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日本第二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元老。薩摩藩人。積極投身倒幕運動,參與建立薩長聯合。戊辰戰爭時任監軍、參謀。後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開拓使次官、長官及參議等職。1876年代表日本政府簽訂了日朝修好條規(即《江華條約》),迫使朝鮮打開國門。致力於開發北海道,聘請美國人開普倫(Capron,H)為顧問,推進開拓使十年計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黑田清隆1840年生於鹿兒島,其父是一個僅有四石俸祿的貧窮武士。1863年,黑田清隆參加了薩英戰爭,1868年參加鳥羽·伏見之戰,擔任手槍隊長,之後擔任北越征討軍參謀,1869年五棱郭之戰時擔任主任參謀。此後,他的仕途一路風順。

黑田在征討北越、五陵郭之戰以及之後開拓北海道中表現出他人性中優秀的一面。征討北越時,黑田想方設法要救出敵方名將河井繼之助,但河井自陷絕境,負傷而亡。河井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人材。在後來的箱館戰爭中,黑田成功挽救了敵將榎本武揚。當時政府軍內有人認為榎本是不忠之臣,要求定其死罪的呼聲很高。黑田四處奔走,救了他一命。後來黑田從事開拓北海道事業時,榎本不惜一切為之效命。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

1869年,日本政府設定北海道開拓使,一方面負責開發北海道,另一方面負責防備俄國。首任開拓使是佐賀藩主鍋島直正,一個月後就由皇族東久世通禧取而代之。1870年,黑田擔任專門負責開發樺太(薩哈林島)的開拓使次官,1871年升任開拓長官代理。值得一提的是,武將出身的黑田反對日本出兵樺太,並在1874反對出兵攻打台灣。黑田與時代風潮背道而馳,主張放棄樺太,致力於對俄友好工作。在榎本等人的努力下,1876年日俄締結了樺太·千島交換條約。1874年,黑田晉升為陸軍中將、參議、北海道開拓使。1876年1月,他代表日本政府締結《江華條約》,迫使朝鮮打開國門。同年他創辦札幌農業學校,為開發北海道培養人材。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他擔任西南戰爭征討參軍並立下戰功,被授與勛一等旭日大綬章。由於西南戰爭討伐的對象是素有“薩摩英雄”之稱的西鄉隆盛,所以黑田和大久保利通一樣再也不敢回故鄉薩摩了。黑田最為尊敬的西鄉南州亦死於西南戰爭之中,這使本來酒量很大的黑田添了借酒撒瘋的毛病。有傳聞說他在1878年曾向病中的妻子進行懺悔。

另一個為黑田所敬重的人是上文提到的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在西南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1878年在東京紀尾井町被暗殺。暗殺者是石川縣士族島田一郎,他在留下的“斬奸狀”中稱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岩倉具視是“奸魁”,大隈重信、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川路利良為不可饒恕的“巨魁”。當時報導這個事件的《東京日日新聞》有這樣的評論:“且看維新功臣今尚存幾人,江藤、前原、西鄉(隆盛)三公反叛身死;大村、廣澤二公遇刺身亡;木戶公因病而逝;板垣、後藤、副島諸公名成身退;現閣中復古之元勛除三條、岩倉之外唯余大久保公及黑田、山縣二公。如今(大久保)公遭刺客暗殺,僅十一年間,當初(指明治維新時期)之功臣損失大半矣”。能夠作為薩摩藩代表的人中就只剩下黑田和松方正義了。雖然還有寺島宗則、西鄉從道、大山岩、川村純義等人,但在不知不覺之中黑田已經成為第一元老了。

與在中央政府任職時所發揮的作用相比,黑田對開拓北海道事業更加盡心盡力。1881年發生了開拓使出售官產事件。黑田為了開拓北海道招聘僱用了一些外國人,對農業、畜牧、漁業、工業、通訊等方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另外,他還為貧困士族設立屯兵制。開發北海道需要大量資金,這對政府是一個莫大的負擔。1881年,政府十年開拓計畫到期,至此政府已在北海道投入了1400多萬日元。北海道地方政府乘機把政府官產作價39萬日元,並以30年無息償還的優厚條件出售給五代友厚、中野梧一、安田定則等人開辦的關西貿易商會,從而引發社會各界對藩閥與政商相互勾結的強烈批判。批判者中不僅有民權派,就連曾在立憲和設立國會問題上與伊藤博文意見相左的大隈重信也表示反對。中止出售官產問題和趕大隈下台糾纏在一起,引發了明治14年政變。黑田認為委託民間企業開發北海道是件好事,所以是出售官產的推進派。最終因為這個問題他被從開拓長官的位子上拉下來,可他仍為實現士族授產而繼續努力。

