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荊

黑荊

黑荊(學名:Acacia mearnsii De Wilde):喬木,高9-15米;小枝有棱,被灰白色短絨毛。二回羽狀複葉,嫩葉被金黃色短絨毛,成長葉被灰色短柔毛;小葉30-40對,排列緊密,線形,長2-3毫米,寬0.8-1毫米,邊緣、下面,有時兩面均被短柔毛。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6-7毫米,在葉腋排成總狀花序或在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淡黃或白色。莢果長圓形,扁壓,老時黑色;種子卵圓形,黑色,有光澤。花期6月;果期8月。該種是世界著名的速生、高產、優質的鞣料樹種。樹皮含單寧30-45%,供硝皮和作染料用;木材堅韌,可作坑木、枕木、電桿、船板、農具、家具、建築等用材;亦為蜜源、綠化樹種。原產澳大利亞。中國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有引種。(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黑荊黑荊

黑荊是喬木,高9-15米;小枝有棱,被灰白色短絨毛。二回羽狀複葉,嫩葉被金黃色短絨毛,成長葉被灰色短柔毛;羽片8-20對,長2-7厘米,每對羽片著生處附近及葉軸的其它部位都具有腺體;小葉30-40對,排列緊密,線形,長2-3毫米,寬0.8-1毫米,邊緣、下面,有時兩面均被短柔毛。

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6-7毫米,在葉腋排成總狀花序或在枝頂排成圓錐花序;總花梗長7-10毫米;花序軸被黃色、稠密的短絨毛。花淡黃或白色。

莢果長圓形,扁壓,長5-10厘米,寬4-5毫米,於種子間略收窄,被短柔毛,老時黑色;種子卵圓形,黑色,有光澤。花期6月;果期8月。

產地生境

原產澳大利亞。中國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有引種。

生長習性

喜光,喜溫暖,不耐澇。較耐陰,喜濕潤氣候,又稍耐寒,能耐-5℃以上的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能耐乾旱、貧瘠,但不耐漬水。

品種區別

本種過去常誤定為A. mollissima Willd.或A. decurrens Willd. var. mollis Lindl.(定名人應為Ker);現經研究認為前者系指A. pubescens (Vent.) R. Br.,後者實系A. dealbata Link。

外形極似魚骨松,主要區別點是:小葉暗綠色,總葉軸上每對羽片間有1~2個腺體; 莢果密被絨毛。

主要價值

本種是世界著名的速生、高產、優質的 鞣料樹種。樹皮含 單寧30-45%,供 硝皮和作染料用;木材堅韌,可作坑木、枕木、電桿、船板、農具、家具、建築等用材;亦為 蜜源、綠化樹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