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海灣無鰭鰩

黑體海灣無鰭鰩

黑體海灣無鰭鰩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國台灣也有分布。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學名:Sinobatismelanosoma

黑體海灣無鰭鰩黑體海灣無鰭鰩

命名者:(Chan,1965)

棲息深度:900-1100公尺
中文名:黑體海灣無鰭鰩

科中文名:無鰭鰩科
科號科名:F048 Anacanthobatidae

中國大陸名:黑體海灣無鰭鰩
模式種產地:ChinaSea

俗名;魴仔、黑體施氏鰩、黑身司氏裸鯆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台灣分布
最大體長:25cm棲息環境
同種異名:Springeriamelanosoma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英文俗名:Blackbodiedlegskate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Springeriamelanosoma及Anacanthobatismelanosoma皆為其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Fishbase(2005)Chan,W.L.1965沈世傑編Shih-ChiehShened.1993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五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