1885年,第一次伊藤博文內閣成立。1886年至1887年,黑田週遊世界,回國時正值外相井上馨因與列強交涉修改不平等條約不利受到政府內外尖銳批判而辭職,首相為強化內閣權力暫時兼任外相。之後大隈重信出任外相,原農商相土方久元擔任宮內大臣,黑田擔任了副首相級的農商相。憲法草案在這屆伊藤內閣任期內完成,為使該草案在樞密院能順利審議通過,伊藤於1888年辭去首相職務轉任樞密院議長,把首相位子讓給黑田。

1888年4月30日黑田內閣成立,內閣成員包括出身於薩摩藩的松方正義藏相、大山岩陸軍相、西鄉從道海軍相、森有禮文相;長州藩出身的山縣有朋內務相、山田顯義法務相、井上馨農商相;肥前藩出身的大隈重信外相;舊幕府家臣出身的榎本武揚郵遞相。1889年3月,一直和政府對抗的大同團結運動領導人後藤象二郎表示願意與政府合作,被任命為郵遞相,榎本則接替遇刺身亡的森有禮擔任文相。這屆內閣中幾乎包括了當時所有的元勛,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網羅元勛內閣”。由於黑田在地方官會議上發表了“超然主義”的主張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關於這一點黑田是這樣論述的:“憲法不得不包容所有臣民的意見。但對於如何施政,人們主張各異,有相同主張的人結成所謂的政黨也是社會現狀不能避免的。作為政府,則應超然於政黨之外,堅持至公至正之道。各位閣員應以此為意,持不偏不黨之心以對國民,奉行上命,為國家繁榮昌盛而努力。”

評論家大津淳一郎對黑田的“超然主義”進行了尖刻地批判:“在黑田內閣中,雖然沒有出現任何政黨的名字,但事實上不過是以薩(摩)長(州)藩為中心的藩閥黨而已。由於他以舊藩閥為堡壘,無一定主義和政綱,只好用超然主義來粉飾罷了。”這種評價非常準確。西鄉、大久保死後,黑田被推上元老的位置,這才是他能夠成為首相的真正原因。

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

短命的黑田內閣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的是大隈外相主持下進行的修改不平等條約。關於修改安政不平等條約,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於廢除治外法權和實現關稅自主這兩點上。前外相井上馨經過8年努力,甚至不惜營造“鹿鳴館時代”以期實現修改條約,但以失敗告終。大隈外相沒有繼承井上路線,而是推翻了井上與列強在共同會議上制定的方案,改為與各國進行個別談判。大隈外相提出的修改方案內容主要包括:上調協定進口關稅(部分由日本自由課稅);條約實施5年後完全廢除外國人居留地的治外法權;最惠國待遇應附加條件;條約有效期12年,之後締結新條約;日本承諾開放內地;以12年為期,大審院判士(法官)中保留4名歐美人士,遇有外國人被告時由外國人判事占多數進行合議審判;修改刑法、治罪法、民法、商法、訴訟法。1889年,日本分別與美國、德國、俄國簽署新條約。但新條約內容經《倫敦時報》披露後立刻招來反對,日本的報紙對此的評論也是毀譽參半。黑田首相決心與大隈外相一起實現修改條約。但大隈遭到玄洋社成員來島恆喜的炸彈襲而失去一條腿,修改條約的談判被迫中斷。黑田內閣隨即總辭職。

大隈提出的修改不平等條約方案的確有屈辱的一面,但案文中包含了條約實施5年後廢除外國人居留地治外法權、12年後恢復關稅自主的內容。如果按此案實施,前者可以在1894年實現,後者可在1901年實現。由於反對派要求籤署完全平等條約,結果直到1899年才廢除了治外法權,1911年才最終實現關稅自主。是應該先暫時忍耐還是應該從一開始就要求實現完全平等條約呢?很難評價這兩種選擇哪個正確。

黑田內閣在毫無建樹的情況下落下帷幕。1900年黑田去世,開拓北海道的夢想也隨他而去。

人物簡歷

1840年11月19日 生於鹿兒島

1863年 參加薩英戰爭

1869年 任五陵郭戰役主任參謀

1870年 反對出兵樺太

1873年 建議放棄樺太

1874年 創設屯田兵制,任陸軍中將、參議

1876年 簽訂朝日《江華條約》,開辦札幌開拓農業學校。

1877年 任西南戰爭參軍,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1881年 出售開拓使官有物事件

