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爾戈蘭灣

黑爾戈蘭灣

黑爾戈蘭灣的英文名是Helgolnder Bucht,其他譯名有赫爾戈蘭島與赫耳果蘭島。地處北大西洋東北部,北海東南側。是海洋性氣候。因灣中央的黑爾戈蘭島而得名,黑爾戈蘭意為“神聖之地”。灣岸多低平沙岸,近岸多淺灘島嶼,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黑爾戈蘭灣海戰聞名於世界,後成為旅遊勝地。

簡介

黑爾戈蘭灣(英語:Helgolnder Bucht),又被譯為赫爾戈蘭灣、赫耳果蘭灣,是位於北海東南部水域,處於德國的北岸與日德蘭半島西岸之間的海灣

其因灣中央的黑爾戈蘭島而得名,黑爾戈蘭意為“神聖之地”。

黑爾戈蘭灣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黑爾戈蘭灣海戰聞名於世界。灣岸多低平沙岸,近岸多淺灘島嶼。南岸有東弗里西亞群島,東北岸有北弗里西亞群島,灣口中部有黑爾戈蘭島。注入黑爾戈蘭灣較大的河流有易北河和威悉河。

基本信息

黑爾戈蘭灣地圖黑爾戈蘭灣地圖
灣名:黑爾戈蘭灣

其他譯名:赫爾戈蘭島、赫耳果蘭島

英文名:Helgolnder Bucht,英語慣用名Heligoland bight

位置:北大西洋東北部,北海東南側(東經7.9度,北緯54.1度)

氣候:海洋性氣候

城市:不萊梅

港口:漢堡(離易北河口104千米)、不萊梅、威廉港、諾登哈姆港、布拉特港

海軍基地:不萊梅、庫克斯港、布倫斯比特爾科格

歷史

黑爾戈蘭灣黑爾戈蘭灣

黑爾戈蘭島殖民地旗在史前時代,黑爾戈蘭島即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697年,弗里西亞國王在被法蘭克人擊敗後退踞該島。

1231年,黑爾戈蘭島成為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的領地。此後該島所有權在丹麥國王與霍爾斯坦公爵之間多次易手。

1714年,丹麥出兵奪得了黑爾戈蘭島。

1807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黑爾戈蘭島在被英國皇家海軍占領,成為向歐洲大陸進行走私和間諜滲透的基地。

1830年和1848年,黑爾戈蘭島還成為德國革命者的避難所。

1890年,英國將黑爾戈蘭島轉讓給德國,以換取東非的桑給巴爾島。

1939年12月3日,黑爾戈蘭島成為二戰中盟軍轟炸的第一塊德國土地。

1944年10月15日,英國皇家空軍出動飛機對黑爾戈蘭島進行了相當猛烈的空襲,1945年4月18日英國的另一次空襲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將黑爾戈蘭島上的所有地面建築全部炸毀。

1952年3月1日,黑爾戈蘭島的主權被英國正式移交給聯邦德國

自然地理

黑爾戈蘭灣與黑爾戈蘭島互相依傍。在1720年被一場風暴沖為兩截之前,主島和多恩島是聯為一體的。主島在地貌上可分為下島(Unterland/de�0�1tDeelerlun)和上島(Oberland/de�0�1tBoperlun)。

下島位於島的東南方,接近海平面,上島則為海拔約50米的高台。

主島的南端、東南端有沙灘,西部和北部則為懸崖,直降至海平面以下約50米才形成緩坡。主島最高處海拔為61米。

港口

黑爾戈蘭灣黑爾戈蘭灣

威悉河口東側的不萊梅是德國的第二大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主要海軍基地。人口有53.58萬(1984),是北部重要工業和港口城市,1983年貨物吞吐量達3,388萬噸。

漢堡位於在易北河、阿爾斯特河(Alster)與比勒河(Bille)匯流處。人口161.78萬(1983)。港口北距易北河口120餘公里,航道水深13-16米,大型海輪可直達。有300多等航線和世界各主要港口聯繫。貨物吞吐量6,310萬噸(1980)。港區設占地16.2平方公里的“自由港”,主要經營轉口貿易。易北河口附近的庫克斯港(Cuxhaven)為漢堡的外港。工商企業多與港口(海港兼河港)、外貿相聯繫。主要有電子、造船、石油煉製、冶金、機械、化工、橡膠、食品等工業。

文化

黑爾戈蘭灣處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接近北弗里西亞群島。該島的方言屬於弗里西亞語的變種。黑爾戈蘭島的名稱意為“神聖之地”,在北歐神話中,該島是正義、和平和真理之神弗里斯提(forseti)的居所。

軍事

黑爾戈蘭灣是波羅的海經基爾運河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必經之地,有漢堡、不萊梅等重要港口,是德國西部北海、大西洋的出海口,歷來是德國的戰略要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分別在1914年和1917年成為海上戰場。

旅遊

黑爾戈蘭灣中央的黑爾戈蘭島已成為旅遊勝地,也是免稅地區,有渡輪和飛機與德國大陸相連。黑爾戈蘭島也是德國海軍的搜尋與營救基地。島上建有燈塔和信號發射塔。

黑爾戈蘭島

黑爾戈蘭島,(德語:Helgoland;黑爾戈蘭語:deätLun),是位於歐洲北海東部的小型群島,行政上隸屬於德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在威悉河和易北河口灣西北,東南距庫克斯港65公里。面積2.09平方公里。1980年人口2300人,到2010年只剩下1260人,人口不斷在減少。地勢低平,最高點海拔56米,東南部為沙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