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阿勃絲

戴安·阿勃絲是美國新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旗手,對社會主流人物和邊緣人的兩面性在視覺上做了深入探索。1971年自殺。

個人簡介

Aphotographisasecretaboutasecret.Themoreittellsyouthelessyouknow.照片是關於秘密的秘密,它揭示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
—DianeArbus(1923-1971)
1971年1月26日,48歲的黛安.阿勃絲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鹽酸,穿戴整齊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開了自己的雙腕。她留在日記本上最後的詞語是“最後的晚餐”。誰也不知道她何所指。有人稱她為“攝影界的文森特·梵谷”。戴安·阿勃絲是美國新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旗手,她把窮人、畸形人、流浪漢、變性人、同性戀者、裸體主義者、智障患者作為自己(正常人)和社會(主流)的背面而進行的攝影探索,執拗地逼迫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正常”與“不正常”、“道德”與“不道德”、“公正”與“非公正”、“尊重”與“侵犯”這樣一些根本問題。她的攝影展在全球巡展,參觀者達725萬人次。她是美國第一個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攝影家。
阿勃絲出生在一個百萬富商之家,但她離開了這個家庭,靠拍攝時裝為生,過著並不從容的日子。從35歲起,她轉而投入到對所謂社會邊緣人的研究中,試圖表達從20世紀60年代一直延續到70年代美國人的反叛傾向、精神錯亂和理想破滅,對社會主流人物和邊緣人的兩面性在視覺上做了深入探索。

作品風格

你無法脫出自己的皮膚,而進人其他人的身軀;別人的悲劇是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的。
人生的迷語歷史上,第一位被攻擊為不道德的攝影家,大概就是黛安·阿勒絲只要瞥過她的照片一眼,就很難抹去心中一股難以言喻的不快情緒。她所拍攝的對象,大都是正常社會中所謂的畸形人——巨人、誅儒、低能兒、殘障者、變性人—…·。而所拍攝的正常人,也是非常態的類型——雙胞胎、三胞胎、天體營—…·等等。無論正常或不正常的人在她的鏡頭下,都有一種極度變態的傾向:人物是醜陋的,表情是令人嫌惡的,穿著是極粗俗的,空間又充滿著腐敗的氣息。這些照片是一點和美感也產生不了關係。
阿勒絲的三張照片,第一次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的聯展中展出時(1965),攝影部門的管理員,必須每天一清早去擦掉人吐在上面的口水。當時幾乎所有的觀眾都無法接受這樣的表現。認為她的作品是骯髒、道田而極不道德的。阿勒絲所拍攝的這些人物,也許每個人都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卻是最不願意多看一眼的景象。然而她卻將他們的臉孔表情、心理狀況給征住下來,好像等著與你打照面,交談那些命運所造成的悲劇事件。是什麼力量促使阿勒絲,如此全神的投入心靈的黑暗底層呢?她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去年剛在美國出版的《投入黑暗世界》(PlungeIntoADarkWorld)一書,終於為我們解開謎團。這本書是女作家派翠西亞·波絲通許(PatriciaBosworth)為阿勒絲所作的傳記,甫一上市立即被時代雜誌(TIME1984.6,4)為文作評,大力推薦,會成為一本看好的暢銷書,乃是意料中的事。“畸形人有一種傳奇性的特質,就像一個神話故本里的人物,阻擋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個謎語。”阿勒絲在一個演講會上這么說著:“大多數的人都在懼怕將未會有什麼創傷的經驗中生活過來,而畸形人與生俱來就帶著創傷,他們已經通過了生命的考驗,他們是責阿勒絲把畸形人尊為“貴族”,正是自己對人生謎語的解答,她的一張張照片卻是對正常人提出另一道謎題,多半人是沒有勇氣回答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