1886年 開設北海道廳。經西伯利來週遊世界。

1887年 任第一次伊藤內閣農業商務相。

1888年 擔任內閣總理大臣

1889年 總辭職

1892年 任第二次伊藤內閣遞信相

1895年 任樞密院議長,被封為侯爵,授旭日桐花大綬章

1896年 第二次擔任內閣總理大臣

1900年8月23日去世,60歲

討幕運動

經過數年學習,黑田清隆返回薩摩藩,開始參與倒幕運動並擔當重要角色,在慶應2年(1866年)組織薩長同盟時,代表薩摩出使長州轉達同盟意願,並在促成了西鄉隆盛和桂小五郎的會面之後,再次作為使者前往長州藩締結盟約。

慶應4年(1868年),黑田清隆在鳥羽伏見之戰中擔當薩摩藩步槍第一隊長。同年3月,與山縣有朋一起擔任北陸道鎮撫總督高倉永祜的參謀。和山縣有朋攻取新潟,又和西鄉隆盛聯手令米澤藩和莊內藩歸順。

戰爭結束後曾退出軍隊返回鹿兒島,但隨即在翌年1月重新被委任軍職,征討當時盤據北海道,由榎本武揚率領的舊幕府海軍(自稱為蝦夷共和國)。箱館戰爭(又稱五棱郭之戰)在2月份開始之時被委為公卿清水谷公考中將的參謀,並在3月率軍由東京出港。途中,在宮古灣停泊時和舊幕府海軍相遇,登入北海道後擔任戰鬥總指揮,在5月進逼箱館城(今函館),並於11日對箱館發動總攻擊,親自率領少量兵力占據城後的箱館山,力勸榎本武揚歸降,17日取下函館城。戰後黑田清隆強烈地要求新政府從寬處理榎本武揚等人,結果在明治5年(1872年)1月6日榎本武揚一干人等被釋放。

開拓北海道

戰後不久,明治2年(1869年)11月22日,黑田與妻子中山清結婚。鑒於俄羅斯對庫頁島的勢力擴展與日俱增(當日庫頁島狀態為兩國雜居),黑田清隆在明治3年(1870年)5月就任北海道開拓使次官以整頓北疆。7月開始前往庫頁島,和當地俄羅斯官吏交涉,並於視察北海道後返回江戶。及後由明治4年(1871年)1月到5月,出國遊歷美國和歐洲。旅途上中,同意美國的農務長官開普倫(Horace Capron)擔任黑田清隆的開墾顧問,為日後更多外國顧問得以前往日本協助進行維新鋪平了道路。回國後,在10月15日開拓使長官東久世通禧辭職後,著手領導開拓使的工作。明治7年(1874年)6月23日,黑田擢升成為陸軍中將,及被任命為北海道屯田憲兵事務總理。同年8月2日,成為了參議兼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起用了以往在榎本武揚領導下曾在箱館當職的舊幕臣參與北海道的開拓工作,依靠開普倫進行政策指導和技術傳授,並按照開普倫的建議開始加大投資北海道的事業,以加強北海道的建設阻止俄羅斯勢力日益南擴。然而,由於在短期內開拓官廳的支出嚴重超出,迫使黑田清隆在明治6年(1873年)時苦思積慮縮減開拓規模,道路、測量等基建項目均迅速了事,只選取部分具有效收益的產業活動重點進行投資。

外交

黑田清隆的外交主張不傾向急劇對外擴張,不隨便對相鄰的清朝及俄國作出挑釁。明治6年,明治政府內部出現支持征韓論與否的爭議。當時黑田從重視內政的立場上反對了西鄉隆盛等‘武治派’征伐李氏朝鮮的主張。並在明治7年(1874年)時,因琉球王國商家在台遇害而出兵台灣後,主張不和清朝全面開戰,儘快進入外交談判,防止清朝及俄羅斯帝國對日本斷然出兵。1875年,黑田利用江華島事件,朝鮮軍隊炮轟於朝鮮水域進行測量的日本船作為契機,在2月份擔當和朝鮮談判的全權辦理大臣,簽訂了日朝和睦條文規定。

至於對俄關係方面,鑒於兩國在1855年簽訂的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中庫頁島為兩國共管,故常發生主權衝突的問題,故黑田清隆主張放棄遙遠的庫頁島,以免和俄羅斯有進一步衝突,並力促早日開發北海道作為防俄基地。在1875年和俄羅斯商討兩國在庫頁島的交界問題,派出榎本武揚作為特命全權公使出使聖彼得堡,負責和俄國人談判締結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方面的條約。由於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同是北海道開荒使的管轄範圍,受理和讓出當中的領土屬黑田清隆的職務,故此黑田清隆竭力強迫蝦夷族由北海道遷居至國境外的庫頁島。而和他不合反對強迫遷居的官員,如札幌總廳的松本十郎便因此事而辭職了。

