拉索夫將軍的部隊等大作的編輯老爺們抱什麼指望呢!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除非是完全由白痴組成,否則決不會不允許在戰時依據實際情況改變作戰計畫。在戰爭初期,蘇軍並非是只知道死守計畫,而是他們的反應太慢,這既是由於當時蘇軍各級軍官缺乏經驗,也是由於蘇軍缺乏一個良好的通訊系統,這導致指揮員無法及時了解前線的情況,而上級的命令無法及時傳達到下級。隨著蘇軍各級軍官經驗的增長和通訊設施的日益改進,蘇軍的反應也將越來越快。在這裡要向大家介紹的齊克塞戰役的一個特點就是對雙方指揮機構的能力考驗很大,這場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是在倉促中準備的,對德軍來說,是突然間被捲入的。雙方的作戰準備都十分草率,雙方的作戰計畫都是幾乎從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看著雙方將領們如何調整作戰計畫是十分有趣的事,在此期間,雙方都犯過不少錯誤,其中有些錯誤是如此低級,以致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出於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這樣世界級名將的手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