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翎鶉

黑腹翎鶉

黑腹翎鶉(學名:Callipepla gambelii)屬雞形目齒鶉科,有7個亞種,分布區域不同個體略有差異。羽色絢麗、形態健美,雄鳥比雌鳥美麗。最顯著的特點是額頭上有一個黑色的彎曲冠羽,與珠頸斑鶉相似。生活在北美索若拉沙漠及周邊的溫帶森林、林緣、草原及農田。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黑腹翎鶉(雌鳥)黑腹翎鶉(雌鳥)

黑腹翎鶉(雌鳥)黑腹翎鶉身長26-28 cm,翼展42 cm,體重160-200 g。有七個亞種,分布區域不同個體略有差異。羽色絢麗、形態健美,鳥喙短而強健,翅為短圓形,適於短距離飛行和迅速起飛。它們腳粗壯,翅短,體羽較為顯著,雄鳥頭頂有翎羽裝飾。上體、頸部、前胸青色,有光澤。翅膀紅褐色有白色橫斑紋。雌鳥顏色淡,缺少飾羽。腳三趾在前,大趾在後,幾乎成一個平面,利於行走。胸骨發達,附有強健的肌肉。

分布範圍

黑腹翎鶉分布圖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分布圖分布圖

生活習性

黑腹翎鶉(雌鳥)生活在北美索若拉沙漠及周邊的溫帶森林、林緣、草原及農田。不作長距離的遷徙,喜歡棲息在遼闊的稀疏草原和灌木叢中。主要的食物是種子、漿果,有時也吃一些樹葉、草根和昆蟲。覓食是多用腳趾挖後用喙取食。
黑腹翎鶉(雌鳥)黑腹翎鶉(雌鳥)

生長繁殖

黑腹翎鶉 齒鶉類一夫一妻制,雌雄鳥共同築巢、育雛。鳥築巢粗糙,隱蔽在較密的植被中,常營地巢,鋪以草和羽毛。雌鳥在孵卵期間腹部羽毛大量脫落,形成孵卵斑。春天的時候,雌鳥產下大約12個蛋,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小鳥出世以後,第一年夏天和父母住在一起。

保護級別

黑腹翎鶉黑腹翎鶉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亞種分布

1.Callipepla gambelii gambelii 美國西部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黑腹翎鶉(幼鳥)
2.Callipepla gambelii SANA 科羅拉多西部,美國西部。
3.Callipepla gambelii ignoscens 美國新墨西哥州西部和德克薩斯西部端。
黑腹翎鶉(卵)黑腹翎鶉(卵)

4.Callipepla gambelii pembertoni 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西北部。
5.Callipepla gambelii fulvipectus 墨西哥西北部, 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黑腹翎鶉(卵)
6.Callipepla gambelii stephensi 墨西哥西北部。
7.Callipepla gambelii friedmanni 索諾拉西北部,墨西哥西北部。

齒鶉科的種類

齒鶉科(Odontophoridae)又稱林鶉科,是雞形目的一科。有9屬32種139個亞種。僅次於鳳冠雉科而在雉雞類中排第三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