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囊腫

鼻唇囊腫是一種發生於牙槽突表面近鼻孔基部軟組織內的囊腫,較為少見。發病年齡以30~49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

基本信息

鼻前庭囊腫發生於鼻前庭底部皮下,狀孔之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中年女性患病較多,發病年令多在30-50歲。

簡介

人體部位:頭面部

就診科室:口腔科

相關係統:其他系統

相關藥品:抗生素

疾病原因

位於上床底和鼻前庭內。可能來自鼻淚管上皮殘餘。囊腫在骨質的表面。X線片上骨質無破壞現象。在口腔前庭外側可捫出囊腫的存在。

病因分為:

(1)瀦留囊腫;

(2)胚胎期的面突接合處殘留的表皮細胞發展而來,亦名球頜囊腫。經齦唇溝切口手術摘除囊腫為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

症狀體徵

囊腫多見於青少年。初期無自覺症狀。若繼續生長,骨質逐漸向周圍膨脹,則形成面部畸形,根據不同部位可出現相應的局部症狀。

診斷檢查

可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X線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囊腫在X線片上顯示為一清晰圓形或卵形的透明陰影,邊緣整齊,周圍常呈現一明顯白色骨質反映線,但角化囊腫中有時邊緣不可不整齊。

臨床表現

早期一般無症狀。多數病人在囊腫長大後才發覺,或因感染而就醫。囊腫生長緩慢,病人可發現一側鼻翼根部逐漸隆起,發脹,一般無痛,囊腫大者可引起鼻塞。囊腫常可發生感染,此時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感染常反覆發生,並可引起囊腫破裂。少數病例有多次穿刺後腫塊消失,隨後又復發的病史。

檢查可見鼻前庭底部及鼻腔底前份隆起,囊腫大者,鼻翼根部、上唇及口腔前庭均見隆起,鼻唇溝消失。腫物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觸之柔軟,有彈性及波動感,稍能移動,如無感染,一般無壓痛。觸診時可分別將二指放在鼻前庭及口腔前庭處,以利於判斷腫物的大小和性狀。經鼻前庭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液體。但有人認為穿刺對於診斷無必要,且易引起感染。X線攝片在梨狀孔底部可見到一個淺淡的均勻局限陰影,周圍組織無病變。

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後,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引起鄰近牙的繼續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亂。一般從口內進行手術,如伴有感染須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控制炎症後再作手術治療。術前應作X線攝片,以明確囊腫的範圍及鄰近組織關係。

保健小貼士

本疾病女性較多見,可雙側發生,起源於鼻淚柱或管的尾端,位於鼻孔基底部附近,上頜牙槽突外側,導致鼻唇溝消失,鏡下多種內襯上皮,包括復層鱗狀上皮、和呼吸道上皮。

【注意事項】
1、囊腔摘除後,一定解決術腔的引流,或與鼻腔溝通,或向上頜竇引流,否則傷口不能癒合而形成瘺管。
2、如屬牙源性病變,宜處理牙病方可免於復發。

【術後處理】
1、手術當日面頰部以紗球壓迫,防止出血。
2、術後1~2d抽出鼻內堵塞物;5~7d後拆線。

就診指南

手術完整切除囊腫為首選方法,復發率很低。可於患側唇齦溝作橫行切口,向梨狀孔方向分離暴露囊腫,將其完整切除。位於鼻腔底的囊壁通常與鼻前庭皮膚及鼻黏膜緊密粘連,分離困難且囊壁容易破裂,可將囊壁連同與之粘連的皮膚、黏膜一併切除,用凡士林紗條從鼻前庭填塞創面,5~7天創面即可癒合。
其他尚有抽吸囊液、注射硬化劑、燒灼、造口、切開引流等方法,效果都較差,不易根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