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灘鎮

黑龍灘鎮

仁壽縣黑龍灘鎮地處二峨山龍泉山脈中段,全鎮轄41個村,2個居委會,297個經濟社。總人口519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10人,幅員面積1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160畝,林地506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4%,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黑龍灘鎮龍灘鎮

仁壽縣黑龍灘鎮地處二峨山龍泉山脈中段,全鎮轄41個村,2個居委會,297個經濟社。總人口519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10人,幅員面積1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160畝,林地506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4%,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

下轄村

山王村

拱橋村

創造村

江山村

望峨村

平頂村

坪崗村

天橋村

庫壩村

渡槽村

百瞿村

龍廟村

同和村

十里村

百坭村

金柳村

三橋村

開元村

海洪村

四新村

龍水村

雲棚村

大田村

高樅村

石田村

聯盟村

互助村

龍拖村

繁榮村

泉家村

瓮家村

幹家村

大井村

鐵門村

鸚歌村

兩塘村

金山村

平橋村

茶山村

冷河村

光明村

自然條件

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土壤:有適宜水稻、茶葉種植的酸性老沖積黃泥。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交通

黑龍灘風景區區位優勢明顯。距仁壽縣城僅9公里,北距成都市68公里,南距樂山大佛峨眉山89公里,西距眉山市30公里,位於四川旅遊南環線中的最佳位置。經國道213線、成樂高速公路、省道106線以及環湖西路,可以分別從南、北、西三個方向進入黑龍灘景區,交通十分便利。

基礎設施

黑龍灘鎮在2005年底,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工程。全鎮農村已開通2320戶程控電話,4260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全鎮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1426餘戶,農貿市場4個,中國小6所,在校學生3200餘人。有衛生院5所,自來水廠2個。場鎮設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文教衛生

教育設施:國中5所,國小5所,幼稚園5所;

衛生醫療設施:有衛生院5所,41村醫療服務站,可以做到一般疾病不出鎮就能進行治療;

社會福利設施:有4個敬老院;

文化娛樂設施:文化站4個,卡拉OK多處;

服務設施:有黑龍灘賓館、鑫龍酒店、華凌山莊、黑龍灘大酒店等。

農業經濟

黑龍灘鎮農業生產正由以糧食生產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旅遊產業、觀光農業和種植養殖業為主。柑桔、波爾羊、黑龍灘生態魚等品牌已形成,全鎮年產各類水果400多萬斤;年出欄波爾羊3萬隻;年產生態魚100萬斤。糧食總產2.6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作為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區,柑桔在當地大量地種植。擬建中的黑龍灘鎮果樹協會也是以柑桔作為主導農產品。該鎮可耕地面積5700畝,其中種植柑桔4000畝,桃樹1000畝,梨樹500畝;有草山和荒坡12000畝。2003水果收入達到1436.8萬元,占全鎮農林牧漁收入的60%。鎮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思路是“以果樹為龍頭,山羊為重點”。

特色農產品

黑龍灘鎮黑龍灘鎮

柑桔:黑龍灘鎮冷河村種植的無公害優質柑桔更是高達800畝,年產值100萬元。黑龍灘鎮所種植的柑桔品種繁多,其中主要優質產品有椪柑喬柑青見蜜桔等,且多為早熟品種。

竹子:竹子是黑龍灘鎮的又一特色農產品。金山村、鐵門村、高樅村、兩塘村等都是竹子的主要種植地。其中兩塘村種植雜交竹135畝,年產竹子300噸。高樅村種植優質竹,每年生竹筍4批,年產竹筍50餘噸,每年生產大量優質竹子,是生產優質紙的最好原料和建築材料。

桉樹:三橋村栽有460畝巨桉經濟林,鐵門村造紙源材巨桉350畝。

水產品:龍水村地處黑龍灘風景區上游,水產資源豐富。柳興社區轄區有水域面積103畝,是天然水產品的天然養殖場。冷河村有8公里環接黑龍灘水面,各社的島嶼幾乎是三面環水,盛產水產品。

農業發展

黑龍灘鎮水利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有柑桔、竹子、桉樹及水產品,物產豐富且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產量豐盛。既有水渠貫穿全鎮各個鄉村,又有硬化水泥道路路,水陸交通十分通暢,這便有利於農產品的輸出。又由於環境優雅,水利資源和勞動力豐富,排污條件極好,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前來投資辦廠,進一步帶動了該鎮農業經濟的發展。各類企業小有規模,僅大田村一村就有冬粉廠三家,年產量達5000噸,其中一家屬仁壽縣內生產規模最大的一家,預件廠一家,竹編場一家,植物油廠二家,正在籌備的粉廠一家。大田村現已投產優質黃金梨250餘畝,柑桔200畝,以天竺桂為主的名優苗木基地200餘畝,常年可提供各種名優苗木。黑龍灘鎮由於其優越的地理環境,農業經濟正以健康、穩定的步伐向前發展。

旅遊發展

黑龍灘鎮黑龍灘水庫

境內黑龍灘水庫始建於1970年,1986被省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13公里,湖岸線長310公里,黑龍灘水庫水域面積23.6平方公里,水庫容量3.6億立方米。黑龍灘鎮主要以旅遊三產帶動全鎮經濟,2005年全鎮GDP突破2億元大關,遊客人數達45萬,實現年旅遊收入8400萬元。

白瞿村背靠龍泉山脈,面向黑龍灘,地勢優越,有原始石骨洞上百個,是一個正在開發的新旅遊景點。

發展前景

旅遊經濟的發展要和當地農村向城鎮轉型、農民向居民轉變及鄉鎮經濟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即旅遊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必須同步進行。因此,建立有效的結合與兼顧機制,是發展該區旅遊經濟的前提條件。採用“集體+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農村合作經濟形式,應適時引導並逐步規範。推行股份合作制,以資本為紐帶,向“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過渡。同時,由政府出資,大力開展失地農民職業培訓;引導、鼓勵發展現代精品農業,如工廠化養殖、無土栽培、種苗培育等;發展旅遊服務業,開發旅遊紀念品,多渠道引導和安置失地農民就業。建議研究制定對安置失地農民就業達一定比例的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減免或部分返還的具體措施。這種方案既可提供農民就業崗位,又能補充現有農家樂、鮮果採摘等低層次、階段性的經濟發展模式,還可使農業人口真正溶入現代大都市,從根本上消除人口的二元結構

為形成與旅遊配套產業,構建“旅遊興村、旅遊富村”發展格局,以四新村為例,全村發展苗木(綠化品種)300畝,沿庫區成片規模種梨、李600畝,2004年人均收入400元以上。四新村靠抽提庫水灌溉良田,全村整治山平塘41口,保證水稻及水稻制種大春用水。全村建沼氣池300口,改善了環境衛生,同時形成豬——沼——果模式。四新村境內沿岸島嶼成群,引來成都眉山釣魚者愛好紛紛前來垂釣,紛紛前來垂釣,現已籌資3.5萬元,新建一條3公里的碎石路連線島嶼。目前已有17戶自辦小型農家樂,接待釣魚者。

鎮機關

全鎮共有機關幹部9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86人,中專學歷5人,35歲以下幹部16人,機關部門設黨政辦、財政所、招商辦、綜合執法大隊、國土城建辦、綜治維穩辦等及轄區四個辦事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