西南戰爭

在明治10年(1877年)發生西南戰爭時,黑田清隆於3月14日被任命為作征討參軍。時值熊本城被西鄉隆盛領導的武士軍包圍,與明治政府派出,從北而來的山縣有朋主力軍苦戰。黑田清隆為了攻襲敵後而在八代附近登入,戰事從3月30日開始持續至4月15日進入了熊本城。次日,和山縣有朋會師的黑田清隆隨即提出辭職,政府於23日接受了請辭。

藩閥首領

明治11年(1878年)3月28日,黑田清隆那患有肺病的妻子中山清病逝了,而黑田因醉殺死妻子的傳言亦相繼傳出,警視總監川路利良掘開了中山清的墳墓,起出其屍體以確認死因為病死。然而民間大都質疑調查有徇私之嫌,因為川路本人也是薩摩出身的,故此民間流傳實情是川路包庇了黑田的所作所為。同年5月,大久保利通被暗殺,一般認為黑田清隆遂成為薩摩藩閥內的最有勢力的大老。

早在明治4年(1871年),黑田清隆為建設北海道以作為防俄的基地,大肆開拓島上的設施,並批出一千萬兩以作為未來十年開發的預算總額。及至明治14年(1881年),北海道開拓使職務開始被準備裁撤,黑田清隆為延續對北海道開拓事業的經營,使令退職官員操辦企業,並廉價承讓當地官營企業以令這些官員能夠順利接手官產。以38萬日元無利息30分年付款將總投入大概1400萬日元的船舶、倉庫、農場、煤礦、啤酒廠、煉糖工廠等官產售予開拓使大書記官安田規則一行人所建立了的北海公司,而由於北海公司本身沒有資本的關係,整項交易乃由同和黑田清隆薩摩藩出身的巨商五代友厚所掌控的關西貿易商會所承擔的。

可是,上述出售規則卻受另一政府領袖大隈重信反對。而這項出售計畫亦隨即被報紙報導,在野人士強烈譴責了黑田清隆和五代友厚因同屬薩摩一系而私相授受。伊藤博文為首的長州藩系和黑田清隆領軍的薩摩藩系聯手,認定是大隈重信統率的肥前藩系披露了有關信息,故此聯手發動明治十四年政變,將大隈迫下台。可是由於醜聞曝光,黑田亦須辭任開拓使長官而退任內閣閒職。開拓使一職亦於翌年廢止。

儘管賤賣官產醜聞和殺妻疑案事件皆損害到黑田的名聲,卻沒有動搖他作為薩摩派系重要人物的地位。明治20年(1887年)他就任首次伊藤內閣的農商務大臣,又在伊藤博文之後的明治21年(1888年)4月繼任為第二任內閣總理大臣。其在任中發生的最大事件,為公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只不過,黑田自己並沒有對憲法的制訂作出大幅度的干預。在憲法公布的次日,他在鹿鳴館中表明‘政府不應被議會和政黨的意思制約而應該貫穿其獨斷性’主張,被視為超然主義,政府可以不理外部聲音而特立獨行的代表作。黑田內閣由於大隈重信重返政府後主動要求和列強談判修改不平等條約失敗,大隈被右翼團體以爆彈所襲擊而於翌年倒台。辭職後首相職務由內大臣三條實美代行了兩個多月。而因修約事宜改由井上馨接手,對井上馨亦有不滿,在1889年酒醉潛入井上馨的府邸後受到政府內部的指責而強令思過,謹慎從事。

晚年

黑田清隆在辭任首相後擔任樞密院顧問官。在明治25年(1892年)8月8日,成為第2次伊藤博文內閣的遞信大臣。伊藤內閣期間甲午戰爭爆發,不過,黑田清隆並沒有在當中擔當積極活躍的角色。在明治28年(1895年)時黑田轉任樞密院議長。自明治26年(1893年),黑田清隆的身體情況開始轉壞,阻礙他履行工作。最後在明治33年(1900年)8月23日,黑田清隆因腦出血而逝世。由榎本武揚擔任黑田的治喪委員長。

雖說黑田清隆是薩摩派系的顯赫重要的大老,不過因北海道開拓醜聞及殺妻疑案事件,引起了黑田在晚年和同樣出身薩閥的舊日同志隔閡漸深,結果反而令黑田和舊幕臣的交往更為密切,特別在外交領域上黑田清隆變得重用榎本武揚。一般人認為黑田清隆逝世後由榎本武揚出任治喪委員長正是代表以往的薩摩同僚對他已經是敬而遠之,漸行漸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